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職聯2023年上座人數22111,這個人數放在世界足壇妥妥前十!論基數人家3億人口,咱們14億,上座人數和人差不多,你說是誰興趣不大呀?
當然這個數碼和橄欖球沒法比,也和英超、德甲沒法比,老美覺得足球是girl運動,橄欖球才是爺們運動,再加上周邊鄰居也沒法像歐洲那樣形成類似歐冠的大聯盟,足球發展的比較晚,又被北美四大聯盟給占了先機,如今還能有這個體量,足以證明人家的體育文化。
題目質疑老美對全球熱度一般的橄欖球情有獨鐘,我反而要質疑為什麽我們對壓根就沒有熱度的乒乓球、跳水、體操情有獨鐘,投入大量財物、人力?
說到這兒,我們就要去了解老美是怎麽做體育的了,他們是按照體育產業來搞的,就是姚明所說的成本營運為底層邏輯,也就是賺錢、商業化,所謂國家隊純粹職業體育產業發展好的天然受益者,就這樣,他的國家隊也是世界杯常客,在世界杯上競爭力還是很不錯的。我們的體育邏輯是為國家隊培養人才。
數據顯示,全球體育產業占全球GDP比重約為1.8%,體育產業發達的美國比重約為2.85%,約400萬人從事體育產業,占就業人口的2.5%,我們的占比可能是1%,就業大約是0.4%。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講,GDP、就業應該是影響我們切身利益最多的東西吧。
中國在前幾年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到2035年,中國體育產業總量占GDP的比重將達到4%左右,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我們的優勢是舉國體制下的競技體育,成績頗多,但是並未對全民體育帶來多少促進作用,反而有擠壓效應,與其他產業不同的是,體育產業的核心資產是人,這方面我們的理念是有問題的。要想實作這個目標,難度非常大,需要改變的東西也很多。
以人為本不能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