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文化解密:醫學的極限與精神醫療權利混亂及心理學個人主義泛濫

2024-07-06女人

心理咨詢師與泛濫的個人主義

自媒體平台一般要求認證為「心理咨詢師」或任何一種醫生的,都可以談抑郁癥,談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這個錯誤、矛盾的邏輯是基於:第一,抑郁癥是心理問題,第二,抑郁癥是病。

因此,醫生和咨詢師都可以「合法地」去談。那麽我來分析這一邏輯的矛盾和錯誤在哪裏,首先,如果是病,那心理咨詢師就沒有資格談,他們沒有任何醫學資質,屬於非法行醫。如果不是病,而是前者,那麽醫生又有什麽資格介入?即使介入那也得專業的精神專科醫生才可以談。事實是,你可以看到任何一個醫生都可以談,甚至一個衛健委註冊醫生的專業為心血管,在自媒體也公然自我標榜為:擅長精神領域,擅長抑郁癥!從而瘋狂收割「抑郁癥患者」。

除了妖醫之外,心理咨詢師的含金量就更堪憂了——當初因鼓勵下崗再就業,搞出的一個心理咨詢證書培訓而已,由於心理咨詢師證書出現後導致心理咨詢行業亂象叢生,國家在2017年就叫停了,但是150萬人已經獲得的證書依然有效。這就導致了這些已經制造了亂象的人並沒有被驅逐,只是關起門來制止了其他制造亂象的人進入。這就是目前他們用一個蒙人的 「師」 字在自媒體迷惑大眾實作對「抑郁癥」野蠻收割亂象的事實。

這個亂象的可惡之處在於,在行銷亂象下本就值得質疑的西方心理學與抑郁癥概念理論的猥瑣囁嚅中,群魔亂舞各說各話泛濫的個人主義式解讀,使得抑郁的「毒株」變異、分裂,肆虐傳播。

抑郁癥真的存在嗎

鑒於我對西方心理學和抑郁癥的嚴正質疑,很多評論和私信問及我是否認為抑郁癥真的存在?

我的回答是,當然存在,拜西方資本及我們的跟屁蟲們所賜,這個癥狀早就被制造了出來並以文化病菌的模式傳染性傳播。但是,我的觀念很明確:1,沒有軀體癥狀就不可稱之為「病」,一切都可以用文化解決。有了軀體癥狀,無奈,誰讓中醫不爭氣,你可能需要短期借助西藥減輕軀體痛苦,在這個前提下自我文化醫療。2,單純情緒上的,不管是沒有快樂感還是動不動要死要活,都不要被「抑郁」欺騙,跟抑郁毫無關系,從自己的文化修養人格塑造價值觀凝練入手,自我解決。3,絕大多數都是被概念欺騙了,被資本欺騙了,被不良暗示套用了。

國家急需早出手肅清心理學界、精神醫學界、渾水摸魚中醫界。至於社會矛盾沖突及教育觀念,至關重要但非朝夕可解。

醫學的極限與精神醫療權利混亂

著名的反學校運動者之一、美國社會批評家Illich說: 很多時候如同生理疾病診斷邏輯,道德和政治立場也被當作了精神診斷的標準。

美國著名記者、作家伊森·沃特斯說: 近年來中國大陸與台灣已有不少研究和討論,全球化的傾銷錯置已帶來了心理學「套用」的泛濫成災。近二三十年接受高等教育栽培的心理與教育工作者均無可避免地,或生吞活剝,或東拉西扯、片片斷斷地「學習」著歐美知識。

中國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悄無聲息中迎合了這部份「心理帶路人」有意無意編制和傳播的謊言,哪怕這個謊言錯漏百出還狼狽不堪,在地球上資訊高速發達的今天,「盲目崇拜」已經是習以為常司空見慣,正因為「 奴才不知自己是奴才 」(孫中山語),一個文盲混子的吳鵬飛也能坐擁千萬粉絲。美式垃圾快餐的植入幾乎差點改變幾代兒童的飲食結構,至今年輕人觀念中,坐在一家中式快餐廳遠不如坐在麥當勞肯德基裏更高雅更有身份感;一個靠色情產業起家聞名全球的play boy竟然堂而皇之登陸中國各大行業市場包括了兒童用品。似乎任何下三濫的文化都可以成功在中國洗白。

而「醫學」似乎已經超出了人類社會任何一種高等的哲學而王一樣的存在,在這個最頂端的哲學情境中,所有觀眾不僅要虔誠地贊美每一種表演,還要入戲其中同喜同悲同淚共泣,既是演員又是觀眾,多數時候都是以 托兒 的角色自覺不自覺地將荒謬塑造成美麗的傳說,將庸者奉為聖賢。網紅也是在這樣的邏輯下產生的。

醫學的極限在哪裏?動物一旦成精將不在人的可控範圍,這裏邊有數不盡的掙紮者最後依然只限於掙紮,最後都融入舞台情境,偶有不甘者,張煜告訴你對抗的答案。

不管怎麽說,生理醫學是在有型的框架裏,個別的意識形態或企業文化不足以對框架產生顛覆性的破壞,始終有一種力量的約束,這就好比孫猴子最多在五指山上刻下到此一遊,最多留下一泡猴尿。這種約束的力量,有框架本身的,也有人本的,這不至於讓人大失所望和深深恐懼,比如在天津為什麽中新生態城醫院有口皆碑?不知有沒有人真正思考過這個因由。

而相比生理醫學,精神醫學就是法力無邊了,可以天馬行空,可以馳騁縱橫。

生理醫學界是少部份蒼蠅壞了一鍋粥,精神醫學則是少數螢火蟲保留一點希望的光(我希望有光,但我至今並沒看到)。#抑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