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場只需要講兩件事:尺度、輪換和體能。
在策略上,整個系列賽,兩隊基本上已經把所有能嘗試的方法用了個遍了:
(加粗的字型是雙方比較有用的策略。)
木狼對金塊:
金塊對木狼:
木狼進攻:
金塊進攻:
雙方在攻防上無非就是這麽些大方向上的策略,比賽的本質,就是根據球員狀態、先後手出招順序,進行臨場排程、排兵布陣。
換句話說,雙方其實是明牌在打。
所謂的X因素,其實都是上述策略選擇後的結果:
而真正的X因素,譬如沃克單場8記三分、布勞恩單節24分,其實並沒有出現。
因此,策略已經不再是這輪系列賽的重點了。
重點在於:尺度,輪換和體能。
這兩個因素甚至可以合並起來一起說,因為大尺度必然允許更大的對抗,更大的對抗等於更嚴重的體能消耗,進而加劇短輪換球隊的壓力。
而尺度大小,對兩隊的優劣影響也很明顯:
尺度大的時候,木狼可以用大動作、高對抗完成如下幾件事情:
而這三項,恰恰是前文中提到的木狼攻防兩端最有效的策略的其中三項。
同樣,尺度適中或較小的時候,金塊可以用更成熟的戰術體系和配合傷害木狼:
這也是金塊所擅長的策略。
所以本質上,這輪系列賽就看兩件事:
尺度會影響球員狀態,但如果球員狀態特別好或者特別差,也可能會超越尺度的影響範疇。
七場比賽,無一例外,全都遵循這一大規律。
而之所以我要在這裏重點提尺度,是因為NBA本賽季中期,突然出現了「提高對抗性」這一裁判執法基調。而這一基調的出現,其實並不是為「增加觀賞性、增加肉搏類球隊」,其本質是為了「便於聯盟透過裁判調節吹罰尺度的方式控制比賽」。
否則你如何解釋,獨行俠和雷霆的系列賽,和金塊與木狼的系列賽,尺度差距如此之大?又如何解釋金塊和木狼不同場次之間,如此詭異的尺度差距(前四場甚至都是主場球隊吃虧,客場球隊占便宜,很離譜)?又如何解釋本場G7上下半場之間如此巨大而詭譎的尺度差異?
我完全不想質疑華子、木狼贏下這輪系列賽的含金量,也完全不想蛐蛐約基奇和金塊的表現(這輪系列賽要蛐蛐也是蛐蛐梅利)。
我甚至可以說,這輪系列賽,是我最近五年內看到的最好看、最刺激的一輪系列賽。
但我依然要說:Referee Su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