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健身,還和一群健身教練打球。
從我個人的角度,健身和打球的混合模式,讓我明顯提了一個檔。
具體表現為:對抗適應力提升,對抗能力提升;
爆發力變強。因為去的綜合健身房,健身房裏有不少核心和腿部訓練的器械(道具)。
健身和打球的頻率大致是:2次健身配備4次籃球訓練。
但是後來因為偏向於健身,導致塊頭增大的同時,靈活性和協調性大振幅減少。
具體可以理解為:身體尚未適應「大塊頭」「大部件」的身體。
然後彈跳力下降。
一開始我也很奇怪,為什麽還沒有不增肌時候的自己跳得高呢。後來發現體重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噸位變大了,確實更難跳起來了。
前一段時間,我一直有刷到蔣勁夫的影片。
可以說是演藝界健身的天花板了。以前看他打騰訊組織的籃球賽,非常猛,靈活速度爆發都有。如今他全力健身,偶爾打球。看了他近幾期和朋友打球的影片。
最直觀的感受是:投籃的味道變了。投籃似乎變成了「投擲」。
還能橫沖直撞,但是步伐和身體很難把球盤活,總感覺球和人是分離的。
但是,我想這也恰恰證明蔣勁夫在一直堅持健身訓練吧。
說回我的健身教練們。
他們一般一周打一次球。而且不是在他們的休息日打球,而是工作日。這是什麽概念呢?基本上陪他們打球的時間都是晚上10:00-12:00。
真的牛。
這才是真正的夜場籃球。
(我和教練的合照)
和他們打球最直觀的感悟。
1、能找位置投籃就投籃。突破禁區很容易被切球,被封阻。
2、當然能打身體,也可以橫沖直撞,但是第二天身體會酸疼。有的時候,我還蠻喜歡這種酸爽。
3、這群教練雖然五大三粗,但是肌肉募集能力很強。搶截、搶板、切球樣樣在行。
4、有些教練平時也訓練籃球,基本上這些人是球場bug級別的存在。
所以,健身沒有問題,合理健身真的能讓你籃球技術再提升一個檔,註意好「籃球訓練」和「身體訓練」的搭配就好。
這個因人而異。
加油,祝諸位早日成為野球場版本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