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意甲聯賽國米VS佛羅倫斯的比賽,發生了驚人的一幕。
比賽進行到第17分鐘,佛羅倫斯的球員博維突然昏厥,場面瞬間陷入緊張氣氛。經過及時的醫療救助,博維恢復了意識,目前已被送往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
這一事件不僅讓球迷朋友們為之揪心,也引發了社會關於運動員健康安全的廣泛討論。
在今年早間在印尼舉行的亞洲青年羽毛球錦標賽中,17歲的中國隊男單選手張誌傑在與日本隊的比賽中突然暈倒。
但是由於主辦方沒有引起高度重視,搶救不及時。這起運動員賽場昏厥的代價是燦烈的。
當我回看比賽錄像時,發現從張誌傑0分27秒倒地,到2分26秒被擡出場地,這2分鐘內,現場醫療人員並未對他進行心肺復蘇等急救措施。
最終,送醫後的張誌傑搶救無效,意外身亡,基本符合運動性猝死的情況。
其實運動性猝死最關鍵的, 就是第一時間搶救。 現場醫療人員在判斷球員失去知覺之後,應該第一時間按照急救流程做心肺復蘇,並使用AED(自動體外除顫器)。
一名三甲醫院的醫生指出,從急診醫學角度,現場錯過了3個黃金環節:「第一,沒有第一時間去檢視評估患者情況,0分27秒倒地後一直到1分07秒才有醫療人員入場;第二,現場沒有進行心肺復蘇和AED除顫;第三,應該抓緊黃金4分鐘急救,然後是一邊做胸外心臟按壓,一邊搬運去救護車,可現場沒有做到。」
錯過了這一黃金時期,就很有可能造成嚴重影響,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價。
說完了張誌傑的悲劇,我們再來看兩個正面的案例。
2021年6月13日,歐洲杯小組賽丹麥與芬蘭的比賽中,艾歷森在上半場即將結束前,在無身體對抗的情況下心臟驟停、昏厥倒地。
5秒鐘後,當值主裁發現情況危急,立刻吹停了比賽,丹麥隊隊醫第一時間跑到艾歷森身前。不到1分鐘,現場醫務人員攜帶AED(自動體外除顫器)趕到,不到兩分鐘便開始心肺復蘇。
為應對今後有可能再度發生的心臟問題,艾歷森選擇手術植入ICD(植入式心臟復律除顫器)。2022年至今,艾歷森已帶著ICD在足球場上繼續飛馳電掣。
在今年歐洲杯小組賽首輪,對斯洛文尼亞的比賽中,艾歷森正選出場,並在並在第17分鐘打進關鍵一球,賽後當選為全場最佳球員,宣告自己「滿血歸來」!
總結一下的話,運動員在比賽中出現心臟驟停有很多原因,電解質失衡、心臟負荷過重、脫水、潛在的心臟疾病等都可能造成心跳驟停。
如果球隊沒辦法在密集而漫長的體育賽季裏,給球員足夠的輪換和休息的話。
至少,請做到及時、專業的救治!這真的非常重要!
不要讓張誌傑這類的悲劇重演。
最後,祝福博維,希望他早日康復,重返綠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