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人體的大腦中存在一種饑餓中樞,其中包括許多不同的細胞,當感覺到饑餓的時候,這些細胞會提醒人們去攝入食物,而對於糖尿病 患者來說,由於血液中的糖分很難進入到細胞,因此大部份的血糖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從而更容易產生饑餓感,怎麽吃也吃不飽。
![](https://img.jasve.com/2025-1/74912011267800eca2568b603f3b4ce8.webp)
不過就算患者吃得再多,血糖還是無法被人體吸收,最終只能形成惡性迴圈。
而如果要是過度饑餓的話,那麽很可能會引發頭暈、出汗以及全身無力等問題。
因此,當患者患上糖尿病 之後,醫生會提醒患者控制飲食,盡量不要吃甜食或者肉類食品。
與此同時,患者可以透過下面這四種方法來緩解饑餓感。
![](https://img.jasve.com/2025-1/77e8debe33b50e7450512bc74a3c10c1.webp)
一、迴圈漸進
一旦患上糖尿病 ,那麽控制飲食是必須的,但這個過程要講究迴圈漸進,根據身體的適應程度來調整飲食方法;
不要一下子就突然將減少食物量或改變食物的種類,要知道這樣反而會導致身體出現問題,引發低血糖的現象。
因此,患者要聽從醫生的安排,透過科學的方式來改變飲食習慣,等到身體逐漸適應之後再減少攝入的食物量。
![](https://img.jasve.com/2025-1/89aca4d2204999a5564a4440250c36a8.webp)
二、少食多餐
很多糖尿病 患者為了控制飲食,每餐都會吃得比較少,並且還會把甜食和肉類食品給戒掉,選擇忍受饑餓。
但其實,並不需要過於嚴格地控制攝入的熱量,特別是主食,不能吃得太少。
如果患者平時從事的是一些輕體力勞動,那麽每天的主食量大約要在300-400g左右。
![](https://img.jasve.com/2025-1/5c482dbe777b6134ef1f95ed7f25f567.webp)
而對於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來說,每天攝入的主食最好超過500g。在此期間,如果患者感覺到饑餓,那麽就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
將每天的飲食總量分配到4-5餐中,並且減少每餐的食物量,從而更加有效地控制血糖,並且減少饑餓感。
![](https://img.jasve.com/2025-1/47468c45ab6719616ae53f2c8fbb2b02.webp)
三、註意營養的搭配
一些患者在平時的時候為了避免出現高血糖的問題,幹脆就不吃肉了,每天只吃蔬菜,可是這樣是不對的;
如果患者只吃素,那麽身體就沒有足夠的能量來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和血液迴圈,以至於血糖出現異常的波動。
![](https://img.jasve.com/2025-1/21dea593819e3bd0291422d1491f4557.webp)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註意葷素搭配,適當地吃一點白肉以及海鮮,從而使得胃排空的速度得到有效的緩解,避免頻繁地出現饑餓感。
與此同時,患者可以在飲食方面可以選擇一些飽腹感比較強的食物,比如粗糧以及高纖維蔬菜等;
要知道這些食物不僅能夠提高飽腹感,而且含糖量比較低,攝入之後不會對血糖造成很大的影響。
![](https://img.jasve.com/2025-1/14849072f79fc39cc124c9af79d7443e.webp)
四、藥物治療
如果患者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飲食治療之後,不僅沒能成功地穩定血糖,而且還出現了難以忍受的饑餓感,那麽就要註意了,這說明患者的病情可能在逐漸加重;
這時候要盡快到醫院去接受檢查,在醫生的幫助下服用一些能夠控制食欲的降糖藥物,從而有效地控制食欲,調整體內的血糖水平。
![](https://img.jasve.com/2025-1/a7a0da413a4d0994c7d558fb9b410592.webp)
以上就是降低饑餓感的幾種主要方法,由此可見,對於大多數糖尿病 患者來說,控制飲食是很有必要的,但這愛你不意味著患者要減少食物的種類,而是要控制食物的總熱量,由於不同的人每天所需的熱量不同;
所以患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調整飲食,如果出現了饑餓感,那麽就要及時改變控制飲食的方式,避免過於饑餓而攝取更多熱量高的食物。
此外,患者還要註意對血糖的檢測,時刻了解自己的血糖情況,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