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壓力壓垮的韌性是可以習得和加強的。
19世紀的哲學家說:「 殺不死我的終將使我更強大 。」今天,科學家揭示了「強大內心」背後的神經科學原理。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新近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神經科學家發現, 遭遇令人絕望的巨大壓力,有人可能一蹶不振,有人卻能樂觀對待挫折,甚至愈挫愈勇 , 而背後的根本差別與神經元釋放的多巴胺有關 。更重要的是,他們透過小鼠實驗發現,不被壓力壓垮的韌性是可以習得和加強的。
這項有趣的實驗來自Lindsay Willmore博士對小鼠的觀察。和人一樣,小鼠也有個性差異,面對壓力有不同的表現。當研究人員把體格不同的小鼠放在一起, 同樣是面對大個頭的攻擊,有些小個頭默默挨揍或躲開,有些則會頑強地保護自己 。
「它們不會放棄反抗,而是會轉身面對攻擊者,伸出爪子,跳到大個頭身上。」Willmore博士描述道,「我當時就想,哇,這些小家夥腦子裏肯定有什麽超級有趣的東西是愈挫愈勇的關鍵。」
研究人員一連觀察了10天,讓小鼠不斷面對新的攻擊者。經歷10天的暴虐,不同的小鼠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灰心喪氣。但研究人員註意到,那些默默挨揍的小鼠,變得更加消極,最終表現出了類似抑郁癥的行為,例如回避社交、食欲變差; 而勇敢反擊的小鼠,事後會更好地恢復精神,面對新奇環境仍然充滿好奇 。
「在這個復雜的環境中,小鼠面對攻擊者必須決定做什麽,而它做的決定對它最終的狀態有深遠的影響。」研究團隊的負責人Ilana Witten教授說。
雖然可以從小鼠的反擊姿態中預測出它們面對巨大壓力後是否能更好的恢復,但研究人員發現,在這背後 與韌性更密切相關的是,在它們開始反擊時,大腦的獎勵系統中有多少多巴胺 。
研究人員記錄下了小鼠腦中一些神經元的活動狀態,包括投射到伏隔閡(NAc)的多巴胺能神經元與投射到紋狀體尾部(tail striatum)的多巴胺能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分別與發放獎勵訊號和威脅訊號有關。抗壓表現不同的小鼠,在經歷壓力事件後這些神經元的特性不一樣。
而研究人員發現, 抗壓表現不同的小鼠面對壓力事件時,位於伏隔閡的多巴胺能神經元末端就有不同的反應 。抗壓能力強的小鼠來到攻擊者附近、開始反擊時,這些多巴胺能神經元有更強的活性。
換句話說, 反擊行為讓這些小鼠有一種快感 。「這真的很酷: 它們不僅是因為反擊,更是因為從反擊中感覺到了獎勵,從而變得愈挫愈勇 。」Willmore博士總結說。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小鼠反擊的過程中,透過刺激多巴胺的釋放,可以進一步增強它們的抗壓能力;與此相反,在躲避壓力時刺激多巴胺的釋放,則沒有這種效果。
「不被壓力壓垮的韌性是否可以透過學習獲得,我對這個問題一直很感興趣。」研究團隊中的Annegret Falkner教授說,這一系列實驗說明,答案是肯定的,可以引導小鼠更有韌性。
盡管目前這些結果只是在動物身上進行的實驗,但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希望這方面的工作可以進一步套用於人類健康。「 自從新冠疫情之後,我們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幫助那些容易受影響的人應對這個世界的壓力 。」Falkner教授說。研究人員提到,基於目前發現的機制,或特許以開發一些方法,例如,透過智能手錶等器材對好習慣進行即時反饋,以加強人們的心理韌性。
參考資料:
[1] Lindsay Willmore et al., Behavioural and dopaminergic signatures of resilience. Nature (2022)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328-2
[2] Can resilience be learned? Study finds that prior stressful events can help build resilience. Retrieved Oct. 20, 2022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68168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歡迎轉發,謝絕轉載到其他平台。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註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資訊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關註@藥明康德,或者點贊、評論、分享給其他讀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