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娃「不顯老」的女人,身上都有4種優秀特征
前幾天,刷到一則街頭采訪的影片。
被采訪的人是一位家庭主婦,年輕漂亮,渾身上下絲毫沒有「媽味」,透露著一種仍如20歲的松弛狀態。
她每天就是跟朋友跳跳舞、學彈琴、到處旅遊、吃喝玩樂,偶爾照看孩子,婆媳關系也不錯。
影片底下,很多媽媽發出了感嘆,紛紛表示:
羨慕她活成了所有女人想要的模樣,而自己當媽後變得愈加憔悴,一下子老了很多。
我也發現了,身邊很多朋友當媽後,不但不顯老,反而對生活愈加有熱情。
究其原因,不在於有錢,而在於心態。特別是有以下幾個特質的媽媽,往往都越活越年輕。
我見過一個非常焦慮的媽媽,每天都會給孩子定一個目標,做一張學習計劃表。
今天要跟孩子英文對話多久。
要帶孩子認識多少個字。
這周要背幾首古詩……
從孩子上小學,這種緊張感就更嚴重了,該上不該上的補習班興趣班都報名了,墻上的時間安排表密密麻麻,還經常因為孩子不想學而大發脾氣。
不管孩子成績如何,她的第一句話永遠在挑刺,考好了提醒他不能驕傲,考砸了罰他加倍完成練習題。
這種隨時出現的焦慮,讓孩子逐漸變得沈默寡言。
她自己也陷入了內耗,覺得自己怎麽教不好孩子,整個人又喪又憔悴,和之前的職場女強人形象判若兩人。
有句話叫相由心生,媽媽的衰老和憔悴,本就是心煩造成的。
媽媽積極樂觀以待,教育上松弛養娃,才能真正解放孩子天性,這樣也恰恰是對自己和孩子最負責任的媽媽。
一代歌後陳美齡,就是靠這種松弛感,把三個孩子培養進史丹佛。
當時很多人誤解,肯定是他們家條件好,能支持孩子讀最好的貴族學校。
她從來不把孩子跟別人做對比,也從來不逼迫他們學習,反而經常帶他們出去玩:去公園找蝸牛,看雨滴,觀察藍天白雲,在大自然中學習新知識。
不僅如此,她也時刻關註自我提升。
不僅努力考上了史丹佛,還出了很多催眠曲、出版了84本書,為兒童義演,還成為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亞洲親善大使。
如今69歲的她,愛笑的臉上滿滿都是膠原蛋白,絲毫看不出歲月的痕跡,雙眼閃爍的光彩清澈如水。
我們常說,「做事要有松弛感」,進退有度,育兒也是如此。
不在教育上太用力,讓孩子承受高壓力高負擔,而是學會給孩子松綁。
帶著松弛感愛孩子,孩子身心健康,我們自己也能減少許多壓力和焦慮,獲得真正的快樂。
你有沒有發現,一旦結了婚,大多數女人就會開始嫌棄自己的老公,抱怨他不會來事,不懂情趣。
久而久之,雙方感情就出現了問題,沒有愛情滋養的女人更容易老得快。
而那些真正婚姻幸福的女人,她會拒絕平淡的婚姻生活,不斷地表達愛,不斷地增加愛情的新鮮感。
比如:隔三差五,一起出去散散步,又或者制定一年一度的旅遊計劃,甚至還會在每一個節假日,都制定約會計劃。
生活免不了柴米油鹽、雞零狗碎,如果每天過得一成不變,那麽彼此之間的愛情,就會漸漸消磨殆盡。
積極表達愛,多誇贊對方,才能註入無盡的甜。
【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張晉嫌棄蔡少芬疊的裙子不整齊,他一邊念叨、一邊接手幫忙整理,但自己卻把衣服隨便一卷,就塞進行李箱了。
顯然,她對老公的塞式打包不滿意,但是從頭至尾她都沒吭聲。
蔡少芬當時看到後,露出了很震驚的表情,非常不滿意,但她一句話都沒有責怪他。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張晉打完包後,馬上一臉崇拜地誇贊:「老公真厲害!」
家務互相分擔,情緒價值拉滿,恩愛一分不減。
張晉也直言,自己也不愛幹活,都是在老婆三言兩語的哄騙和鼓勵下,慢慢就開始喜歡上了。
為了給婚姻保鮮,不管多忙,他們每年也都會計劃幾次旅行,特別是一起看海,兩個人面對夕陽而坐,心靠得更近了,就有種地老天荒的感覺。
你看,一段好的婚姻,比任何保養品都更有用。
如今蔡少芬已經51歲,生完三胎後沒有疲態,眉梢眼角只有藏不住的幸福感。
看到一組數據調查:
73%的女人生孩子之後再也沒空打扮自己,83.6%的女人把錢都花在了孩子身上!
當媽後,幾乎所有的媽媽都開始省吃儉用。
孩子的衣服再貴都願意買,自己的衣服,穿舊了也舍不得換,還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打扮自己。
事實上,打扮自己,也是另一層面的教育。
媽媽自動放棄「自我形象」,會壓抑孩子對美的需求,也是放棄了對孩子審美和生活態度的培養,久而久之,孩子容易滋生自卑感。
相反,一個外表大方優雅的媽媽,時刻彰顯著她對生活的態度,孩子耳濡目染下也會變得熱愛生活。
有位網友表示,她的同事今年57歲了,但看起來像37歲。
同齡人早就滿臉皺紋,放棄打扮,每天灰頭灰臉在家裏帶孫子。
她卻不一樣,把自己保養得很好,穿著非常也很有品位,今天穿真絲制的旗袍來襯托身材,明天穿牛仔、T讓自己看起來陽光活力。
在她的影響下,女兒對時尚很有興趣,在美的事物上備有天賦。
長大後成為了一名服裝設計師,畢業兩年就自己開了工作室,還在全國服裝設計大賽中獲獎了。
媽媽用心打扮自己,不僅讓自己由內而外散發氣質,也給孩子傳遞積極的生活態度和高級的審美力,從小塑造自信力。
正如董竹君說的:「註意形象的人會對生活充滿積極的心態。」
媽媽愛美,不一定非得打扮得花枝招展,而是對生活充滿熱情,把命運緊緊拽在自己手上。
這樣,孩子看到她對美好人生的追求,也會有樣學樣,把媽媽視為榜樣,用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前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一位媽媽曬了半個獼猴桃果皮的照片,底下寫道:
獼猴桃很貴,9.9一個,女兒喜歡吃所以經常買,每次都是切開果肉給女兒吃,自己怕浪費啃了果皮。
末了,感慨道:「不知不覺,我也成為了父母輩那樣的人。」
確實,很多人在成為媽媽後,什麽好的先給孩子,自己撿邊角料,這也是典型的自我感動教育型父母。
還有沒苦硬吃的:包完餃子分別給孩子和老公都盛了,讓他們先吃,自己不夠了就下面條吃。
「忙活了大半天,自己就吃點剩下的,看著父子倆吃得滿足,也沒啥怨言。」
這種媽媽,自以為會過日子,實際上把自己的位置放得特別低,渾身上下卻透露出一種廉價感。
越是這種卑微廉價的媽媽,越會養出對父母毫無尊敬之心的孩子,導致孩子對父母吆五喝六,胡亂發脾氣。
有句話說得對:放下母親的角色,是讓我們能當好母親的前提。
想要孩子尊你、敬你,你首先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先好好愛自己,孩子才會愛你。
我的閨蜜阿青就是當下奉行「再甜不能甜孩子,再苦不能苦自己」的一員。
不想做飯時,她就選擇點外賣;不想立刻回家面對家務時,她會在辦公室多待一會兒;不想收拾衛生時,就找家政阿姨幫忙……
一到假期,她就把娃丟給老公,和姐妹幾個出去旅遊,想吃啥就吃啥,盡情享受「單身生活」。
這種生活,即使當媽後也一樣能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心情好了,人自然也就青春洋溢。
【人物】雜誌曾采訪過的一對母女,媽媽胡永平的話引起了很多女性深思。
她對自己的定位一直很清晰:
先是自己,然後才是母親。
她不會因為女兒過度犧牲自己,對女兒的養育十分隨性:不會無微不至地照顧女兒的飲食起居;
允許女兒在不違法的前提下,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甚至是燙發;
女兒去英國留學,女兒說不用送,她就自己跑去野炊了。
而她的人生也很肆意瀟灑,人到中年開始體驗新的人生,去跳傘、潛水、玩摩托……
沒有犧牲和奉獻,也沒有控制與束縛,卻真正培養了女兒獨立、有主見的性格。
仔細想想,這才是媽媽能給自己和孩子最好的禮物:
不為婚姻妥協,不為孩子犧牲,而是用一種更輕松、舒適的姿態去尋求詩和遠方。
【小王子】中說,任何一個大人,曾經都是一個孩子。
每一個媽媽,也都曾經是天真可愛、愛美愛笑的女孩子。
無論何時,媽媽們在愛別人之前,都要先好好愛自己。
漂亮有智慧的媽媽,不會一味想著無條件付出,去犧牲自己。
而是寵愛自己,關註自我,在日常的柴米油鹽和家長裏短外,開辟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精神樂園。
因為只有活出自己,優先滋養自己,孩子才能更有力量,飛得更遠。
願每位媽媽都能活成一束光,散發光芒,也照亮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