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廣渠門一戰明和後金雙方具體傷亡情況如何?

2018-10-10體育

不請自來,此戰明軍,後金軍,傷亡皆無官方記載。況且即使記載,金國的(傷亡)記載大致也沒什麽可取之處。所以我根據我知道的史料描述一下雙方此戰的先後過程和作戰激烈程度好了。

戰前

首先到達此戰戰場的(廣渠門)是袁崇煥軍。
袁崇煥在十一月十六日離開河西務,急行軍馳援京師,第二天(一說第十六日深夜,我覺得十七日比較可信,不過京師知道關寧軍抵達城下的是時間是十七日亥時[晚上九點])到達京師。金軍原本以為越過薊州已將袁崇煥遠遠甩在後方,未料到當日偵查竟發現袁崇煥軍:

程本直 【漩聲】: 「敵軍初在高密店,遇偵,鹹大失色,詫以為袁督師之兵從天而降。」
同日金軍的確前往京城方向偵查,按【滿文老檔】:「十六日,台吉濟爾哈朗、台吉阿濟格、台吉薩哈廉,率每牛錄甲兵三人,向京城偵察。」

在此偵查過程中,有可能發現了袁崇煥的部隊。在此期間,嶽托,阿巴泰發現並擊敗了位於順義的滿桂,侯世祿軍。

「離大軍十五日,敗明大同滿總兵官、宣府侯總兵官軍,因其兵遠遁,斬者不多。獲馬千餘、駝百餘。順義縣城知縣率眾來降。」

明方亦對此軍的行動亦有記載:

「本月十六日準兵部咨,臣等覆咨該部兵馬現在何處。兵部回稱:本部二次調宣大援兵各一萬,續據宣府郭巡撫、總兵侯世祿報稱,陸續共發兵一萬一千二百三員名; 大同總兵滿桂報稱統兵五千,但該鎮所調兵馬俱系陸續進發……查宣大各兵既未遇敵,且有押兵將領,仍有侯世祿、滿桂實司排程。至於各軍漸邇都門,近準兵部移咨請討行糧。」本月十八日奉聖旨: 「宣大援兵撫輯已有專諭,行糧依議預發。」

其中並無所謂滿、侯兩軍順義敗績之事,乃因缺糧哄散而撤退,但是兩軍明顯在順義和阿巴泰等有過交戰:

崇禎二年十二月初四日兵部尚書申用懋等為宣府總兵侯世祿國恩未報已大戰重傷事題行稿: 「據侯世祿塘報: 本職於十一月十五日順義大戰重傷左膊,於十八日勉強支撐復至京門。

貴為總兵的侯世祿居然不幸著傷,估計傷亡不會很小。

袁崇煥既然十七日已經到達京師廣渠門,勢必需要糧餉,自薊州一路強行軍到達北京可並不是容易的事,需要修整一段。戶部十七日晚獲知袁崇煥到達京城,其糧食由十八日開始分發,當時約定米、豆草束從城墻垜口溜下,由袁崇煥委官自行收領分給,同時議定信地, 由廣渠門司官黃中色負責查放回報。糧料安排確定後,戶部於十八日將所備米四百石、豆二百四十石,及草一萬余束由城垜口溜下放完。眾所周知袁崇煥此戰只攜九千精騎在廣渠門作戰,我想這就是為什麽要供給大量草束。同時為了盡力支撐袁崇煥軍的補給,崇禎帝特許戶部支用崇文門外商人買備原供禦馬監用之馬草。畢自嚴立即行文兵部撥巡運軍三百名速行運發。為了怕運輸耽延,戶部一度由十三司司官帶領其轄下胥吏,肩挑運送料草各一千五百束,以供應城外馬匹之需。至於料豆方面,由於戶部當時有一批原定運薊州之料豆,因道路梗阻,無功而返,尚未卸車,遂能立即投入此刻糧料整備。如此一來,戰爭初期本色供應可以無缺,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糧草運送到廣渠門非常麻煩,先得運過崇文門,再放下廣渠門,幾番波折,運輸上難度不小,袁崇煥和關寧軍軍依然不夠吃→_→但是城內也盡量保障城外勤王兵的物資了。(相比是崇禎十七年闖軍圍北京城,守軍一天只能吃一頓飯)

此時後金方面在幹什麽呢?按【滿文老檔】:

十七日,大軍起行,距北京城約二十裏,至明帝收馬堡駐營。該堡南五裏外,有明帝牧馬圍,頗大,每百二裏餘,內有馬千餘馬,明人已於十七日淩晨取去。管馬太監二名,及三百餘人,被圍出降。

也就是說,後金的前鋒部隊,已經到了北京城下啦。甚至包圍了一處牧馬的堡,並俘獲了兩位養馬的太監。這兩位太監就是之後行反間的太監,有【崇禎長編】印證:

「提督大埧馬房太監楊春、王成德為大清兵所獲,口稱我是萬歲爺養馬的官兒,城中並無兵將,亦無糧餉,昨日選了一千匹馬去了,還有一二百廢馬。次日,大清兵挑選百余匹用。 大清兵將春等帶至德勝門,鮑姓等人看守聞大清兵與滿總兵戰,得了馬二百匹,生擒士將一 員。次日,各給書二封,一令春向德勝門投逓,一令王成德向安定門投逓,內言南朝萬歷時節屢次著王喇嘛講和,總置不理;前年袁崇煥殺了我們些人,我們惱恨得緊;又聞毛文龍掣台土兵,我們所以提兵到此,今要講和,要以黃河為界。 」

然後十八日,十九日,金軍在京郊紮營,乃至二十日,皇太極大軍盡出,突襲德勝門廣渠門,暫且按下不表;先看袁崇煥做了什麽戰前部署:

挖坑布陣;劉宗周【劉子全書】

挖坑作為掩蔽,土堆堆起來,大致可以增強防禦力,用來阻擋善於奔襲,迅速突破的後金鐵騎。


劫營;
劫營可以說是我們中國人無人不知的作戰技巧,三國時候的甘寧就以一百騎劫了曹營(三國演義,不許和我說正史是什麽樣的!)當然要防守也很容易,人家留一批專門防備夜間的就可以了。這次劫營就碰了釘子;

「是夕,公密令參將劉天祿等劫奴營,不意行至高密店,為奴哨覺,賊營有備,不得入而返。」

好在沒有什麽損失,不過這招之後還會再用一次;
然後這兩天就是分發糧食等等細枝末節,按照周文郁說法,十九日米豆才發下來,不過也有可能只是分發到他這是十九日或者他記錯了而已(笑)。

大戰

短暫的平靜後,大戰猝然而至;

清方記錄

我先以清方的詳細記錄做一番分析,按【滿文老檔】二十日,

大軍起行,汗營於北京城北土城關東隅,兩翼兵沿東北隅立營。哨兵來告,瞭見明兵集德勝門等語。汗隊率右翼諸貝勒,領白旗◆軍及蒙古兵前進。又告瞭見東南隅有明兵集結。 隊遣愛巴瑞、索尼、白格依傳令。左翼貝勒莽古爾泰、台吉阿巴泰、台吉阿濟格、墨爾根戴青、額爾克楚虎爾、台吉豪格——率白旗◆軍及蒙古兵前進。—— 遣人察實集德勝門之兵,乃是大同總兵官滿桂、宣府總兵官侯世祿軍。汗曰:「令我炮手近前發炮火。俟敵官炮畢,蒙古兵及紅旗◆軍由西面進擊,黃旗◆軍,由側面沖入。」於是,按所授方略,兩路進擊之,填擁於狹隘處,盡殲之。其遁出者,汗復遣禦前兵,盡斬之。左翼諸貝勒所攻之兵,乃是寧遠都堂袁煥、錦州總兵官祖大壽軍。貝勒莽古爾泰,分兵為三隊,台吉阿巴泰、台吉阿濟格及墨爾根戴青、台吉豪格率兵前進追殺, 時明伏兵四起 ,前進之四貝勒兵,即行友擊追殺。 貝勒莽古爾泰、額爾克楚虎爾及隨行軍士、屢敗明潰卒來犯。 巴克什烏訥格、額駙蘇納,率蒙古兵擊敗另外三隊兵。

又按【清太宗實錄】則有比較詳細的另外一番記載;

了見東南隅有寧遠巡撫袁崇煥、錦州總兵祖大壽等。以兵來援。 上遣愛巴禮、索尼、白格、傳令左翼大貝勒莽古爾泰、貝勒阿巴泰、阿濟格、多爾袞、多鐸、豪格等。領白甲護軍。及蒙古兵迎擊。—— 莽古爾泰等、未率大軍同行。止以護軍、及蒙古兵二千往。—— 見寧遠巡撫袁崇煥、錦州總兵祖大壽兵二萬。屯沙窩門外。莽古爾泰、分兵為三隊。令纛額真等、率護軍前進。令阿巴泰、阿濟格、多爾袞、蒙格繼進。時敵於右偏。 伏兵甚眾。 因約我軍入隘口。宜趨右偏。不趨右偏、而由正路入者。罪與避敵同。比入隘口。豪格獨趨右偏。 敗其伏兵。 追殺至城壕。余三貝勒不趨右偏。由正路入。擊敗敵兵。亦追殺至城壕。 時阿濟格所乘馬被創死。 正白旗纛額真康古禮、未至城壕。止於中途。多鐸、以年幼。與莽古爾泰留後。 值明潰卒來犯。 兩貝勒追殺之。又有敵兵一隊。距城稍遠、屯樹林內。遂令左翼蒙古各旗往擊。額駙恩格德爾、貝勒巴克、率紮魯特、喀爾喀部落諸貝勒兵。 不俟整隊徐行。驟馬而進。與敵兵接戰。遂敗歸。 巴克什吳訥格、及外藩紮魯特部落貝勒色本、馬尼、突入迎戰。始擊敗敵兵。

關於當日發生的德勝門和廣渠門之戰 , 【 清實錄】 記述甚詳。金軍先得知明大同總兵滿桂、宣府總兵侯世祿等來援,俱至德勝門。皇太極率右翼貝勒代善、濟爾哈朗等迎敵。旋哨探「 瞭見東南隅有寧遠巡撫袁崇煥、錦州總兵祖大壽等以兵來援」。皇太極遂以莽古爾泰、阿巴泰等「 領白甲護軍及蒙古兵迎擊」,又似臨時分兵。皇太極居德勝門外,指揮右翼軍大獲全勝。

奇怪的是,左翼 「 莽古爾泰等未率大軍同行,止以護軍及蒙古兵二千往,見寧遠巡撫袁崇煥、錦州總兵祖大壽兵二萬屯沙窩門外。莽古爾泰分兵為三隊」,阿巴泰、阿濟格、多爾袞、豪格相繼而進,莽古爾泰與多鐸留後。因阿巴泰不遵指揮,紮魯特、喀爾喀蒙古兵無紀律,故戰鬥過程甚為曲折,最後 「 擊敗敵兵」。

【 清實錄】的敘述給人留下一個疑惑: 左翼諸貝勒(莽古爾泰、貝勒阿巴泰、阿濟格、多爾袞、多鐸、豪格) 悉數出動,兵力如此單薄,且分為三隊,那麽, 左翼剩下的大隊人馬又在哪裏? 總無原地不動之理。若加入右翼,則皇太極幾乎是率兩翼全部人馬攻擊滿桂、侯世祿兩支殘軍,這非但不合八旗左右翼的傳統,而且還多少有點勝之不武。這種不合常理的描述可說十分詭異。 我認為,極有可能是清廷為了掩飾失敗,做的一番文字遊戲 ,【老檔】先統而言之 : 「 按上所授方略,兩路進擊之。 ( 將明軍) 填擁於狹隘處,盡殲之。其遁出者,汗復遣禦前兵,盡斬之。」 繼雲袁崇煥軍伏兵四起,左翼諸貝勒幾經反復,方將明軍擊退。未見 【 清實錄】 所雲左翼僅派 2000 人與護軍前往,以及當日皇太極召集 左翼諸貝勒評判其得失。 兩書雖皆誇大皇太極右翼戰果,而 未盡掩左翼作戰不利 ,彼此之間的一些差異,還是給後人分析德勝門、廣渠門兩戰實際情形提供了一些暗示。而史實證明,駐紮於廣渠門的袁崇煥軍並無北上支援滿、侯兩軍的跡象 ,【 清實錄】所載分兵迎擊,其實仍是遵循八旗左右翼的傳統。

那麽由此可見事實非常清楚,清朝出於某種目的,在【滿文老檔】【清太宗實錄】上掩蓋了在廣渠門投入八旗左翼大量兵力(鑲黃、兩白、正藍四旗為左翼)進攻袁崇煥軍,發生極為激烈的戰鬥,最後甚至失利敗退的真相。

不過【清太宗實錄】還是留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戰後處理左翼貝勒的記錄

收軍後。上召四貝勒入禦幄。訊之。 阿濟格對曰。因豪格馳入敵軍。曾令阿巴泰、從右偏進。鞭其馬頸、不從。乃擁臣而來。阿巴泰對曰。敵兵眾多,臣與豪格離散。 誠然。若阿濟格鞭臣馬頸。使從右偏進之言、則無之。因自誓。上命諸貝勒大臣會議。 眾議阿巴泰、與同旗豪格相離。罪一。違背眾議、不從右偏進。罪一。應削貝勒爵。並奪所屬人員。給與豪格。 議上。上曰。阿巴泰、非怯懦者。特以顧其二子。致延遲耳。朕奈何以子故、加罪於兄。因宥阿巴泰罪。 以纛額真康古禮、甲喇章京郎球、韓岱等官。逗遛中途。削職罰贖。奪其俘獲。 以纛額真哈寧噶、俄羅塞臣善戰。俱授備禦。 以額駙恩格德爾、及喀爾喀部落莽果爾岱等貝勒。自蒙古首先投誠。功大、免削職。仍罰贖。奪其俘獲。以紮魯特部落巴克、多爾濟諸貝勒無功。盡削職。

金軍獲得如此大捷,竟然大肆處罰了廣渠門之戰金軍「旗開得勝」的各位貝勒,酋長。乃至於要將主將阿巴泰削貝勒爵,皇太極對 「得勝歸來」 的諸位大將大肆處罰,可見皇太極多麽 「昏聵」 。一般情況下,如果金軍損失很大,就會戰後處罰涉事將領。依我看來,阿巴泰偏離豪格直沖並非受罰的主要原因,恐怕造成了較大損失乃至於最終敗退才是原因吧。

再看【八旗通誌】

【八旗通誌】:索尼。滿洲正黃旗人。姓赫舍裏。父碩色大學士希福兄也.....三年。從征明至燕京。明寧逺巡撫袁崇煥等赴援列營於城東南。索尼奉諭傳令左翼迎擊。貝勒豪格先馳入陣。敵兵蹙之矢石如雨。索尼躍馬突入東西沖擊斬殺甚衆。遂㧞貝勒於重圍.....
【八旗通誌】:索尼。滿洲正黃旗人。姓赫舍裏。父碩色大學士希福兄也。。。三年。從征明至燕京。明寧逺巡撫袁崇煥等赴援列營於城東南。索尼奉諭傳令左翼迎擊。貝勒豪格先馳入陣。敵兵蹙之矢石如雨。索尼躍馬突入東西沖擊斬殺甚衆。遂㧞貝勒於重圍

豪格竟被明軍重圍,幸得索尼沖入救人獲免,可見此戰多麽激烈,結合【清太宗實錄】阿濟格坐騎被射死一事,可見此戰諸位金國貝勒何等兇險。

又見【清太宗實錄】天聰五年的一條記載;

......其誣六。於是眾議代青背盟構兵。素多反覆。及我兵往討。代青又敢行抗拒。既擒之後。一切賚予、及贍養之資甚厚。乃不思報豢養之恩。於征明國、圍燕京時。莽古爾泰、率兵與敵戰於東門。代青、善都、相率逃遁。反誣告阿濟格六次。......

這對父子竟然在廣渠門相率逃竄,甚至 誣告 阿濟格也腳底抹油溜了,不管究竟是不是誣告,此戰關寧軍強大的軍事力量連 專門誇大本方實力,掩蓋本方失利 的清朝史料中,都能夠得到具現。

明方記錄

明朝方面史料記錄這一戰最翔實,出於見證人之筆的是周文郁的【遼師入衛記事】;

二十日早,報 奴大隊分六股西來 ,公傳令開營迎敵。先遣都司戴承恩擇戰地於廣渠門,余隨行間。公令余回,余不從。公又曰:「我有奏書二通,子可速回,為我料理。」且囑勿再來。余還寺,即將奏疏閱發,遂披甲躍馬,仍馳軍前。而公正在布陣,其 祖帥正兵鎮南面 ,副將王承胤等列西北,公與余紮正西,闕東面以待敵。
擁眾直突東南角,我兵奮力殊死戰奴,奴奔北,見前處有承胤等兵,方立馬無措 ,若承胤等合力向前,則奴已大創, 不意承胤等徙陣南避,翻致奴眾復回,徑闖西面。 一賊掄刀砍值公,適傍有材官袁升高以刀架隔,刃相對而折。公或免。時賊矢雨驟,公與余兩肋如猬,賴有重甲不透。 得南面大兵復合,賊始卻。 我兵亦倍奮砍殺,遊擊劉應國,羅景榮,千總竇浚等,直追賊至運河邊。賊忙迫擁渡,冰陷,淹沒者無數。此一戰也,自午至酉,麋戰三時, 殺賊千計,內傷東奴偽六王子,及西虜名酋都令。我兵亦傷亡數百。
蓋九邊尚首虜,每以爭割首級誤事。公深鑒陋規,於未戰之先,與諸將士約,惟盡殲為期,不許割級,故將士得一意剿殺,以獲此勝。是晚收兵,直至二鼓方畢。

親歷者程更生之 【 白冤疏】:

「 自敵人逸薊入京,崇煥心焚膽裂,憤不顧死,士不傳餐,馬不再秣,間道飛抵郊外,方幸敵未近城,得以身翼神京。士馬疲敝,請休息城中,未蒙俞允。出營廣渠門外,兩相鏖戰。崇煥躬環甲胄,以督後勁。自辰至申,轉戰十余裏,沖突十余合,竟至運河。血戰殊勞,遼事以來所未多有。此前月 ( 十一月) 二十日也。至二十六日,又舍廣渠門,而攻左安門,亦時有殺傷。惟是由薊趨京,兩晝夜疾行三百裏,隨行營僅得馬兵九千,步兵不能兼進,以故專俟步兵調到,隨地安營,然後盡力死戰。( 十二月) 初二、初三計程可至,不期初一日 ( 崇煥下獄矣 ) 。」
【 漩聲】 復雲 : 「 是故廣渠門之大戰也,謂十五年來未嘗有此勁敵也。於是乎魂銷也,於是乎膽落也,於是乎不復逼京師,而惟出沒於海子采囿之間,以觀我動靜也。」

崇禎長編祖大壽奏疏:

二十日、二十七日沙鍋、左安等門兩戰皆捷。城上萬目共見,何敢言功! 露宿城壕者半月,何敢言苦! 」

文震孟日記(他在城內):

十五日。拜先像。免閣揖。至順城門外。候孫閣師愷陽。日昃未至。恐城門欲閉遂歸。而孫已至。復至朝中候其出。月二更矣。聞虜已至壩上。離京城僅二十裏。十六日。三弟暫出城。約即至而不至。候見孫閣師。復至閣中。欲叩閽而不納。十七日。遣人至天寧寺。則三弟已行矣。悵然殊甚。人皆謂其行太速。且不別而行。★乎。想然吾獨冤之深也。惟★次間。君為可虞耳。孫閣師已不留。遣之守通矣。諸臣竟日會議於朝。十八日。聞袁督知城下。又雲是奴囚奸細偽為袁者。憂皇殊甚。十九日。至朝中。洶洶而已。 二十日虜薄城下。與袁師殺傷相當。 至德勝門滿桂總兵戰敗。城上放炮不能及虜。殺滿殘兵殆盡。晚刻復至朝房會議。余以軍教未學。不敢為金聲之見識。又不敢為劉之綸之大言。束手無謀殊為可恥。半夜聞警甚。舉家驚駭。坐以待旦。

(順便吐槽一下,這段到他兒子文秉嘴裏就變味兒了)

楊士聰【玉堂薈記】

己巳之變,自嘉靖庚戌之後,僅再見焉。但士馬、物力,仍足相當。袁督師初至一戰,人心始定。

簡單總結一下,綜合明朝史料來看,廣渠門之戰是完全的明朝勝利,雖然其中有王承胤帶人西逃的插曲,但是最後因為祖大壽從南方大舉出擊,終於將金軍左翼擊敗,令其敗逃。傷亡情況按周文郁說,就是「 殺賊千計,內傷東奴偽六王子,及西虜名酋都令。我兵亦傷亡數百。」 按當時在城內的文震孟的說法" 二十日虜薄城下。與袁師殺傷相當 "可以說,即使只是「 殺傷相當 」,在明末那個年代,這場野戰的交換比也首屈一指。這一仗的勝利雖然安定了京城的軍心,但是也沒有挽回袁崇煥因流言蜚語,謠言四起,被輿論推動日漸危險的情況。

綜合明清雙方史料來看,廣渠門之戰可謂極度激烈,明金雙方在北京城的寒冬中,於廣渠門激戰,戰鬥的激烈甚至導致豪格一度·被包圍,阿濟格坐騎喪生,一些金軍和蒙古軍甚至逃竄,最終敗退的必然是金國一方,為此皇太極甚至大肆處罰左翼八旗和蒙古將領,袁崇煥在沒有援兵(求各位大佬不要扯什麽京營參戰了,真的太蠢了),甚至沒有城頭協助發炮的情況下(最好還是別發炮了....隔壁滿桂血淋淋的躺在關帝廟裏哩),率領關寧軍取得此戰勝利。

戰後

戰後不是本文要寫的重點,不過會簡要提幾句。

戰後的幾天,關寧軍依然駐紮在廣渠門下,沒有什麽太大動作,救助傷兵,掩埋屍體之類。而皇太極移營南海子,過了兩天,皇太極帶人在城外環著城溜大彎,甚至路過關寧軍駐地。

「二十五,二十六日,奴陳兵於前戰處,似進不進,蓋欲疲我也。」
」是日、上率諸貝勒及護軍。環閱燕京城「

二十七日皇太極嘗試用小股兵力進攻左安門,未果。

「二十七日,奴攻外羅城南面,城上下炮擊退之。遼將於永綬,鄭一麟營,炮藥失火,兵立火中不敢退,公當即給賞,每人二十金。」

此時皇太極發表了自己的一通內心獨白,茲全文輯錄,以供賞析。

上聞袁崇煥、祖大壽、復聚敗兵。營於城東南隅。豎立柵木。因令我兵列陣。逼之而營。上與諸貝勒、率輕騎。往視進攻之處。雲、路隘且險。若傷我軍士。雖勝不足多也。此不過敗殘之余耳。何足以勞我軍。遂還營。
...............
朕承天眷佑,攻固可以必得,但所慮者,堅城之下,倘失我一二良將勁卒,即得百城,亦不足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