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林兆楠】
可能在一般人的認識裏,11月5日就是美國大選正式進行的日子,在這一天全美投票,並在當天晚上至第二天逐漸得到投票結果。這一印象實際上並不全面,也過於寬泛。
今年大選也是筆者第一次在美國經歷這一過程。從開學起,來自學校的郵件與各種學生活動就不斷為大選造勢。筆者也借此機會前往多個投票點一探究竟,仔細觀察這一牽動世界的大事的細節。
投票一二三
具體而言,美國大選選舉並不是由美國聯邦統一組織的,而是交由各州、地區自己的選舉委員會負責。具體到筆者所在的紐約市,選舉由紐約市選舉委員會負責。11月5日的投票也不僅僅決定美國總統花落誰家,而是包含了聯邦兩院議員、州與市議會議員選舉多合一,具體情況以選民註冊選區而定。
投票方式也並非只有在選舉日當天前往投票點一種。在紐約州,選民註冊截止日(10月26日)當天,即可前往指定的地點提前投票(Early Voting)。除此之外,同一天起也可以選擇郵寄選票——申請一份選票郵寄到註冊地址,自行填寫完並在11月5日前郵寄或投遞到指定地址,完成投票。
郵寄選票投票箱的標識 作者供圖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今年大選中有約40%的註冊選民已經透過這兩種方式完成了投票。然而,正是郵寄選票的真偽,成為了特朗普一方對於2020年大選結果質疑的核心,指責民主黨一方透過偽造郵寄選票才贏得大選。
到了大選當日,投票又是怎樣一番情景呢?在筆者的探訪中,因選舉工作人員的允許得以一窺投票點內部情況——並未註冊的外國人是不被允許進入投票點的,遑論拍照。
投票點外執勤的紐約警察作者供圖
城市中的投票站並不需要特別的地點與設施,有足夠大的開放室內空間即可。如下圖列表所示,紐約市內的投票站主要位於公共學校(PS XXX)、公立高校、公共住房與社區中心。按照不同的州議會選區劃分的每一列,從左到右為編號、名字與地址。
值得註意的是,這是紐約縣(NY County)而非紐約市(NY City)的列表,前者是美國州-縣體制對於後者下屬曼哈頓區的稱呼,紐約縣=曼哈頓區,是紐約市的一部份,所以其中並不包含紐約市其他區(皇後、布魯古連等)的投票點。
紐約縣的投票點列表(部份)
投票點內部布局則是簡單地分為兩個區域。在筆者探訪的投票點中,從學校正門進入後是大廳,右手邊是桌子與小隔間,選民可以在此根據註冊選區領取紙質選票,並在小隔間中填寫選票,在有的投票點則是帶有圍擋的方桌。
註冊過的選民在此過程中並不需要提供ID。填寫完選票後則需要前往房間左手邊的機器掃描送出選票。筆者所見到的掃描器十分接近小尺寸ATM機器,約有半人高,上方是螢幕與掃描區域,可供選民錄入選票。
填寫選票的方式,十分類似國內考試中的填寫答題卡。如下圖中由紐約市選舉委員會提供的樣本選票所示,選舉的職位與候選人以英西中三語寫就,填寫時則塗黑想要投給的候選人名字上方的橢圓。同時,因為紐約州在今年大選中還將會對州憲法關於保護墮胎權利的修正案公投,因此在選票背面還有相關內容。
紐約市選舉委員會提供的樣本選票,可以看到候選人名字的中文轉譯
在筆者的觀察中,大部份選民完成投票的過程不超過十分鐘。人多時排隊領取選票最為耗時,拿到之後很快就能填寫完成。
「利害攸關」與「投完了事」
筆者在探訪中能感受到,無論對於大選熱情與否、或是支持哪一方,美國人普遍將「民主投票」視為值得驕傲的事情。
筆者在向選民與工作人員交流時,介紹自己是「哥大研究美國民主/選舉的學生,所以對於大選有興趣。」這一說法效果甚好,遇到的選民即便行色匆匆,也都願意和筆者交流幾句。而在遇到的選舉工作人員中,其中一人可能因為筆者過於直接地提問,十分友善地直言拒絕,而剩余的兩位選舉工作人員至少都願意向筆者稍微介紹選舉的大概過程。
位於公共學校的投票點 作者供圖
值得註意的是,筆者探訪的幾個投票點所在社區,在紐約市內都是相對富裕的,因為臨近紐約大學,住著大量的大學學生與教職工。根據美國人口普查數據,該地區雖然有24%的西裔與15%的亞裔,48%的居民仍是白人。61%的居民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高於紐約市平均的40.2%。家庭收入中位數95560美元,高於紐約市的81386美元。
筆者前往了東村社區(East Village)設在一所職業發展學校中的投票點,遇到了兩名在投票點外手持「已投票」的貼紙自拍的女大學生,筆者上前與其攀談。兩名學生為中東裔,是紐約音樂學院(The New York Conservatory of Music)的大一新生。
二人形容投票流程為「傷腦筋的」(nerve-racking),因為她們首次參與投票,復雜流程讓她們無所適從。也因二人並非紐約州本地居民,需要額外的註冊流程。但是她們仍然覺得投票一事令她們十分興奮與驕傲,值得拍照在社交媒體上分享。
位於劇場的投票點,門口有禁止圍觀與拉票的標識,有工作人員看門 作者供圖
在這一投票點,筆者在門口觀察時被工作人員詢問是否投票;自我介紹後與這名工作人員攀談。她是一個約五十歲上下的白人女性,一直住在這附近。本次選舉參與紐約市選舉委員會,在投票點組織引導。「這是有償的」,筆者詢問她是否自願參加時,她指出。現場除了她之外,場外還有二人,場內大概有五人上下在指導選民投票,大部份是中年人。
她十分熱情地介紹了投票流程,允許筆者看向投票點內部,並向筆者展示了手中的指南檔,內容關於本次選舉的具體內容與流程,包含有英西中三語版本。她告訴筆者,今天來現場投票的人主要集中在早上上班前與午飯時間,到與筆者交流的時間(下午一點半),已經約有600人前來投票了。對此,她肯定了筆者「這是否因為今天是工作日」的追問。
紐約地鐵上的投票廣告,寫有「每一票都重要」 作者供圖
筆者還前往了東村的另一個投票點,設在公共住宅的一樓大堂。筆者本想與在門口引導人流的工作人員交談,但被以規則不允許為由拒絕。但這位黑人中年女性仍向筆者提議,可以在街邊詢問結束投票的選民。
隨後一位帶著女兒的母親叫住筆者,詢問能否幫忙她們母子二人拍張照片,筆者便順勢與她交流起來。這位母親大約三十歲上下,是印度裔,穿著打扮是精幹職業正裝,帶著墨鏡,身上貼著「已投票」的貼紙。從交流中得知,母親是一個創業者。女兒大概六歲,身上貼著的貼紙則寫著「未來選民」。
指示投票點的地標作者供圖
在筆者表明了自己的來意之後,這位母親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她情緒高昂地形容本次投票的體驗十分順滑,和之前的幾次相同。她說她一直住在附近,雖然今年因為搬家,導致投票時所在選區有變化,但仍不影響總體的流暢體驗。這位母親略顯疑惑地指出,這次在現場投票的流程中不需要出示證件,與上次選舉有所不同。
當被問起她身邊同事、朋友的投票率時,她即刻回答「是所有」。筆者重復確認,她回答「在我們創業者的圈子裏,是所有。」回答筆者「你和你身邊朋友同事投票的最大動力是什麽」的追問時,這位母親以「你懂的」的眼神看向筆者,說道:「與我們國家利害攸關。」她解釋道,在自己看來,這一次選舉事關美國的未來。筆者指向她的女兒補充道,「還有關於她的未來」。她點頭肯定,「是的,這事關她們未來的生活」。
紐約大學投票點附近宣傳紐約州憲法第一修正案的傳單 作者供圖
最後,筆者前往了位於紐約大學旁的一處投票點。在筆者逗留的半個小時中,零零散散前來的投票者約有數十人,主要為老人,中青年人次之。筆者的這一印象也得到了現場負責引導的保安小哥的確認,他表示很難說前來投票的人都集中在什麽時間。
他認為前來投票的人都十分看重此事;但當筆者問其他是否投票時,他表示當然,早點投完了事。顯露出的臉色,仿佛投票是一件必須要做的麻煩差事,完成即可。
生活照舊
在探訪的最後,筆者還遇到個小插曲。
路過紐約大學旁的華盛頓廣場時,見到一輛紐約市公園與娛樂設施管理局的警車,閃著警燈停放在禁止車輛進入的廣場中,腰帶上別有警棍的工作人員在周圍人群的圍觀拍攝與指責下,向車內搬運畫板與桌子。詢問後得知,是管理局正在收繳未獲批準在廣場上擺攤售賣的藝術品。正因如此,在這一以藝術而出名的廣場收獲一致的批評。
完成收繳的管理局工作人員作者供圖
當時秋日的暖陽照過橙黃的楓葉,灑在坐滿學生的廣場上。在遠處兩三個樂隊演奏聲中,一名學生在內建的白板上寫下「我恨你們」擺在警車後,更有人不斷謾罵工作人員「你們正在毀壞藝術」。面無表情的管理局成員收繳完後,一部份驅車先走,另一部份拉著滿載收繳物品的推車在學生矚目下離開。
看著他們落寞的背影,筆者抑制住了內心的沖動——上前詢問他們是否投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