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訊息】報道,美國【華爾街日報】刊登了題為【歐洲為何擁抱美國新增長模式?】的文章。
從這個標題來看,意思是說歐洲已經擁抱了美國的新增長模式。那麽美國的新增長模式是什麽?
文章提到了特朗普的關稅,拜登的【芯片與科學法】和【通脹削減法案】,這些法案向國內半導體、電動汽車和清潔能源產業註入了聯邦資金。
美媒認為,這一套措施就是新增長模式。
簡而言之,就是建立貿易壁壘,然後加大補貼力度。
現在歐盟也擁抱了美國的這個模式,而且已經開始拿中國
美國國旗和歐盟旗幟
自救還是自傷?
歐盟宣稱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聲稱這是為了增強歐洲企業的競爭力。
然而,透過加征關稅來阻止中國電動汽車的進入,真的能幫助歐洲汽車制造商提高競爭力嗎?
這顯然是不現實的,首先,這可能會導致歐洲消費者面臨更高的電動汽車價格,從而減緩歐洲的電動化行程。其次,缺乏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可能會使歐洲汽車制造商失去創新動力。
而且現在歐洲缺的不是創新的動力,其最缺乏的是創新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創新的重要性,沒人會忽視創新,但並不是所有企業都有創新的能力。
在內部創新能力缺失的情況下,就該更大力度地引入外國的企業和商品,來刺激本土企業的創新,歐洲卻選擇築起高墻,這哪裏是自救,完全是在自傷。
美國國旗和中國國旗
美國自己就是反面教材
美國說歐洲學美國,而美國自己就是一個反面教材。
貿易壁壘和大規模補貼並非長久之計。雖然這些政策在短期內可能帶來一些好處,但長期來看,它們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首先,這些政策可能會引發貿易夥伴的報復。
其次,大規模補貼可能會扭曲市場,導致資源配置不當。
最後,這些政策可能會削弱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因為它們減少了企業面對全球競爭的壓力。
實際上,美國透過這樣的模式制造的所謂的「成功」的景象,並非表面上看起來那麽簡單。
美媒的觀點是,美國的獨角獸企業都在增長,但這種增長並不等同於美國的增長。
這種增長屬於一種財富再分配,讓美國消費者承擔了更多的成本之後,導致更多的資金流入資本巨頭的口袋中。
這也是美國應對經濟危機的慣用手段,收割美國普通人,讓財富進一步積聚到最頂尖的那些人手中,美國政府只要守住這些人就行了。
中國國旗和歐盟旗幟
靠貿易戰增長是偽命題
因此,美媒的說法,從根兒上就是錯的,並不是貿易戰讓美國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維持了增長,事實上,它反而給美國帶來了傷害,絕大部份美國人都成了犧牲品。
歐盟現在學美國這一套,只會走上美國的老路。
這種殺雞取卵的行為,非但無法給歐盟帶來真正的增長,還會讓歐盟進一步衰落。
美國敢胡來,是因為霸權還未徹底崩潰,還能靠美元收割全球的財富,還能透過挑起戰爭發一波戰爭財,這些也是美國應對經濟危機的手段,甚至是主要手段,歐盟只看到關稅和補貼,必將栽一個大跟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