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古人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
小寒時節,天氣逐漸寒冷,雖說尚未到達最冷,但隆冬的「三九」天基本處於這一節氣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之說。因此,如何透過合理的起居飲食、穴位養生等方法有效調節機體,增強抵抗力,健康度過寒冬非常關鍵。
養生總則
小寒養生應以「防寒補腎」為主,調節機體以適應嚴冬變化,抵禦寒邪侵襲。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起居方面
,【黃帝內經】認為要:「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晚起可以養人體的陰氣,使身體內的陰陽維持平衡。建議每晚10時前入睡,保證8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外出時要穿戴厚實,尤其是頭部、頸部和腳部,避免受寒。家中也要保持適宜的室溫,建議室內溫度保持在22℃左右。同時,盡量減少晚間外出活動次數,以免傷陽。
飲食上
,適當吃溫散風寒的食物,如生姜、大蔥、花椒、桂皮、羊肉等。羊肉是溫熱食物中性價比最高的,建議每周吃一次羊肉當歸湯或羊肉胡蘿蔔粥,既能禦寒又不易上火。值得關註的是冬季的人們往往偏愛高蛋白、高脂和高糖的食物,而忽視粗糧、蔬菜、瓜果的攝入,這容易導致缺鐵性貧血、維生素缺乏癥等問題。因此,要註意食物多樣化,精粗搭配,葷素兼吃。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飲食減鹹增苦可助心陽,減少過亢的腎水,起到養腎的功效。苦味食物有如苦瓜、苦菊等。
穴位養生
1.橫骨穴
:首先確定臍下的五寸位置,然後在該位置向左右兩側各旁開0.5寸,即可觸及橫骨穴。
功效主治:調理沖任、溫陽散寒。常被用於治療小腹疼痛、遺尿、陽痿、疝氣以及女性月經不調、帶下等生殖泌尿系統疾病。
艾灸方法:使用艾條進行溫和灸,每次灸15至20分鐘,每周進行2至3次。艾灸時需註意保持適當的距離,避免燙傷皮膚。
按摩方法:可以用手掌或按摩工具輕輕按摩橫骨穴區域,每次按摩5至10分鐘,每天可進行多次。
註意事項:孕婦禁用橫骨穴的按摩和艾灸,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2.八髎穴
:用拇指的寬度作為一寸,在骶骨區域進行測量。觸及髂後上棘後,向下去觸摸,在髂後上棘下約一寸的位置可以摸到一個圓形的骨性突起,即為上髎穴。經過四指並攏,示指按到上髎穴的位置,中指、無名指以及小指分別就是次髎、中髎和下髎的位置。
功效主治:具有補腎溫陽、提升免疫力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男性生殖系統疾病、女性婦科疾病,以及腰骶部疼痛等問題。
艾灸方法:艾灸八髎能夠溫通經絡、散寒除濕。每次可以進行艾條溫和灸15至20分鐘,每周進行2至3次。
按摩方法:可用手掌或按摩工具輕輕按摩八髎穴區域,每次按摩5至10分鐘,每天可進行多次。按摩時力度要適中,避免過度用力造成損傷。
註意事項:孕婦禁用八髎穴的按摩和艾灸;癥見濕熱下註者慎用艾灸。
作者:李晨希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治未病中心醫師
張曉天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醫師
文字編輯:郜陽
本文作者:李晨希 張曉天
題圖來源:東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