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文發火了。
這是11月4日晚,對萊巴金娜的比賽。在比賽中鄭欽文對著觀眾[別喊了],引發外界爭議。
這也引起了人們另一好奇, 為什麽全世界諸多球類運動裏,只有網球要求觀眾觀賽的保持安靜。以及觀眾的吼叫聲是否真的會影響運動員的發揮?
關於這點可能要從網球運動的傳統說起。對於全世界大部份體育賽事而言,觀眾的狂熱早已成為了選手們的「興奮劑」,甚至就是賽事文化本身的重要組成部份之一。
英超比賽裏與比賽同步的嘹亮助威歌聲,也從來沒有選手說抱怨受到了影響;NBA賽事裏,觀眾席上的各種搞怪行為,也會被認為是有趣的賽場談資。
但唯獨網球運動,卻是一個對「安靜觀賽」要求極高的運動。
在阿加斯的自傳【網】裏,他形容網球運動是一項「自言自語的運動」。
網球這種運動太孤獨了 ,只有拳擊手才能理解網球運動員的孤獨。可就算是拳擊手,也有助手和經紀人陪伴著,他們甚至還可以將拳擊場上的對手視作某種意義上的夥伴,和他們扭鬥,對他們咕噥。然而在網球比賽中,你和對手永遠是面對面地廝殺,卻永遠不會碰觸對方或是跟對方以及其他任何人交談。 網球規則禁止網球運動員在比賽時與人交談,甚至與教練交談都不行。比如綽號「總理」的梅德韋傑夫,就曾經在澳網比賽中因為對手西西帕斯屢屢與自己的父親兼教練進行違規交流而大發雷霆,認為對方嚴重違反了規則,要求裁判嚴懲對方。
球員的這種「孤獨感」,正是網球賽事文化所竭力追求的「絕對公平」與「紳士風度」的體現。
而觀眾不合時宜的叫喊聲甚至是助威聲,則從很大程度上破壞了網球運動所強調的「孤獨感」與「紳士風度」。
看到這裏,可能有觀眾會吐槽說:就你丫貴族運動B事多唄。觀眾是出了錢的,是來享受服務的,而不是來被規訓的。
那麽,我也可以舉一下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做論證。比如:你去電影院觀影,別人觀影時你手機不靜音,開閃光燈拍照,這是不是一種素質差的體現?
比如:你受邀參加別人的葬禮,不穿黑色衣服不說,穿了一身大紅色的花衣服。
再比如:我們去到一家信仰伊斯蘭教的餐廳,卻點名要吃豬肉……
嗯,我想表達的是, 競技體育也存在「入鄉隨俗」的道理。 我們可以把激情的吶喊助威留給綠茵,留給拳擊場和籃球。但對於網球、士碌架這類註重紳士風度的運動,請大家多一點包容與配合,謝謝!
再舉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例子吧。今年上海網球大師賽,我去看了。因為在去中央場館觀賽前,偶遇張之臻訓練,多看了一會。就錯過了比賽的開賽。
於是,我被「幕布」隔離在球場之外,只能等一局結束才能落座。這樣的規定看似不合情理(花錢買票了,遲到不給落座)。卻是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了賽場的安靜。
這種安靜既是給選手一個公平發揮的舞台,又是給觀眾打造一個舒適的觀賽環境。 我認為是合情合理的(另:國內電影院就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很多觀眾習慣影片放映後才姍姍而來,其實很影響觀影體驗)。
總結一下,就是網球比賽中有一條不成文的準則,叫做「 觀賽不語真君子 」。
所謂「觀賽不語」,並非要求觀眾在整場比賽中保持絕對的沈默,而是強調在關鍵時刻、關鍵分上,觀眾應保持安靜,以免幹擾運動員的發揮。
因為網球比賽需要高度的專註力和判斷力,運動員在比賽中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此時,如果觀眾在旁大聲喧嘩、隨意走動或發出刺耳的聲響,很可能會分散運動員的註意力,影響他們的比賽狀態。
文章的最後,我想用鄭欽文此前當記者談到「中國觀眾素質問題」時的回答做收尾。她的回答是既巧妙、又得體,還直接提供了指導球迷行動的參考範本:
「 我覺得要麽在我打出一個非常精彩的球之後,你們可以大聲歡呼,要麽就是在我輸球的時候,你們可以多給我一點鼓勵。 如果在我贏得還算不錯的時候(得分),就一切正常,不需要發出太大聲音,輸的時候(丟分)就做出一點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