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過了這一年齡,就該給娃一些錢了,再不給,他會「偷」家裏的錢

2025-02-03女人

大家好,我是布谷媽~

大家聚會時,嬸嬸講了一件小事。

她前些天整理東西時,發現茶幾上的 50 塊錢不見了。

她以為是自己花掉了,沒太在意。結果,後來又發現錢包裏的100塊也不見了。

她有些懷疑,就問10歲的孫子:「你有沒有看到家裏的錢?」

孫子低著頭,小聲說:「我……拿去買遊戲卡了……」

嬸嬸當場就炸了:「這麽小就偷錢了?我平時怎麽教育你的?!」

晨晨一聽「偷」字,眼淚一下子掉了下來,哭著說:「可同學都有零花錢,我也想買……」

當著親戚們的面講這件事時,嬸嬸氣得不行。

可布谷媽聽完後,第一反應卻是—— 這事的根源,不是孩子「偷錢」,而是他「缺錢」!

其實,孩子到了這個年齡,家長就該給點壓歲錢或零花錢了。

尤其是現在過年,孩子們收的壓歲錢金額大,幾乎全被家長「代管」。自己手上連個幾塊、十幾塊都沒有。

而如果孩子長期「缺錢」,他可能會選擇「偷偷拿」家裏的錢。

一:孩子到了一定年齡,會開始有「金錢需求」

你有沒有發現,小時候孩子看到錢,完全沒概念?

大人拿著 100 塊,跟他講「這可以買5個玩具」,他可能不屑地揮揮手:「我才不要錢,我要玩具!」

但到了 7、8 歲,情況就不一樣了。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 7 歲左右,會開始建立「金錢意識」,他們會:

知道錢可以用來買東西,而不是「爸爸媽媽的錢包裏自動會有」;

開始想要「自己支配」一些錢,比如買零食、遊戲卡、文具;

看到別的小朋友有零花錢,自己也會想要。

如果這個時候,我們總是說:「你還小,不需要錢!」「壓歲錢我替你保管,給你交學費。」

那麽孩子會想:「我要買東西怎麽辦?只能自己想辦法了……」

如果孩子缺乏正確的金錢教育,他就可能會「偷偷拿」家裏的錢,因為在他看來,這不過是「先拿一點,反正爸媽的錢很多」。

二:為什麽不給孩子錢,反而容易讓他「偷」錢?

一位寶媽,在家長群裏分享過一個故事。

她9歲兒子特別喜歡柯曼,班裏有個同學,每天帶不同的柯曼到學校玩。兒子很羨慕,也想要。

於是,他開始在媽媽錢包裏「悄悄拿」10 塊、20 塊,攢夠了就去一個柯曼。

等媽媽發現時,已經過去了一個月,錢包少了 200 多塊!

媽媽特別生氣,質問他:「你為什麽偷錢?」

兒子哭著說:「同學都能自己買柯曼,我也想有,可是你從來不給我……」

這位媽媽後來才意識到:「孩子‘偷’錢,不是因為貪心,而是因為他沒有‘合理得到錢’的機會。」

當孩子產生了金錢需求,但家長一直不給,他要麽借,要麽「偷偷拿」——而後者成本最低,風險最小。

這不是孩子的錯,而是我們的金錢教育缺失了。

三:給孩子錢,我們容易進入兩個誤區

誤區一:錢給太多,孩子失去金錢概念

有的家長覺得「給錢沒什麽」,於是500 塊、1000 塊的壓歲錢,全給孩子自己保管。

結果孩子亂花錢,甚至覺得「花錢很容易」。

正確做法:給孩子少量的錢,讓他學會管理,而不是揮霍。

★誤區二:從來不給孩子錢,認為孩子不需要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有飯吃,有衣服穿,根本不需要錢。」

但如果孩子的金錢需求被完全忽視,他可能會:

偷偷拿家裏的錢,甚至撒謊;

看到別人有錢,會產生「嫉妒心理」,甚至會想辦法「借」別人的錢;

長大後缺乏金錢管理能力,花錢毫無節制。

正確做法:孩子對金錢的概念,是需要正確引導的,而不是「封鎖」。

四:過了這個年齡,家長該怎麽給孩子錢?

心理學家建議,孩子到了 7-8 歲,就可以開始接觸金錢,學習如何管理錢。

①給孩子固定的「零花錢」

我們可以每周或每月,給孩子固定的零花錢,比如每周10 塊,讓他學會規劃錢的使用。

但同時告訴孩子:「這筆錢你自己支配,用完了就沒有了。」

我們也可以在「代管」孩子壓歲錢時,換一些小額壓歲錢給他,1塊、5塊、10塊,總金額不超過50或100.

這些錢,我們就完全交由他自己支配,他怎麽花的,什麽時候花完,我們都不要管。

②教孩子「存錢」和「計劃用錢」

我們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存錢罐或者存折,將壓歲錢存起來。

這能讓他學會存錢,而不是「有錢就花光」。

還可以讓孩子提前計劃,比如想買100塊的玩具,就存 5 周零花錢,這能培養他的延遲滿足能力。

③讓孩子參與家庭購物

我們出門購物時,試著讓孩子算賬:「我們今天買了 3 袋牛奶,一共 60 塊,那每袋多少錢?」

這樣,孩子能學會計算價格,也能知道錢是有限的,不是「隨便花」。

我們總以為,孩子「拿」家裏的錢,就是道德問題,是孩子「不誠實」了。

但其實,孩子的行為,反映的是他的需求。

與其等到孩子「偷偷拿」錢,再去責備,不如在他該接觸金錢的年齡,教會他如何合理使用金錢。

孩子的壓歲錢,你是怎麽處理的?你平時會給孩子壓歲錢嗎?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

作者簡介:布谷媽媽,讀書、帶娃、寫作,關註我,育兒路上撿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