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劉誌順:針刺治療可明顯改善腰椎管狹窄所致腰痛

2025-01-17女人

中醫藥報·中醫思維針灸專刊

文|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劉誌順


劉誌順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門診常遇到老年人因腰腿疼痛前來就診,懷疑自己是不是腰肌勞損或者腰椎間盤突出了。其實還有一種常見腰部疾病也會導致疼痛,那就是退變性腰椎管狹窄癥。通俗來說,腰椎管就像一條「高速公路」,當這條路變窄了,裏面的脊髓、脊神經和血管就容易被壓迫,從而導致腰腿疼痛、麻木,甚至行走困難。本病患者通常在直立行走、長時間站立或腰椎後伸時出現間歇性跛行癥狀,還常表現為腰酸、臀部和/或腿部疼痛(發生於93%的患者)、麻木或麻刺感(63%)、沈重或無力感(43%)等,坐下休息或腰椎前屈時癥狀會得到緩解。

通常建議患者先嘗試非手術保守治療,但若患者神經功能障礙快速進展和/或發生膀胱功能障礙,則需盡快手術。腰椎管狹窄的非手術治療包括理療,服用鎮痛、非甾體類抗炎藥物,以及硬膜外類固醇註射,但目前還沒有高質素的臨床試驗數據支撐上述療法有明確的療效。2024年7月2日,筆者團隊在【內科學年鑒】(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發表【針刺治療退行性腰椎管狹窄患者神經源性跛行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結果表明,連續6周、每周3次的針刺治療可以明顯改善腰椎管狹窄所致腰痛、臀和/或腿痛及間歇性跛行,療效高出模擬針刺組43%,並且針刺的療效可在治療結束後持續長達半年。此研究為本病的針灸治療提供了高級別的臨床證據。

筆者倡導「病—癥—位」結合取穴的思想,認為本病屬於中醫「腰腿痛」的範疇,主要病機是年老體衰,腎虛不固,邪阻經絡,氣滯血瘀,營衛不和,以致腰腿經脈痹阻而發病。病位方面,從經絡理論而言,應著眼於足太陽膀胱經;而從解剖角度而言,需要關註第2~5腰神經、脛神經等。

因此,治療本病常用穴為腎俞、大腸俞、委中、承山、太溪。其中,大腸俞是筆者治療本病的經驗效穴,位於平第4腰椎棘突尖,後正中線旁開1.5寸,操作上使用3寸(φ0.3mm×75mm)針灸針,直刺50~70mm,刺入第4腰椎椎間孔以直接刺激脊神經被膜,使患者自覺局部酸脹,且有觸電樣針感放射至下肢。

從現代醫學理論來說,針刺可能刺激膽堿能神經,引起坐骨神經血流增加,調節馬尾神經和脊神經根的血液迴圈,並啟用疼痛抑制系統,從而緩解腰腿疼痛。從中醫學角度看,針刺能夠疏通經絡、調補氣血、補腎強筋,故而效如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