蓮藕排骨湯、豬蹄花生湯
蟲草花烏雞湯、黃芪燉乳鴿......
寒冬臘月
不少家庭喜歡熬湯滋補
一口熱湯下肚
暖意直達五臟六腑
然而,冬日湯補也需註意
切忌不要觸碰「雷區」
藥膳食補有講究
這些搭配不可取
白蘿蔔不宜與滋補中藥共食
白蘿蔔口感爽脆,富含維C、膳食纖維以及鉀和多種礦物質,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入冬後食用蘿蔔,能夠有效地增強免疫力、潤腸通便、消除痰濕等,對身體健康十分有益。
不過,根據中醫理論,白蘿蔔消食導滯,不宜與滋補中藥共食。比如不要用白蘿蔔與黃芪、黨參、人參等藥材共同煲湯食用,避免白蘿蔔削弱中藥材的補益效果,做湯補「無用功」。
服用鈣片前後不宜吃菠菜
菠菜富含多種維生素及鐵、鉀等元素,對明目、預防缺鐵性貧血、降低血壓有積極作用,是煲湯的優選食材。
但菠菜含有大量草酸鉀,進入體內後電解的草酸根離子會沈澱鈣離子,不僅會妨礙人體的鈣吸收,還容易生成草酸鈣結石。
因此,服鈣片前後兩小時內最好不要進食菠菜,食用菠菜前先焯水以減少草酸含量。
海帶不宜和甘草同食
海帶是許多人的燉湯優選,其富含碘、鈣和鐵等礦物質及膳食纖維,能抗氧化,具有美容養顏、消痰、祛脂、降壓、散結抗癌等功效。甘草補氣健脾,也是常見的煲湯藥材。
據「中藥十八反」資料指出:「甘草反甘遂、大乾、海藻、芫花。」其中海帶便是海藻中的一種。由於海帶呈堿性,且甘草中含酸性有效成分如甘草酸、甘草次酸等,二者同時容易引起腸胃不適甚至中毒癥狀,因此,並不建議使用甘草和海帶共同烹製食物。
遠離煲湯六大忌
健康香湯碗裏來
第一忌:加水少
一般情況下,煲湯時的加水量應至少為食材重量的3倍。如果煲湯過程中需要加水,最好不要加冷水,熱水為佳,這樣對湯的風味影響最小。尤其用藥材煲湯,水太少,藥味過濃,湯的口感就變差勁了。
第二忌:煲太久
如果煲肉湯,時間以半個小時至一小時為最佳,這樣既能保證口感,又能保證營養。時間過長會增加湯中嘌呤的含量,進而增加痛風的風險,且食物中的營養也會慢慢流失。
如果是燉骨頭湯或豬蹄湯,時間可適當延長,但不要超過3小時。若湯中加了藥材,更要註意時間,有些中藥材經過長時間煮制會散發出一些有毒物質,這樣湯不但沒有滋補的效果,反而會傷害身體。
第三忌:亂加「料」
不少人希望透過喝湯進補,所以在煲湯時會加入一些中藥材,但是,不同的中藥材特點各不相同,煲湯前,必須通曉藥性,並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選擇合適中藥材。比如身體寒氣過盛的人,可選擇當歸、黨參等性溫的中藥材,但體質熱的人吃後可能會上火。
第四忌:早加鹽
有人認為早點加鹽可讓湯更「入味」,口感更好,但這其實是一種誤解。鹽放太早會使肉中的蛋白質凝固,不易溶解,也會使湯色發暗,濃度不夠,但鹽放得晚並不會影響湯的味道,反而還能使肉質保持鮮嫩,因此最好在快出鍋時再加鹽。
第五忌:湯大沸
煲湯時,應先用大火將湯煮開,然後轉為文火。如果一直開大火,肉中的水分會快速流失,口感變差,應控制火候以湯微微沸騰為佳。另外,若湯中有藥材,文火慢慢浸泡,藥材中的有用成分才能被最大化利用起來。
第六忌:調料雜
「多放調料提味」也是煲湯中的一大誤區。調料太多太雜可能會串味兒,影響了湯原有的鮮味,也會影響肉的口感。一般來說,一種肉配合二到四種調料比較合適。
簡單易做營養湯
滋補健康暖寒冬
01
茯苓肉餅湯
原料:瘦肉30克、茯苓粉2克、蓮子2個、雞蛋1個、生粉適量。
制作:瘦肉剁成肉末,茯苓粉和生粉一起攪拌均勻,拌好後直接和肉末攪拌均勻,將肉末捏成肉餅放入碗底。放入蓮子,加入適量的水,然後打入雞蛋,蒸熟調味即可。
功效:茯苓健脾祛濕,四季可食。肉末易於消化吸收,從營養的角度來看,富含優質蛋白質,適合體弱、術後病人等食用。這道藥膳的營養價值很高,適合各個年齡層的人群。
02
沙參玉竹老鴨湯
原料:沙參30克、玉竹50克、枸杞6克、老鴨一只、生姜、蔥段、冰糖、鹽、料酒適量。
制作:高壓鍋中放冷水,將鴨子及藥材(用紗布袋包好)置入鍋中,同時加入適量料酒、蔥段、生姜,然後開猛火燒開30分鐘,出鍋前放入少許枸杞點綴。
功效:沙參玉竹滋陰潤肺、養胃生津,配合鴨肉的鮮美,適合陰虛肺熱人群。
03
當歸生姜羊肉湯
原料:羊肉250克,當歸15克,生姜30克。
制作:羊肉洗凈、切塊,開水焯後瀝幹;當歸、生姜洗凈,生姜切片。將生姜下鍋略炒,再倒入羊肉炒至血水幹,與當歸一同放入砂煲內,加入適量開水,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煲2到3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溫中補血、調經散寒,適合血虛、怕冷的人群。
37度裏長江健康融媒丨武漢晚報出品 策劃:吳銀 實習生:韋莉莉 文:祁燕
來源:37度裏丨長江健康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