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據德國【商報】當地時間16日報道,在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之際,德國最大反對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中負責經濟政策和氣候問題的副主席延斯·施潘(Jens Spahn),也於本周一率領該黨派代表團對中國進行了為期五天的存取。
施潘在訪華間隙接受德媒采訪時表示,中國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他支持德中在多個領域保持全面對話,但他對朔爾茨政府無力重振德國經濟感到擔憂,並認為這可能會影響德國對華戰略。
「中國正在密切關註德國的經濟危機,他們重視我們。德國作為工業中心的情況從未像現在這樣糟糕,我們急需經濟復蘇。」施潘說,如果德國希望在與華關系中被長期視作一個平等的合作夥伴,朔爾茨政府需要加強德國自身的經濟實力和自主權。
截圖自延斯·施潘的X社媒賬號
據公開資料,延斯·施潘曾是德國財政部議會國務秘書,負責監督德國政府的年度預算,還曾代表德國參加歐盟年度預算談判。在德國前總理默克爾的第四任期(2018—2021年),施潘擔任其內閣的衛生部長。
據德媒報道,緊隨德國總理朔爾茨其後,當地時間4月15日,施潘帶領一個基民盟代表團也開啟訪華行程。在北京停留3天後,他還打算前往青島,希望與來自政商界、媒體和民間社會的代表對話。
綜合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等資訊,4月16日,斯潘一行分別在北京存取了北京大學、全球化智庫(CCG)總部等。斯潘向北大學生介紹了德國文學和歌劇,並就兩國如何在經濟和貿易領域建立聯系,以及如何透過更多的人文交流推動青年發展展開討論。
他說:「這是我們第一次來這裏。這次存取將加深彼此了解,並就當前中德兩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的相關問題進行討論,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延斯·施潘一行存取北京大學 CGTN影片截圖
據德國【商報】報道,在訪華行程間隙,施潘接受德媒采訪時表示,中國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德中在經濟、氣候、和平與自由等領域進行全面對話非常關鍵,德國必須對中國展現出更多的自主性,並對中國采取尊重而有力的行動。
但眼下德國經濟疲軟,施潘擔心,以德國現在的經濟形勢,中國企業可能對於德國投資「不感興趣」。
他說:「中國正在密切關註德國的經濟危機。中國重視我們,因為我們經濟實力雄厚。德國作為工業中心的情況從未像現在這樣糟糕。這就是為什麽我們迫切需要經濟復蘇。」
在施潘看來,一個良好的德國對華政策,應該始於德國先對國內經濟問題采取果斷行動,再明確闡述其有關合作利益和期望的想法。
他說,德中都從經濟合作中收益,「但我們有明確的國家利益:我們將保護我們的國家安全。我們致力於公平、平等的經濟機會,我們必須加強自身的競爭力。」
4月15日,延斯·施潘接受央視「國際線上」德語版采訪 影片截圖
德國【世界報】補充道,在德國經濟持續疲軟時,中國國家統計局16日釋出的2024年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顯示,中國本地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3%。報道指出,這意味著中國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明顯快於預期。
反觀德國,同一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再次下調對德國2024年經濟增長的預期,從1月預測的0.5%降至0.2%。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話來說,德國低於歐元區整體經濟的表現,並且預計2025年仍將維持這一趨勢。
不久前,德國五大權威經濟研究機構在3月底釋出的聯合經濟預測報告,也將2024年德國經濟增長預期下調為0.1%,比半年前去年秋季釋出的預測值低1.2個百分點。
這份聯合經濟預測報告是德國聯邦政府制定經濟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報告稱,預期大幅下調主要是受周期性和結構性因素疊加影響。出口疲軟將拖累2024年德國經濟,而私人消費復蘇將成為今年最重要的經濟推動力,明年則將更多由外貿驅動。
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斯特凡·高亞迪斯在報告釋出會上說,當前德國經濟整體表現僅略高於新冠大流行前的水平,總體低迷。盡管經濟可能會在今年春季開始復蘇,但力度不會太大。
德國NTV電視台註意到,延斯·施潘在采訪中一再強調德國的自主性,同時指出這種自主權來自於德國的自身實力,而非透過所謂的「劃界」和「脫鉤」來達成。
報道稱,與朔爾茨一同訪華的德國商業巨頭代表,梅賽德斯—奔馳行政總裁康林松(Ola Kaellenius)和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Oliver Zipse)近日也表達了類似觀點,兩人均在德媒采訪中就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等領域的貿易發難表示反對,呼籲加強自身實力與之競爭。
4月1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抵達重慶,開啟訪華之旅 圖自澎湃影像
據德媒報道,康林松受訪時大力抨擊歐盟搞貿易壁壘,「我們不能讓貿易壁壘越來越多,最好的保護其實是保持競爭力。如果你開始設定貿易壁壘,有第一個,就有第二個,然後我們會步入歧途。」
康林松將中國描述為機遇而非風險,並就此次訪華指出,德中經濟關系不僅需要維持,還應進一步擴大。談及梅賽德斯—奔馳在中國的戰略時,他強調:「結束一個這麽大的市場不是一個可選項,相反我們應該加強在這裏的地位。」
「實際上,我們(在中國)看到的是機會多於風險。」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也表示,自始至終其指導原則都應該是自由貿易和競爭。
他補充道:「我們不覺得受到來自中國汽車制造商的威脅。我們也不應該誇大對外國制造商的恐懼。對自己的競爭力,我們是有信心的。」
西門子也是此次訪華德國「商業天團」的一員,其財務長拉夫·杜文(Ralf Thomas)在采訪中表達了繼續紮根中國市場,並願意與中國企業一較高下的 「野心」 。他相信,如果能夠經受住中國本土企業的挑戰,他們在哪兒發展都能取得成功。
朔爾茨此訪,正值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系10周年之際。德國【圖片報】指出,作為總理,朔爾茨從來沒有存取過一個國家這麽長時間,他此行關乎德國的未來、經濟、就業和增長。堪稱「德國企業名人錄」的商界隨訪代表團,更表明企業管理層和政府都認為「沒有中國就行不通」。
德媒「德國編輯部網絡」(RND)認為,朔爾茨訪華為德國經濟「開啟重要大門」。報道稱,德國商務團此行有機會與中國經濟界代表進行會談,這是德國經濟一塊重要的「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