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直擱冰箱裏的肉,咋能壞了呢!」
張大媽一邊埋怨兒子不曉得節省,一邊從冰箱裏把肉往外拿。說起這幾塊肉啊,那得回到年前了。過年那會兒,張大媽的老伴見街上豬肉價格挺合適,沒跟張大媽商量,就直接拎了十斤豬肉回了家。
張大媽瞅見老伴買了這麽些肉,心裏雖說有點來氣,不過想到能擱冰箱裏,也就沒和他多掰扯。
好嘛,這塊肉從過年就開始吃,這老兩口一直也沒吃完。就上個星期兒子回來那陣兒,張大媽又把剩下的肉取出來給兒子吃了。
![](https://img.jasve.com/2024-9/3e3b5bd62862719102346ec169188d1e.webp)
她兒子順口一問,聽說這肉都放了半年多啦,趕忙提醒爸媽最好別吃,肉擱太久了,可卻遭張阿姨一通數落。
其實吧,從科學的角度講,張阿姨覺得冷凍肉本身沒啥毛病,可要是在冰箱裏放的時間太長或者放得不對,那這肉就可能會「壞了」,長出一些細菌、病毒還有有害的微生物來。
這會兒要是吃進去,很可能對人體健康不利,還可能引發病癥呢。所以啊,一般來說不建議大家吃冷凍時間太長的肉類食品,要知道,就算是放冰箱裏,食物也是有保質期的。
![](https://img.jasve.com/2024-9/45db21823fe45c430748becf3381caba.webp)
【在冰箱冷凍的肉類保質期有多久,為什麽超過不能吃?】
通常來說,冷凍肉就是把牲畜宰殺分割完後,馬上展開專業的排酸、快速冷凍等操作,然後放到溫度在-18℃以下的地方保存的肉。
在低溫環境中,凍肉裏本來有的微生物會被急凍影響,它們的存活率大幅下降,這樣就能減少肉類滋生細菌的可能,確保放了一段時間後,肉還是健康的。
可得註意了,肉得長時間擱在低溫的地方,千萬別反復冷凍。反復冷凍的肉,不光會讓肉裏的水分跑掉,還會讓肉裏的細菌變多,肉的口感就不好了,厲害的話還會變質呢。
冷凍肉沒啥危害,它的制作儲存過程挺嚴格的。一般是把鮮肉預冷後,放到零下 18℃的地方快速結冰,讓肉的深層溫度保持在零下 6℃以下。在這個溫度下,有害細菌基本就不會動彈和繁殖了。
![](https://img.jasve.com/2024-9/ba204e32c3fdd869f55b854bf7646207.webp)
把肉凍起來能讓肉的保質期變長些。要是零汙染的新鮮肉,在預冷完後馬上放到零下 18℃的環境裏冷凍,在理想情況下能放差不多兩年。
不過普通家庭的冷凍條件跟專業冷凍肉的儲存條件差得遠呢,綜合各種因素來看,家庭冷凍肉能保存 6 個月,就是說買來的肉,最好在 6 個月裏吃掉,如果過了 6 個月還吃,也許會有這樣兩種狀況:
營養值變低了
在冷凍的時候,肉類的一些營養成分,像維生素和礦物質啥的,有可能會跑掉。要是長期吃太多冷凍肉,那肉本來有的營養素也許就都沒了,就算吃了,也不好給人體補充需要的營養,而且可能吃著味道也不咋好,對身體沒啥太大好處。
![](https://img.jasve.com/2024-9/23a6a7910691983bba67c0163327bf93.webp)
2,提升得病的可能性
就凍肉本身來講,它不至於對健康有害,不過冷凍肉有合格與不合格之分。通常在無菌且低溫的環境裏存放的冷凍肉,變質的概率比較低,攜帶病菌的可能也小,就算常吃也不會損害健康。
要是在家裏冷凍的肉,沒準兒會因為老是拿出來放進去、冰箱消毒沒做好,還有別的食物的幹擾啥的,讓肉容易「壞了」。
要是一直吃這種冷凍肉,那沒準兒就會導致腸胃不舒服。變質肉裏的一些細菌、病毒會在消化吸收時侵害人體,讓得病的風險變高,人就容易有腹瀉、肚子疼之類的不舒服情況。
![](https://img.jasve.com/2024-9/5ef43b350310952d3b20e773712e366c.webp)
【研究表明:冷凍肉威脅健康!吃肉要註意以下幾點】
在2016年的時候,國外有學者在【Am J Clin Nutr】上發表了一個有關的研究。這個研究對納入的8451名中年參加者,展開了長達8.9年的飲食隨訪調查。
![](https://img.jasve.com/2024-9/6b882aed87f02b434e229393457f9bcb.webp)
研究的時候,研究人員先透過問卷調查了解參與者加工食品的攝入情況,像包裝蔬菜、冷凍肉類這些;還有超加工食品的攝入情況,比如腌制、油炸、膨化類食物。詳細統計分析完後,再分別給參與者做健康狀況檢測。
最後,研究人員了解到,吃加工食品以及超加工食品多的人,體重超標的可能性大,肥胖的機率也高,而且,還會引發像高血脂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這類跟肥胖有關的病,對人體健康有危害。
![](https://img.jasve.com/2024-9/45c6355b92c753a069d69d137e6c0350.webp)
醫生說,吃肉時能照著下面這幾個原則來:
挑新鮮的肉
新鮮的肉裏含有的維生素、蛋白質挺多的,適量吃能給人體補充維生素和蛋白質,讓免疫能力變強,機體抵抗力提高,也能切實提升肌肉和骨骼的密度,讓身體更強壯。
2、肉得適量吃
咱國家的飲食指南表明,肉類的吃量是有嚴格規定的,每天吃120克到150克的肉比較好,水產品和禽畜肉可以適當搭配著來,吃肉得註意搭配均衡喲!
![](https://img.jasve.com/2024-9/c5196105e07c92c46a0456e42004aea6.webp)
3、午餐時候吃肉是比較好的選擇
早晨時人的腸胃功能不太好,不適合吃不好消化的肉類,不然容易導致消化不良、腸胃不舒服啥的;
中午吃肉,能給身體供能,讓人更有飽腹感,能調進食量,吃了還能長力氣,對身體好。
晚上要是吃肉,睡覺時消化的負擔就容易加重,好多肉積在身體裏,特別容易代謝不正常,使得脂肪、膽固醇堆起來,肥胖的風險也就加大了。
總之,肉吃不對,可能會得病,那些講究節儉的人,要是冰箱裏有放了超過 6 個月的肉,趕緊扔了吧,多吃點新鮮肉,註意控制好肉的攝入量和吃的時間。
![](https://img.jasve.com/2024-9/72fa5505d4df06ef65685a2671022af4.webp)
【延伸:「無肉不歡」有依據,不吃肉或會增加抑郁風險】
【2022 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表明,抑郁癥可不是啥稀罕病了,咱國家得這病的人有 9500 萬呢,不少人還伴有自殺傾向。特別是在當下這後疫情時期,讓精神障礙類疾病的發展更嚴重了。
好多研究學家為了搞清楚抑郁癥咋得的,從社會環境、心理狀態還有生物學這些方面仔細研究了一番,最後發現抑郁癥這病挺隱蔽的,是好多原因共同作用才形成的。
2023 年,國外的學者在【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刊物上釋出了有關的研究,從飲食方面來探討抑郁癥風險的改變,覺得吃肉可能是致使抑郁癥發作的一個因素。
![](https://img.jasve.com/2024-9/524ec692d2e03dbe5f777bf7d67c9b44.webp)
研究人員對14216名中老年參加者的飲食做了篩選,定期記錄他們吃肉的頻次,還按每種食物每天的攝入量,用g/天當單位來量化。結果發現,在12個月裏,那些從不吃肉或者很少吃肉的人,得抑郁癥的風險比較高。
![](https://img.jasve.com/2024-9/469a9a4f229f6de1ffd6414ef5887d98.webp)
在後續的研究裏,研究人員把素食主義者和食肉主義者的精神狀態,還有認知、記憶能力做了對比,證明了吃肉對健康有好處。和喜歡吃肉的人相比,不吃肉的人更難集中記憶力,還比較容易忘事,甚至有時會有輕度抑郁這種帶著軀體癥狀的情況,對中老年人的精神狀況不好。
透過對數據的研究分析,研究人員最後下了個結論:那些不吃肉的人,抑郁發作的情況更常見,他們抑郁發作的風險比吃肉的人要高 165%呢!
不過,研究人員說了:「吃肉飲食說的是新鮮健康的肉,可不是動物內臟或者加工肉制品。說到肉類和抑郁癥的關聯,那是因為肉類裏有豐富的營養素,就是這些營養物質會引發精神疾病呢!」
另外,不能只憑一項研究或數據就說不吃肉和抑郁發作有聯系,任何一種特定食物對身心的影響都不是絕對的,不吃肉和抑郁癥的關系還得再深入研究才行。
![](https://img.jasve.com/2024-9/26e9877e015191a13c1fe10c8866c1b4.webp)
反正,肉是人體需要的營養東西,不過吃的時候得留意「保質期」。要是放冰箱裏超過 6 個月了,不管多貴都得趕緊扔了,別為了省這點兒東西把身體搞壞了。
:
1.【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Am J Clin Nutr)稱:像花生醬、冷凍肉串這類超加工食品對我們的健康有危害。2016 - 10 - 15.
2. 「無肉不歡」這話不假!有近1.5萬人參與的研究顯示:要是不吃肉,抑郁發作的風險會提高165%呢!2023 - 03 -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