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歲演員高樓自殺,生前曾在頂樓逗留 3 小時,母親深感懊悔 "
"我的離去,與其他人無關,所以不必怪罪任何一人。"
在2011年11月25日的某刻,演員尚於博在手機上敲定了這17個字,隨後,他做出了從樓頂縱身一躍的決定。
經歷了無數次的痛苦之後,這位28歲的男子最終選擇了徹底終止生命。
在他離世後,人們在他手機上發現的最後17個字令人倍感心酸。
究竟是多為善的人,能夠在生命走到盡頭時,依然心系他人?
外界看來,他事業輝煌,家庭幸福,為何正值青春的他,卻選擇了孤獨地離世?
在他展示出的樂觀外在背後,隱藏著怎樣不為外人所知的過往?
選擇獨自離去
提到尚於博,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無論是【娘家的故事】中的沈建弘,還是【海峽往事】中的日本特工雄一,他都憑借出色的演技給觀眾留下難忘的印象。
他具備極高的同理心,再加上帥氣的容貌,令他在每一個角色的演繹中都充滿生動的情感,極具感染力。
在旁人看來,他總是那副帥氣的外表、和諧的家庭以及成功的事業形象。
而當他面對觀眾,展現出樂觀開朗的一面時,粉絲們從未想過,這樣的他竟漸漸陷入了無法自拔的困境。
尚於博看似坦蕩的演藝生涯,實則充滿了坎坷,他出演了諸多作品,卻不曾廣泛受到關註。
邀請他出演的導演絡繹不絕,幾乎把他的家門都踏破了。
他每日從清晨勞作至傍晚,然後回歸休息。除了拍戲就是睡眠,高強度的工作已讓他幾近崩潰。
當他意識到自己無法控制時,不料,此時的他不僅深陷嚴重抑郁,還出現了人格分裂的癥狀。
明明已深陷困境,他卻依然選擇了獨自承受,從未向任何人傾訴過他的痛苦。
無數次在崩潰的邊緣掙紮後,2011年11月25日,尚於博在北京樓頂徘徊了三個多小時,最終還是選擇了獨自離去。
訊息一經公布,不僅在影視界掀起了一陣風暴,也對他的家庭及其父母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母親得知尚於博的死訊
在跳樓前的最後關頭,尚於博或許擔心父母察覺異常,沒有聯系他們,而是給一位好友撥去了電話。
他在電話中對朋友表示:"我此刻在觀賞景色,發現了一片非常美麗的景象。"
當時,友人聽到尚於博的敘述後,並未深究,只是簡單地認為他外出遊玩,尋求放松。
正要問其去哪遊玩,話音未落,電話那頭響起了嘟嘟聲。
隨後,尚於博跳樓的訊息傳來,這位朋友簡直驚得說不出話來。
尚於博的母親毛愛珍在兒子去世後的次日清晨,得知了兒子離世的訊息。
考慮到妻子承受不住喪子之痛,尚於博的父親並未立即告知妻子這一訊息。
但真相總有揭露的一刻,得知兒子去世,毛愛珍悲痛欲絕,差點站立不穩。
她萬萬沒想到,一貫樂觀的兒子竟然以這種方式終結了自己的生命。
她百思不解,始終未能明白兒子為何會如此行事。
直至某日,她回想起一年前尚於博對自己說過的話,這才恍然領悟。
「媽,我可能得了抑郁癥。」這句話,尚於博在2009年5月對毛愛珍吐露過。
回想起兒子的話,毛愛珍早已淚流滿面。
當時,尚於博說完那句話後,見母親擔憂,他隨即安慰母親自己已完全無礙,讓母親不必掛心。
當聽到兒子這麽說,毛愛珍並未深究,因為在她看來,抑郁癥不過是情緒的波動,並非大病。
她未曾料到,她自認為無礙的小病,竟一點點將尚於博帶入困境。
在決定之前,尚於博還特意陪伴毛愛珍一同外出旅行。
了解兒子工作辛勞,毛愛珍特意多請了幾日假,陪他遊覽了幾個地方。
她絕沒想到,那次旅行,竟成了兒子對她做最後的告別……
小時候的事
作為父母,又有誰能承受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痛呢?尤其當那孩子年僅28歲。
每當回念與兒子共度的時光,毛愛珍的心便如刀割,淚水不禁如雨落下。
為了深入理解尚於博抑郁後自殺的內在原因,毛愛珍在情緒平復後,幾乎查閱了他所有的日記和社交媒體賬號。
未曾料到,尚於博的這些記載,竟又一次將毛愛珍推向崩潰的邊緣。
尚於博出身於一個還算殷實的家庭,童年時期,他享受著父母的寵愛,生活充滿了幸福。
回顧尚於博的童年,毛愛珍印象中的他始終乖巧、聽從教導,且極為孝順。
那一年,尚於博6歲,毛愛珍與朋友們帶著孩子們一同前往遊樂園嬉戲。
當時天氣炎熱,家長們便給孩子買了可樂解渴,所有小朋友拿到可樂後都迫不及待地喝了起來。
當毛愛珍給兒子買了可樂時,他卻一直手不釋杯,沒有立即飲用。
當有人問起他為何不喝可樂時,尚於博的回答幾乎讓毛愛珍感動到淚目。
「這可樂是給媽媽留著的。」年僅六歲的尚於博如是說。
透過這件小事,不僅顯現了尚於博的懂事和孝順,也體現了他是一個心思細膩、考慮他人感受的體貼孩子。
後來,父母遠赴深圳創業,全家由此背井離鄉,面對的生存壓力巨大。
為在深圳安身,父母每天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早出晚歸成為了常態。
那時的尚於博正值上學年齡,因此,他日常生活的大部份時間都在學校度過。
由於工作的繁重,父母每天疲倦至極,一回到家中便沈沈睡去,因此,原本和諧快樂的一家人,開始逐漸「漸行漸遠」。
後來,毛愛珍在尚於博的日記中發現,他在轉入新學校後其實並不快樂。
由於他是外地人,受到了同學們的排斥,而父母因工作繁忙,無法時刻陪伴他。
從此以後,原本樂觀開朗的尚於博逐漸變得內斂,話語稀少。
兒時的性格隨他成長,那個敏感且善良的他,總是擔心會給周圍的人帶來困擾。
或許,這就是他後來得了抑郁癥卻不願向任何人訴說心事的原因之一吧。
結語:
或者是因為對尚於博抱有愧疚,在兒子離世後,毛愛珍開始改變了她的態度。
她的兒子因抑郁癥不幸離世,為了不讓他人重蹈覆轍,毛愛珍開始關註抑郁癥患者群體。
她還設立了基金會,希望透過這種方式,援助更多與尚於博同樣深陷困境的人們。
尚於博28歲離世,令人痛心,同時也凸顯了心理疾病的嚴重性不容忽視。
但願未來,更多抑郁癥患者能受到社會的廣泛關註。願每個抑郁癥患者都能感受到溫暖與愛,早日恢復健康。
對於這個話題,您怎麽看呢?
資訊出自:頭條百科
【兒子因抑郁癥逝世九年後】,【新京報】,2020年10月10日
【演員尚於博家人成立基金會,普及抑郁癥防治知識】,釋出於【北方新報】,日期:2012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