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為什麽 400 米被稱為最難的徑賽專案?

2018-12-07體育

作為某一線城市大學生運動會連續三屆非專業組400米第一名,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400米有資格被稱為最難徑賽專案嗎?作為人類最長距離的短跑專案,它有,甚至當之無愧。

原因在於幾點:

1,距離。人類全力下的快速跑是有一個耐受極限的,該極限的距離區間大致處於220-300米之間。(具體距離因人而異,但幾乎無一例外都在該區間)。因此,全力沖刺下,跑進該區間時細胞無氧呼吸產生的乳酸(乳酸是人體強疲勞劑)就會大量堆積。具表現為乏力,呼吸困難,速度下降,姿態變形等情況。剩余的距離,尤其是最後的100米,通常被稱為沖刺距離,是運動員克服「在乳酸作用下每跨一步都成倍增加的疲勞感」中完成的。在其他距離比賽中,理應在原速度基礎上進行加速的最後沖刺,是400米運動員透過意誌力,強行突破人類無氧運動極限才能高質素完成的。這種極限感,是其他距離的比賽中少有甚至沒有的。也正因如此,非專業運動員在完成一次高質素的400米之後,極易出現嘔吐,暈眩等癥狀。基礎差一些的甚至會引發休克。當然專業運動員在日常的訓練中已經磨練出了超越常人的耐受力,基本不會出現誇張的不適反應。

2,技術。(不要以為400米就是單純的繞跑道跑上一圈那麽簡單。)在400米中,也是有很多技術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所述,

起跑器的擺放角度(400米的起步在彎道上,道次不同彎道弧度也不同,起跑器擺放角度決定了運動員起跑時的入彎角度,進而影響身體姿態和入彎速度)。

起步時上彎道的步伐(相對於直道起跑,運動員起跑時處於一個相對不穩定且受阻礙的狀態,需要有更多的精力放在維持身體姿態和克服彎道阻力上,而不是一味的向前莽)。

第一次下彎道的準備(渡過起步階段,就需要維持穩定速度,準備進入第一個直道。這時下彎道就需要註意控制節奏,為直道加速作準備)。

第二個彎道是跑道200-300米的這一段距離,正好處於人體耐受極限的距離。運動員在進入彎道前就要穩定好節奏,迎接即將到來的身體極限並在下彎道階段控制呼吸和步伐,保證在身體極限的狀態下,以最佳的姿態進入最後的直道。(由於人與人之間極限的不同,攻彎技術不同,跑步節奏不同,選手們在這個彎道所表現出來的差異是最大的,也是一分鐘不到的比賽時間內,最為激烈精彩的一段)。

到了最後的直道,運動員們體力耗盡,速度會明顯下降。非專業運動員還會出現仰頭,擺臂無力,腳跟著地等情況。這時意誌力,節奏,身體姿態的控制,擺臂,步伐等等要素成為能否完美完成比賽的關鍵。好的姿態和節奏,可以讓人在極限狀態下將相對較快的速度維持相對較長的時間。在高水平比賽中,這樣的沖刺可以很好的反映出一個選手的基本功。所以在我看來,最後的100米也是極為精彩的。

在距離層面,100米/200米重視速度,不需要考慮人體的耐力極限;800米及以上中/長跑,越來越重視耐力,以確保在更長時間段內保證最優的速度。400米則做到了速度與耐力的「小孩才做取舍,老子全都要」,不愧是徑賽中的豪傑。

在技術層面,400米既需要起跑,攻彎等短跑技術,也有中長跑所需的節奏調整體力分配,還多了極限狀態時的姿態控制。對技術的要求是很高的。

所以400米被稱為最難徑賽,確實是當之無愧。(即便是日常訓練,我在跑之前都要做好久的心理鬥爭,在要命還是要成績之間不斷取舍。。。)

但要說最最最難的徑賽,400米欄了解一下。(手動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