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普京慘遭「背叛」!關鍵時刻,爆炸性訊息傳出,莫迪政府推翻承諾?

2024-10-02體育

據環球網援引路透社最新披露,印度軍火製造商出售的彈藥正被歐洲客戶轉移到烏克蘭,盡管莫斯科提出抗議,但新德裏方面至今沒有出手阻止。路透社以此為題爆料稱,據11名印度及歐洲國家政府和國防工業官員的訊息,並根據對海關數據的分析,印度軍火製造商將彈藥出售給歐洲客戶,然後再從歐洲轉移到烏克蘭,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一年多了。

據悉,轉運印度軍火到烏克蘭的歐洲國家包括意大利和捷克,後者正牽頭為烏克蘭搜集歐盟國家以外的炮彈供應來源。印度三大軍火企業之一揚特拉(Yantra India)的一名前高管表示,部份西方公司擁有炸藥填充能力,但缺乏大規模生產炮彈的制造能力,所以就從印度購買空炮彈進行填充。其中就有意大利國防承包商MES(Meccanica per l'Elettronica e Servomeccanismi),MES是揚特拉這家印度國營軍火企業的最大的客戶。

這種操作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直接幹涉的指控,但也暴露了印度外交策略中的復雜性和潛在的不透明性。透過這樣的手段,印度既參與了沖突,又試圖減少直接責任,這種做法無疑增加了地區緊張局勢的不確定性。

在俄烏沖突中,印度為什麽立場開始發生變化,背棄承諾?面對印度「背叛」,普京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嗎?一直以來,印度在俄烏沖突中都在秉持「中立」立場,在今年七八月份印度總理莫迪先後存取了俄羅斯和烏克蘭,不僅敦促俄烏雙方透過對話和外交方式結束沖突,還重申印度反戰立場,稱印度「站在和平這邊」,願積極為和平努力。看來,實際上,莫迪政府已經推翻了承諾。

分析人士稱,自從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烏克蘭都在為大口徑彈藥的缺乏而感到困擾,雖然北約向烏克蘭支援了不少彈藥,但由於烏軍使用的武器大多都是蘇聯時期的標準,所以很多都與北約的制式不相容。而印度又在過去數年裏進口了不少來自俄羅斯的蘇式彈藥,很有可能將從俄羅斯進口的低價武器,轉手賣給了捷克,然後捷克又將這批武器支援給烏克蘭,也就是說,最終烏軍很有可能使用俄羅斯制造的彈藥攻擊俄羅斯本土。

對於印度而言,無論是俄羅斯還是西方國家,都有求於它。這種微妙的國際關系格局,給了莫迪政府左右逢源的底氣和信心。印度的想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在外交場合繼續高舉「勸和促談」的和平旗幟,與中國在國際影響力方面一爭高下,私下裏則繼續利用各種機會謀取利益,一方面以低廉的價格從俄羅斯進口能源,另一方面則將武器彈藥高價出售給西方國家,支援烏克蘭。

印度此舉,俄羅斯也看在眼裏。有印度官員表示,克里姆林宮已經至少2次,在公開場合向印度提出這個問題,包括今年7月在哈薩克召開的上合峰會,俄外長拉夫羅夫與印度外長蘇傑生也談到此事。但新德裏的回答始終如一,印度並未將向烏克蘭銷售或運送任何軍火。

印度彈藥進入俄烏戰場,凸顯出的其實也是中方的「四字」立場仍不被理解。什麽「四字」立場呢?即勸和促談。中國早就多次強調,俄烏沖突只有政治解決這一條出路,中方也在為此努力,推動俄烏對話和談,印度彈藥轉道進入俄烏戰場,勢必導致俄烏陷入更加持久的沖突之中。

當前,盡管普京並未明確說明具體的反制措施,但俄羅斯重新開機中央核試驗場的決定,以及俄羅斯高層「烏克蘭使用遠端武器就意味著核戰爭爆發」的警告,都表明俄羅斯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顯然,在俄羅斯看來,美西方國家的所作所為無異於玩火自焚。如果北約一意孤行,執意要將局勢推向深淵,那麽俄羅斯也將奉陪到底。

歷史上,印度和俄羅斯之間並非沒有過「互相拆台」的例子。例如,在上世紀70年代,印度在蘇聯的支持下發動了第三次印巴戰爭,肢解了巴基斯坦,建立了孟加拉國。然而,在冷戰結束後,印度卻迅速倒向了美國,與俄羅斯漸行漸遠。而這一次,印度公然向烏克蘭提供彈藥,無疑觸碰了俄羅斯的底線。普京對印度的「背叛」行為,想必會銘記於心。未來,印度很可能為此付出沈重的代價。

總的來說,印度的軍火轉口行為、歐美國家對烏克蘭支持的分裂,都為未來局勢的發展增加了復雜性。隨著「反俄同盟」開始瓦解,俄烏沖突可能迎來新的轉折點。對於中國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一個透過發揮積極外交作用,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機遇。中國需要繼續堅持勸和促談的原則,為推動和平解決沖突貢獻力量,同時也要在這一過程中,把握好自身的戰略定位,維護國家利益不受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