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在18強賽首輪比賽中0-7慘敗日本隊,這場失利不僅僅是一個比分的差距,更是對中國足球現狀的一次深刻反思。
盡管距離那場令人心痛的「慘案」已過去一天,但賽場上的每一幕仍歷歷在目,如同利刃般切割著每一位中國球迷的心。知名記者劉聞超質問,究竟是誰推舉伊萬成為國足主帥?足協也沒人來承擔責任?劉聞超這一聲質問,直接而尖銳,直指中國足協與主教練伊萬的責任與擔當。
在這場失利背後,我們不得不正視一個問題,那就是,國足所暴露出的不僅僅是技戰術層面的短板,更是管理決策上的巨大失誤。 伊萬,這位被寄予厚望的洋帥,其執教能力在這場比賽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正如劉聞超所言,兩周的精心準備,在比賽中不到半場就被徹底推翻,這不僅僅是對戰術安排的否定,更是對教練團隊應變能力的極大考驗。
更令人費解的是,類似的情況在前面的36強比賽中也曾上演,這不禁讓人懷疑,伊萬是否真的了解並適應了中國足球的土壤,是否真的有能力帶領這支國足走出低谷?另外,伊萬在賽後的表態,看似客觀,實則是在推卸自己的責任,在甩鍋。他強調的「高估了中國球員的能力」,雖有一定道理,但作為一個專業教練,在接手球隊之初,就應對球員的實際情況有充分的了解和評估。如果伊萬真的認為中國球員能力有限,那麽他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來彌補這一不足?是否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訓練計劃來提升球隊的整體實力?如此表態,直接甩鍋,且拒不道歉,實在讓人失望。
顯然,從比賽結果來看,他的答案並不令人滿意。 而中國足協,作為國足的「大家長」,在這場失利中同樣難辭其咎。反腐行動雖然為足協贏得了輿論氛圍,但在關鍵崗位的人員選拔上,似乎並未體現出應有的專業性和透明度。伊萬的上任,究竟是基於怎樣的考量?選帥小組的專業性何在?為何在伊萬身上,我們看不到足協對於國足未來的清晰規劃和堅定決心?這些疑問,不僅縈繞在球迷的心頭,更成為了中國足球發展道路上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面對慘敗,問責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從失敗中汲取教訓,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推動中國足球的發展。對於伊萬,如果他的執教理念與球隊現狀嚴重脫節,那麽及時更換教練,尋找更適合中國足球的領路人,無疑是當務之急。而對於中國足協,則需要從制度層面進行深刻的反思與改革,建立更加科學、透明、專業的決策機制,確保每一項決策都能真正服務於中國足球的長遠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