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得寫寫卡特。
不為別的,就只是為了記錄,這個人,在那些年,給我們留下的特殊記憶。
不過,不回憶則已,這一回憶,就發現,文斯·卡特的職業生涯,如同他的外號「半人半神」一般,雖說充滿了神之片段,但終歸,還是由極致的絢爛,走向了腳踏實地的普通,最終,自然也讓人贊嘆,但也讓人覺得唏噓。
正如我看到這個問題,先是錯愕,繼之是思考——卡特還會被質疑嗎?但翻翻那些質疑,像是硬榮譽少了、生涯數據不夠炸裂了……等等等等吧,的確有點兒道理。
但是,正如我開頭說的,卡特是特殊的,他的這份履歷,的確與我們的期望、與他開頭的絢爛相比,略顯普通了,但至少在長度上,已經足夠偉大。
畢竟,誰也沒想到,那個曾經飛天遁地的UFO,竟然能在聯盟打了22個賽季。
作為球迷,我覺得很知足了。
98-99賽季,卡特是個新秀。
那年的關註點,除了勞資糾紛,其實很分散,像是馬刺的鄧肯,所有人都在贊嘆,這個年輕人的打法就像他的面相一般成熟,這是他的第二年,卻已經像在聯盟打了二十年;還有年輕的湖人,奧尼爾、高比、瓊斯、範·艾克賽爾,四個全明星,卻總是被橫掃,他們會被拆散嗎;以及加納特和馬布裏,他們會是下一個馬龍史托頓組合嗎?
可卡特用了幾記入樽,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最讓人覺得震撼的是,任何復雜、霸氣的動作,卡特都可以極為輕松、寫意地完成。即便是我們還是很想念邁克爾·喬丹,但有了卡特,好像也不錯。
這一年,卡特當選最佳新秀。
下一年,他成了全明星票王,票數是NBA歷史第二,每場平均得分聯盟第四,生涯第二年就入選三陣。這一年全明星的入樽大賽,因為卡特的五記入樽,被稱為歷史最佳。
卡特的人氣到了最頂峰。
之後的一年,卡特繼續票王,每場平均得分聯盟第五,二陣。
再加上他之後的兩次全明星票王。
當然,還有他與艾佛遜的搶七大戰,他為喬丹讓出全明星先發……
我們的記憶中,卡特的榮譽和故事似乎就這些了。
這也是很多人質疑卡特的理由,榮譽太少,似乎與他的人氣不太成正比。但其實很少有人註意到,卡特在02年的那次膝蓋手術之後,就減少了招牌——壓重心底線突破的次數,即便是突破,也不再完全依賴於爆發,而是改為依靠節奏的變換。
也就是說,在那次手術後,卡特一直在不斷轉換自己的打法。只是,這種轉換很緩慢,不太被人察覺。這也算是是北卡出身的球員特點。武器庫中,總會有合適的東西來展示。
比如,到了籃網,卡特打了更多無球,開始展示背身技巧,更少突破了;在魔術、太陽,他動作依然舒展大氣,但我們在不經意之間,就發現卡特突然老了。
他極為純熟的無球和背身,已經讓人覺得恍如隔世。
然後,是太陽買斷了卡特。
他去了小牛,還上演了絕殺馬刺的經典。
我以為,這是卡特職業生涯的尾聲了。只是誰也沒想到,這個尾聲實在是長了點……
回到問題,卡特憑什麽入選名人堂?
我不是評委,也不了解標準,但我覺得,一定會有很多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時,覺得這不是個問題,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