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HPV疫苗從「一苗難求」到「白菜價」,智飛生物的躺賺時代結束了

2025-01-05女人

編輯 | 虞爾湖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在從眾心理的驅使下,HPV(人乳頭瘤病毒)疫苗曾是「一苗難求」,價格也因為「供不應求」而被不斷炒高。而背後有「疫苗大王」之稱的行業頭部企業智飛生物,也賺得盆滿缽滿。

不過,時至2024年,曾經市值數千億的智飛生物,市值也隨著其業績的下滑,而不斷蒸發,甚至相比其頂峰時期,已蒸發超過3000億元。

據分析,這一方面是因為隨著HPV疫苗競爭的白熱化,智飛生物靠代理「躺賺」的時代一去不返。另一方面,由於過去幾年行業在推廣方面「用力過猛」,而讓市場透支,加上尚未接種疫苗的適齡女性受經濟因素等的影響,導致行業的增量與存量市場,都在面臨挑戰。

這種趨勢,透過大部份疫苗企業公布的財報數據就可以窺見一斑。眾多疫苗企業的業績下滑,存貨周轉率和產品銷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便是最佳的印證。那麽,曾被貼上「疫苗茅」標簽的智飛生物,未來將何去何從?

業績下滑市值縮水,智飛生物正在由盛及衰

據了解,智飛生物的最高市值曾到達過3500億元,而不到4年時間,其市值縮水大半。投資者對其信心不足,顯然與疫苗行業的發展走向,以及智飛生物的業績表現有關。

據10月份智飛生物釋出的2024年三季度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實作營業收入為227.86億元,同比減少41.9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1.51億元,同比減少67.07%。這也意味著,智飛生物錄得了一份營收、凈利潤雙雙下滑的成績單。

單看第三季度,智飛生物的業績表現同樣不容樂觀。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其營業收入為45.28億元,同比減少69.4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369.64萬元,同比由盈轉虧。值得註意的是,這也是公司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季度虧損。

對此,智飛生物在財報中表示,公司營業收入下滑主要是本期市場推廣工作未達預期,銷售收入減少所致。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實際上,智飛生物的業績下滑,早有預兆。尤其在盈利能力方面,過去幾年智飛生物的表現,更是高低起伏。尤其是2019-2023年期間,其營收瘋漲,但是凈利潤增長卻停滯不前,部份年份甚至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局面。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由此可見,智飛生物的業績拐點早已出現。如前文所述,這一方面是因為行業競爭加劇。另一方面,也歸因於市場逐漸趨於飽和,沒有太多增長空間。由此也導致了,其客戶的平均采購額大幅下滑。

例如,智飛生物近日宣布,和葛蘭素史克(GSK)簽署了「合作補充協定」,主要就雙方此前約定的帶狀皰疹疫苗合作期限及采購計劃進行調整,帶狀皰疹疫苗合作期延長8年(2027-2034年),約定的近3年(2024-2026年)采購206億元也變成近6年采購216億元。

要知道,二者合作僅一年時間,便簽署補充協定。雖然延長了合作期限,但采購計劃卻發生了巨大變化。這或許也是智飛生物業績承壓的重要原因。

而從疫苗行業的整體發展來看,智飛生物面臨的行業環境,同樣不容樂觀。透過對比HPV疫苗行業的萬泰生物、沃森生物和智飛生物前三季度業績數據可知,三者同比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

透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疫苗行業的發展整體承壓之時,作為當前疫苗銷售規模超百億的公司,智飛生物也難以獨善其身。種種數據表明,智飛生物已經發出了由盛及衰的訊號。

市場需求疲軟疊加價格戰,智飛生物盈利能力堪憂

據了解,國內市面上最常用的四款HPV疫苗,分別為默沙東九價HPV疫苗、默沙東四價HPV疫苗、萬泰生物二價HPV疫苗、沃森生物二價HPV疫苗。而作為默沙東四價和九價HPV疫苗在國內的獨家代理商,智飛生物過去幾年可謂「風光無限」。

不過,作為進口疫苗的代理商,智飛生物賺的只是差價,對上遊與下遊都缺少主動權。無論是代理權,還是產品定價,智飛生物都處於相對被動的位置,因此其毛利率也勉強維持在30%左右已實屬不易,並無太大上升空間。

值得註意的是,其對代理產品的過於依賴,也讓其毛利率水平十分受限。以2023年數據為例,期間公司的代理產品收入占比達到98%。而即使上遊供應商沒有漲價,在終端銷售價格下滑的消極影響下,「薄利多銷」已經成為了智飛生物的無奈選擇。

由此也導致了,其代理業務的毛利率也有下滑趨勢。可供查詢的數據是,從2020到2023年,其毛利率已經減少了近10%。這也意味著,公司賺取的中間差價空間正在變小。

與此同時,隨著國內疫苗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智飛生物曾經在部份疫苗產品上的「壟斷」地位,正在被挑戰。例如,此前九價HPV疫苗市場,基本是智飛生物的天下。然而,2025年,多家生物科技企業的九價疫苗即將上市開售,將會進一步沖擊治飛生物原有的市場。

例如,2024年8月,萬泰生物九價HPV疫苗上市申請獲受理(獲批上市後才能生產並銷售),成為首個申報上市的國產九價疫苗。而截至目前,沃森生物、博唯生物、瑞科生物等企業的九價HPV疫苗均處於三期臨床階段。有機構研報指出,2025年後將會有多款九價HPV疫苗上市。

這也意味著,過去因為代理模式,在九價疫苗賽道「一家獨大」的智飛生物,市場將被分食。隨之而來的便是,HPV疫苗市場也從昔日的賣方市場,逐漸轉變為買方市場。

與此同時,基於不同疫苗廠商之間的價格戰,也開始全面打響。例如,近日,「國產HPV疫苗降價」話題沖上微博熱搜,引發社會熱議。據媒體報道,兩大國產疫苗在集體采購中最多降到了27.5元/支,最高降價90%,而背後的疫苗廠商,就是萬泰和沃森;國產疫苗帶頭降價,也被網友調侃為,曾經一苗難求甚至價格高不可攀,如今卻已降價成了一杯奶茶的價格。

值得註意的是,2024年上半年,智飛生物的四價批簽發量同比暴跌92%。而在其市場主戰場,九價HPV疫苗的批簽發量,目前雖然沒受太大影響,但實際市場供大於求以及二劑接種(9~14歲)也在今年年初被透過,市場競爭加劇的同時,該類產品未來降價,也幾乎也成了必然。

庫存高企研發面臨挑戰,第二增長曲線難尋

如前文所述,智飛生物在嚴重依賴進口疫苗代理業務的同時,也在發力自主研發新產品,也試圖走出困局。

據其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智飛生物自年初以來的研發費用支出為6.96億元,較去年略有增長。持續且穩定的研發投入是智飛生物研發管線高效推進的基石。據了解,除了新冠系列專案,智飛生物自主研發的專案已達32項,其中18項處於臨床試驗或申請註冊階段。

據分析,智飛生物加碼研發的原因是,近年起來其在應收賬款與庫存方面,雙雙承壓。歷史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智飛生物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42.7億元,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達到108.4億元。而到了第一季度末,智飛生物貨幣資金29.7億元,較期初減少53.13%;短期借款45.8億元,較年初增加19億元。

而在此前的2019年至2023年,智飛生物應收賬款分別為44.37億元、66.24億元、128.68億元、206.14億元和270.59億元,分別占當年營收41.9%、43.6%、42%、53.9%和51.1%。

由此可見,應收賬款與營收規模相比,是智飛生物不小的財務負擔。而在存貨方面,2019年至2023年,智飛生物的存貨分別為24.8億元、34.1億元、73.9億元、80.2億元和89.9億元。

很顯然,這樣的財務結構形成,與其智飛生物生物制品銷售量密切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默沙東四價、九價HPV疫苗批簽發量分別為1034.3萬支、3655.1萬支。智飛生物生物制品銷售量為2749.1萬劑,同比減少82.66%;生物制品庫存量為4209.6萬劑。

而且,根據公司2023年半年度報告,應收賬款主要由一年以內(含一年)的賬款構成,占比約為94.43%。在其中六個月以內的賬款占一年以內賬款的比例約為80.51%。對此,智飛生物披露的投資者關系互動表顯示,投資者對其經營風險也提出了質疑。

不過,智飛生物在年初明確表示,將一如既往地及時跟進行業政策,重視產品銷售事前的風險控制、事中的履約跟進以及事後的有效溝通,進一步降低呆壞賬發生的風險。

只是,智飛生物如此安撫投資者的情緒,二級資本市場並不買賬,其股價也從2023年年底高峰期的69.27元/股,大幅下跌至如今的25.25元/股,下跌振幅甚至遠不止腰斬。

據分析,智飛生物利潤增速走低,還與其在報告期記憶體在大額減值計提有關。歷年財報顯示,2021年-2023年智飛生物應收賬款壞賬損失分別為-1.91億元、-4.21億元、-3.53億元;存貨跌價損失及合約履約成本減值損失分別為-0.93億元、-1.09億元、-3.12億元。

因此,雖然智飛生物在透過加碼研發試圖尋找第二條增長曲線。例如上文提及的2023年,智飛生物公告與GSK的合作,就是在重組帶狀皰疹疫苗領域的新嘗試,在原有HPV賽道上進行業務拓展,由此也足以說明,智飛生物想要透過新品「破圈」,並非易事。

但是GSK對其采購受限於疫苗研發投入大、周期長,面臨著諸多不確定的外部風險,外界對其如何擺脫過於依賴進口疫苗代理業務的擔憂,依然揮之不去。

結語

頭頂「疫苗茅」光環的智飛生物,如今因為業績下滑、股價下跌,其發展隱憂也逐漸暴露。無論是其過於依賴代理業務,還是因為近年以來疫苗越來越不好「賣」,簽發量暴跌,以及其應收賬款占比過高,導致其庫存高企、現金流承壓,都預示著智飛生物的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

期待這個曾經的千億疫苗巨頭,能夠透過加碼研發,布局第二條增長曲線,尋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自主研發這條路,雖然未來可期,但是同樣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