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簡單...
國乒作為一個整體,它是沒有多大的商業價值的——或者說,乒乓球這項運動,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在中國,還沒有找到具有可持續性的變現途徑。
我以太原市體育局2023年度部門決算報告中的WTT重大財務問題為例:
正常情況下,
當一個賽事能夠開出最高票價1798元的時候,它的商業價值是不是應該起碼是百萬級別的?
然而,
我們來看WTT太原站收到的預期和實際報價:
預期裏面,平均上座率高於四成,廣告成本是「增加」,賽事營運收入超過80萬元;
實際上,
四大贊助商斯蒂卡、英利奧、李寧和百歲山,基本沒有投入什麽現金贊助,所有的贊助幾乎都是實物——且不論這裏有多少的操作空間,單就這份實際的收入,恐怕也談不上商業價值;
此外,
門票收入雖然到了440萬,但是沒付;
廣告的實際收入是23萬。
至少在2023年年底這個時間節點,我不會覺得國乒運動員作為一個集體有什麽吸金能力。
多說一句,
最終樊振東沒有參賽,頭牌是莎頭CP:
除此之外,
除了聲量之外,還要看實際的互動數據。
WTT太原站看似聲勢浩大,實際上在報告中也可以看到,給出的答案就是「整體互動率偏低」,KPI上是要扣分的。
這也或許是劉國梁為什麽要在巴黎絞盡腦汁想著實作莎頭CP包圓六金的原因之一——至少巴黎奧運會賽前,樊振東沒有如此強大的商業價值,而且也不願意跟他玩兒那套粉絲經濟;
國乒為主力的WTT賽事和乒超轉播費沒法做大,廣告費和贊助實際也收不到多少,那就只能靠炒莎頭CP換票房這種快錢;
奧運會之後,
是個正常人都知道樊振東才是國乒裏最有價值的運動員,剩下來的人裏面,搞不好最有價值的是曾經被他搞死的張繼科...
就算你要捆綁樊振東,
人正經品牌方需要那種創造國乒最差戰績的32郎來拉低自己的格調麽...
除非品牌方團隊和決策團隊是請楊笠的那幫子人,
不然正經情況下,
在選樊振東還是選包含王楚欽的國乒團代,
都應該知道怎麽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