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布谷媽~
布谷媽去一位老同學家玩,她有個9歲的兒子小俊。
9歲本該是活潑好動的年紀,但小俊,卻異常沈默。
整個下午,小俊幾乎沒怎麽說話,坐在角落裏玩積木。布谷媽試著和他搭話:「小俊,你搭的城堡好漂亮,你好厲害啊!」
他楞了一下,低聲說:「還好吧,不是特別好。」說完又低下頭,似乎不想再繼續聊。
飯桌上,同學無意中提到,小俊最近在學校有點不合群,同學們玩遊戲總不帶他。他也從不主動舉手發言,就算答對了問題,也不願讓老師表揚。
一提到這事,同學就忍不住嘆氣:「老師說,小俊有點自卑,讓我多開導開導。可他咋就自卑了,以前不這樣的啊?」
孩子不自信,其實會表現出很多訊號,但很多家長卻沒察覺到。
若有4個跡象,說明你可能正養育一個自卑的孩子。
總是自我懷疑
「媽媽,我可能考不好吧。」
「這個比賽我肯定不行。」
當孩子常常對自己的能力表示懷疑,甚至在還沒有嘗試之前,就預設了失敗,這可能是自卑的「第一訊號」。
「自我效能感」理論表明,自信來源於「成功體驗」和「積極反饋」 。
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總是批評或否定,他們可能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進而降低自我效能感,認為自己無力完成某些任務。
比如鄰居家的小女孩,每次在課堂上被老師提問時,都會低聲問身邊的同學:「我該怎麽回答?會不會說錯?」
老師一開始覺得她是在謹慎思考,但後來發現,她是不敢獨自面對問題,害怕答錯被批評。
面對這樣不自信的孩子,我們可以讓孩子在小事上,多一些試錯的機會,營造一個允許失敗的家庭氛圍。
比如,當孩子不確定自己答案時,可以鼓勵他們:「你可以試試自己的方法,就算錯了,我們也能從中學習。」
此外,我們還可以透過分享自己的經歷,來示範如何應對挫折,比如:「我以前也不確定答案,但試過後才發現,很多問題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麽難。」
這種開放的態度,能讓孩子感受到嘗試的重要性,而不是害怕失敗。
失敗後容易放棄
自卑的孩子,往往不敢直面挫折。一旦事情不順利,他們會選擇退縮。
因為他們害怕被評價,或者害怕再次失敗。
如果孩子經常在努力後被否定或忽視,他們可能會逐漸相信:「我不管怎麽努力都是沒用的。」
慢慢的,他們就會變得—— 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行為,還會在心理上造成一種持久的無力感。
他們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嘗試新事物,甚至在面對潛在的機會時選擇回避,因為內心深處,已經認為任何努力都不會帶來好的結果。
這種長期的負面思維模式,還可能延續到成年,影響他們的工作和生活。
養育害怕失敗的孩子,我們要引導孩子,將失敗看作成長的一部份。
比如告訴他們:「失敗是學習的一部份,重要的是下一次我們怎麽改進。」
此外,可以透過與孩子一起復盤失敗的經歷,幫助他們從中找到改進的方法。
比如在失敗後說:「我們一起看看這個地方出了什麽問題,下一次怎麽做會更好?」
同時,用生活中的例子強化這一理念,比如分享我們自己如何從失敗中成長的故事,這會讓孩子感受到,失敗並不可怕,而是通往成功的階梯。
社交時回避目光,不願主動表達
自卑的孩子,通常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出退縮。他們可能害怕與人對視,不敢主動表達自己的需求,總是希望「被忽略」。
孩子「社交焦慮」的根源,在於他對負面評價和不切實際的預期。
例如,孩子可能會在心理上放大社交的風險,認為「如果我說錯話,大家都會嘲笑我。」
孩子之所以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可能是在早期,我們對孩子的情感需求忽視比較多。或者孩子一說話,我們就評價他。
比如上文提到的小俊,他的爸媽,總是在他表達想法時打斷他,比如當他說起自己的觀點時,父母會直接批評:「你這樣想是不對的,小孩子懂什麽。」
久而久之,小俊就慢慢變得沈默,盡量不讓自己被別人註意到。
養育孩子,我們平時要多尊重他的表達,鼓勵他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並給予積極回應。
比如當孩子主動提問時,我們可以說:「你這個想法挺有意思的,我們可以再討論一下。」
同時,還可以多玩角色扮演遊戲,模擬孩子可能面臨的社交場景,幫助他們逐步建立信心和表達能力。
在這過程中,我們可以用溫和的語氣和積極的反饋引導孩子,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聲音是重要且被認可的。
對表揚和關愛感到尷尬
一個自卑的孩子,即使被表揚,也可能覺得不真實,甚至感到尷尬。
他會認為:「我不配被誇獎,大家只是隨便說說。」
這種表現,與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低有關。
他們習慣了被批評,突然的表揚會讓他們感到「違和」,甚至懷疑父母的動機。
布谷媽曾看到一個孩子,在學校獲得了進步獎,老師和同學都鼓勵他,但他回家後卻對媽媽說:「這個獎沒什麽了不起,反正是運氣好。」
我們平時表揚孩子,要具體化,不要泛泛而談。例如,「你今天主動幫忙收拾房間,真是個負責的小幫手。」
這樣的表揚能幫助孩子明確自己的行為和價值。
另外,在孩子完成任務或取得進步時,可以嘗試用回顧式的表達,比如:「你記得嗎?之前你說這很難,但今天你做得很好,這說明你很努力。」
這種具體且連貫的肯定,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真實的認可,還能增強他們對未來挑戰的信心。
有以上這4個跡象,說明孩子不自信,有些自卑。
你遇到過這樣的孩子嗎?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