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日本經濟前路迷離:反安倍鬥士上台,依然難以告別安倍經濟學?

2024-10-01體育

9月30日,就在中國股市見證史詩級大漲的同時,日本股市卻遭遇了「黑色星期一」。截至收盤,日經225指數下跌1910點,跌幅達4.80%。

同花順ifinD

日本股市大跌的原因無它,就是政局更叠帶來的「石破沖擊」。

在9月27日舉行的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前幹事長石破茂擊敗了經濟安全保障大臣高市早苗,當選為新的自民黨總裁,預計將在10月1日的臨時國會上成為日本的下一任首相。

選舉結果揭曉後,金融市場迅速作出反應。美元兌日元匯率從146急劇下降到143,並最終穩定在142左右。

日經225指數期貨當時也急劇下跌,盤中跌幅超過2000點,觸發了市場熔斷機制。

市場對於石破茂當選的反應如此悲觀,是因為他一直被視為前首相安倍晉三的最大反對者,外界擔心石破茂上任後會帶領日本加速結束「安倍經濟學」,推行加息政策,從而動搖日本脆弱的經濟復蘇勢頭。

然而,從石破茂近兩天釋放的訊號來看,市場的擔憂或許反應過度,日本目前仍然缺少快速加息的勇氣,哪怕知道財政已經不堪重負,恐怕也難以擺脫「安倍經濟學」的統治。

重新審視安倍經濟學

石破茂在經濟政策上強烈的鷹派色彩,是導致本次「石破沖擊」的主要原因。

石破茂是前首相安倍晉三的重要政治對手,長期主張實作利率正常化與財政重建,並對安倍經濟學持批評態度。

在8月份出版的一本新書中,石破茂質疑了安倍經濟學的寬松貨幣政策,認為當前的日本經濟過於依賴寬松貨幣政策和財政赤字,這些政策對經濟的短期振興起到了作用,但長期以來並沒有「喚起民間的投資」,並且長期的寬松可能損害國家財政及央行的財務健康。

石破茂曾表示,日本有必要審視「失去的30年」,反思過去的經濟政策。往屆日本政府的經濟政策雖然使支付給股東的股息和企業留存收益有所增加,但由於非正式員工人數的增加,最終導致了社會差距的擴大,呼籲對安倍經濟學進行全面的總結。

石破茂自有其道理。過去數年中,日本秉持「安倍經濟學」的思想,推行了舉世罕見的「量化質化寬松」政策,試圖用超強的刺激力度扭轉30年來死氣沈沈的日本經濟。這種思路的確起到了一定效果,今年6月,日本通脹達到了3.3%的高位,8年來首次超過美國。但是通脹恢復的代價是沈重的財政負擔。

2024年,日本政府預算支出達到了112萬億日元,為歷史上第二高的預算案。其中,用於償還國債以及支付利息的費用達到了27.009萬億日元,創下歷史新高,社保費用37.72萬億日元,同樣創下了歷史新高。

社保與國債的支出通常被認為是政府支出中難以削減和控制的費用,而如今,這兩部份的支出加起來,已經占據了日本政府總支出的近六成(57%),並呈現出僵化的趨勢。

日本政府收支與去年對比日本經濟新聞

截至2024年6月,日本政府的負債率約為218.7%,日本政府預算可自行支配的空間正在不斷縮小,不得不發行新國債,以彌補財政收入的不足。

與此同時,日本經濟的整體增長情況仍然難言樂觀。根據9月份最新調整後的數據,日本二季度實際GDP環比僅增長0.7%,而一季度甚至出現負增長 。人們不得不問一句,「安倍經濟學」的代價與回報比真的劃算嗎?

基於這種認識,石破茂主張重新審視現行無驗證的增長戰略,重建日本的增長能力,並停止對金融和財政政策的過度依賴。

此外,石破茂還是日元加息的堅定擁護者。

今年2月,日本內閣府曾公布數據,顯示2023年日本名義GDP約591.482萬億日元,換算成美元後被德國反超,從全球第三降至全球第四。日本金融政策導致的日元大幅貶值被認為是導致GDP被德國反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5月份的一次演講中,石破茂表示,日美金融利差是導致日元貶值的主要原因,支持日本央行提高利率。面對觀眾關於加息可能導致僵屍企業倒閉及地方銀行業危機的問題,石破茂明確表示,那些僅因為低利率環境而得以存續的非競爭性企業應當被淘汰出局,展現了其強硬的態度。

此外,石破茂還認為,日本經濟需要以內需為核心,擺脫對出口的過度依賴。

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石破茂也贊揚了日本央行的加息方針,認為逐步實作有利率的環境有助於抑制物價上漲並推動結構改革。他表示,日元兌美元的正常匯率應在110至140區間,並明確對日元曾貶值至161一事提出批評,指出「日本的出口僅占GDP的18%,經濟主要依賴內需」。

石破茂在經濟問題上的許多觀點,與即將卸任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高度重合,而岸田文雄在此次選舉中對石破茂的支持也被視為影響選舉結果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當選後,石破茂立即與岸田文雄及前首相菅義偉聯系,討論新政府的人事安排。在28日的記者釋出會上,石破茂多次強調繼承岸田經濟政策的意願,指出「必須確保岸田政府為擺脫通貨緊縮所作的努力不會白費」,並表示將加速實作岸田提出的新資本主義,預計石破茂當選後,將會在很大程度上繼承岸田文雄的政策路線。

在總裁選舉中,石破茂主張加強對股票銷售收益等金融收入的征稅,並認為「企業稅還有提高的余地」,海外市場普遍視其為經濟政策的「鷹派」,預期他當選將進一步推動日本央行的加息行程,這也是導致本次「石破沖擊」的主要原因。

大跌之後迅速認慫,日本仍然揮不去安倍?

然而,也有分析師認為,市場目前對石破茂當選的反應,可能有些「過度」了,因為日本的經濟、政治環境並不具備足夠的資源,支持石破茂實作他的一系列主張。

石破茂在日本政壇過去長期處於邊緣位置,他提出的許多政策主張,更多是出於反對安倍晉三的目的,而在自身的經濟政策上缺乏體系化的主張,且部份觀點相互矛盾,石破茂真正的經濟政策,可能要等到大選結束後才能明晰。

例如,石破曾提出 「地方創生2.0」 等政策,主張將企業和人口從大城市轉移至農村以振興地方經濟、推動薪金增長振幅超過物價增速、提高農業競爭力、成立 「防災省」、加大政府對創新企業研發的投入等。

這些主張都明顯帶有 「大政府」 的傾向,可能給本就緊張的日本政府財政帶來巨大壓力,與他提出的 「財政重建」 ,即逐步縮減財政支出以降低政府負債率的目標產生背道而馳。

此外,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熊野英生也指出,若美國要求日本進一步提升防衛能力,石破茂恐難以拒絕。然而,政府透過削減開支等措施籌集的資金已杯水車薪,進一步增加國防開支可能導致額外增稅,使本已緊張的財政資源更加捉襟見肘。

日本經濟依然脆弱的現狀,也讓快速加息顯得並不明智。盡管通脹水平已經較高,但是日本消費仍然疲弱。資本支出作為私人需求的指標,在第二季度增長了0.8%,低於初步估計的0.9%,而經濟學家原本預計這一增幅將達到1%。私人消費方面,占日本經濟總量一半以上的私人消費僅增長了0.9%,同樣低於初步預估的1.0%。

再加上美國和中國都處於降息周期,需求下降的風險也給日本的出口前景蒙上一層陰影。

因此在當前環境下,日本政府可能沒有足夠的底氣供石破茂進行大規模改革與調整。石破茂上任後,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 「反安倍」 並推行自己的政策,這仍然需打上一個問號。

此外,日本當下的政治環境,也不太支持石破茂進行大規模的改革。

千葉商科大學教授磯山友幸在【現代商業】上撰文稱,石破茂與前首相安倍晉三類似,並非特別聚焦經濟議題的政治家。在當選自民黨總裁的記者招待會上,石破茂更多談及重新審視日美地位協定和安全保障等議題,而非具體的經濟政策。

磯山表示,由於石破茂尚未組建經濟政策團隊,目前難以準確預判其未來經濟舉措。盡管他曾提議 「強化金融所得課稅」等政策,但鑒於岸田政府此前因類似提案致股市大跌而撤回的情況,石破茂能否頂住 「日元升值、股票下跌」 的壓力,清理超低利率時代負面影響,目前來看尚且存疑。

值得註意的是,石破茂在當選之後,已經迅速修正了自己此前在經濟上的一些「鷹派」發言,並且計劃任命一些與安倍晉三關系密切的自民黨議員進入內閣。

或許是意識到了市場的擔憂,在9月29日的電視節目中,石破茂一改此前的鷹派言論,表示表示需維持金融寬松,並尊重日本央行判斷。他強調:「在無法確定通縮已擺脫的情況下,我不會對利率妄加評論。」

野村綜合研究所分析師木內登英認為,石破茂的這一表態可視為在日元升值、股價下跌背景下為穩定市場進行的口頭幹預。然而,石破茂提及的 「金融所得課稅」 及財政緊縮的方向仍然會是未來股市需要長期警戒的因素。

此外,新一屆日本政府的人事任命,也預計會對日後的經濟政策產生影響。

據TBS、日本經濟新聞等媒體報道,石破預計將任命前官房長官加藤勝信擔任財務大臣。加藤曾在總裁選舉期間表示 「自己身上流淌著安倍經濟學的精神」,且呈現積極財政姿態。日本財務大臣長期兼任金融擔當大臣,因而在金融政策上有很強的發言權。

盡管這一任命有團結黨內的考量,但加藤若真被任命為財務大臣,可能與石破主張重新審視安倍經濟學的態度相悖,首相和財政大臣之間是否會圍繞財政、金融政策產生矛盾,將會是今後的關註點之一。

石破茂政府成立後,真正推行的經濟政策,可能並不會如此前預期的一樣那麽「鷹派」。

木內登英指出,石破茂目前的主要精力仍在選舉上,預計將於10月9日解散眾議院,並於10月27日投開票。選舉結束後,石破茂將著手編制補充預算和2025年度預算,補充預算編制或將成為預測其經濟政策方向的首個試金石。而有石破茂本人特色的經濟政策,預計將會在大選結束後才會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