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日報】訊息,特朗普於競選美國總統期間宣稱,其計劃對中國征收60%的關稅。這會給中國出口帶來多大的影響呢?針對這一問題,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在11月由國新辦舉辦的吹風會上作出回應:中國經濟已展現出極強的韌性,潛力巨大且活力充沛,中國有能力化解與抵禦外部沖擊所帶來的影響。
特朗普為何執意要對中國乃至其他盟友國家發動貿易稅收攻勢呢?答案顯而易見,這與特朗普對關稅的看法有關。從歷史角度看,1939年美國處於經濟大蕭條時期,當時美國對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稅維持在60%的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與其他國家共同構建了新的全球貿易體系,並將自身對其他國家的關稅下調至個位數水平。美國這樣做的初衷是期望借助低關稅來加強各國間的貿易往來。然而,近幾十年來,美國本土出現了去工業化和工業空心化的趨勢。
從全球意義上的美國轉變為北美範疇內的美國,這是特朗普試圖達成的目標。他想要最大程度地削減外部產品供應,盡可能把需求訂單都留在國內。這一舉措必然會致使美國的國際影響力大幅衰退,就美國現存的國際利益集團來講,特朗普這種對內收縮的舉措,與國際資本對外擴張的需求是相悖的。特朗普也遭到了民主黨的嚴厲抨擊。美國財長耶倫在美國外交關系協會的活動中稱,有人倡導不分敵友地全面加征關稅。
海關總署於9月10日釋出了出口數據,8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同比增長了4.9%,美國再次成為中國出口市場的首位。這一成果是在中國企業歷經特朗普和拜登連續對中國加征關稅的情況下取得的,這充分表明美國市場依舊依賴中國制造。倘若美方真的對所有中國產品加征關稅,那麽這些關稅成本將會由依賴中國商品的美國消費者來承擔,從本質上講,這仍然是一種針對美國民眾自身的稅收,根本無法讓中國來承擔。
六年前的那段經歷,顯然至今仍讓眾多美國零售商和進口商難以忘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研究表明,2018年特朗普對中國發起貿易戰時,美國企業紛紛在關稅實施之前搶先囤積進口貨物。這一點在兩國進出口貿易數據上有充分體現: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即進口額超出出口額的部份,在2018年有所上升,到了2019年則有所下降。並且,上個月中國的商品出口額數據已開始顯著上升。部份經濟學家認為,這或許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國大選結果不確定引發的提前采購和發貨所推動的。
當前,美國企業界已展開一場競賽,正在尋覓合適的說客,以助力企業與恰當之人交往,進而確保在關稅漏洞方面獲取優勢。針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舉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指出,美方持續將經貿問題政治化,進一步加征對華關稅乃是錯上加錯之舉,這只會大幅推高進口商品成本,使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受更多損失,讓美國消費者付出更高代價。中國敦促美方切實遵循世貿組織規則,即刻取消對華加征關稅的措施。中方將運用一切必要手段,捍衛自身權益。
歸根結底,部份美國政客存有此類心理,主因乃是其不承認中國的崛起,仍然不願將中國視為世界大國。然而,滑稽的是,對於中國軍事實力的增長,這些美國智囊卻驚恐萬分,並且普遍覺得美國在亞太地區毫無勝算。這致使美國在對華態度上陷入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既缺乏與中國在亞太地區軍事方面「徹底決裂」的勇氣,又不甘心坐視中國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