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這個問題的狀態: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羅列一二三四五即可;但細想一下,也並不好回答。
為什麽?
說白了,太多人對艾倫-艾佛遜打球存在刻板印象。
如果沒把這些刻板印象一一去除,就很難還原一個真實的艾佛遜打球的樣子。
首先,就像題主的問題寫的那樣,都知道艾佛遜因為身高不高,所以特別快。
但艾佛遜的快,只是表現在速度上嘛?
可以看一下他是怎麽無球跑動借助掩護得到有利位置的,在當時看來有什麽與眾不同。
就說切出接球好了——從不同的位置出發,到不同的位置接球,這就有講究。
我的案例來自2003年首輪G1。
從籃下往左側底線切出接球:
看到我在圖下寫的文字沒?
艾佛遜並不是一個勁地揮霍自己的速度優勢,而是動腦子、在盡可能地有效利用到兩側低位隊友的掩護的同時,發揮自己的速度優勢。
類似的出發點,類似的接球點,一個回合後艾佛遜又上演了一次:
至此你會發現艾佛遜很懂得利用對手的心理,而不是一味地橫橋硬上——如果能讓自己減少體力流失而對手類似的戰術並沒有充分警覺起來,那麽就繼續下去,何樂而不為?
此外在第四節最後,眼見76人還沒有將比分甩開,那麽艾佛遜就會切換成持球更多的模式。
但這不意味著就要從半場很遠的地方接球強打,如果可以的話,運用合適的戰術更可能事半功倍。
看好了,76人時期的艾佛遜是怎麽打關鍵球的——從左側低位到弧頂(通常是弱側弧頂)卷切:
這其實是Iverson cut的一種。
什麽是Iverson cut?
這些圍繞便於小後衛得分或利用其無球進攻威脅的戰術,以及由此衍生的戰術,籠統概括的話,均可以以艾佛遜的名字命名,叫做 Iverson cut (通俗些也寫作AI cut、AI切)。
Iverson cut的特點有:
1.通常是後衛之間負責球的傳遞——其中負責長期控球的後衛要在一側(通常是強側)遠離三分線的位置控球,而其中負責無球跑動接球的後衛要進行(至少是二分之一半場的範圍)繞樁,接球進攻(原始的Iverson cut的確是在弧頂接球進攻的;衍生出來的戰術就未必了,有時在弧頂,有時在弱側牛角,有時甚至在籃下)。
2.終結以攻筐為主,但也有跳投的。主要還是看防守人是否被掩護繞暈。
3.Iverson cut、hawk cut、split cut三種傳切戰術同根同源,均來自於約翰-伍登創造的UCLA cut。Iverson cut傳說是拉利-布朗發明的,但也有可能來源於當時76人的某一個助教。
很多核心後衛所在的球隊都會打Iverson cut及其衍生戰術。
比如前幾年的克里夫蘭騎士、波士頓塞爾特人、華盛頓巫師;比如利拿特、CJ先後成熟開始的波特蘭拓荒者;比如這兩年約基奇體系下後衛成群的丹佛金塊。
戰術講解Iverson cut的文章太多太多了:
現在明白了吧?
艾佛遜的快,不僅表現在速度意義的【我比你快】上;也表現在腦子的【我比你快】上(聰明地利用而不只是揮霍自己的速度優勢;反射神經有時也快半拍——別小看快半拍,這已經不得了啦,畢竟大家都是打NBA的,放之於整個籃球世界,都可以算【籃球精英】)。
這樣多變的快,不僅能讓艾佛遜打得好上升期和身體巔峰期;等到艾佛遜傷病開始多起來的時候,他也懂得怎麽應付身體倍兒棒的年輕小輩,不至於因為速度意義上的稍顯不濟而在打球上甘拜下風。
比如德文-哈裏斯、TJ-福德,速度意義上或許都比艾倫-艾佛遜快,但他們兩個打得比艾佛遜更好嘛?
----------------------
其次,身高不高,給艾佛遜帶來的只有速度優勢嘛?
給各位讀者看以下兩張圖,或許就明白了:
還沒看明白的,那我就直說了。
身高不高,給艾佛遜帶來的,除了速度優勢,還有 無與倫比的跳投時對是否可能被封阻的靈敏度 。
換言之,艾佛遜打球會瞬間判斷自己的跳投是否會被防守人(包括補防的)封蓋。如果會被封蓋,他在此之前就不會選擇在這個位置用跳投終結;如果不會被封蓋,他就會心安理得地選擇在這個位置用跳投終結。
哪怕在我們看比賽的角度看起來這記跳投十有八九會被封蓋,但對艾佛遜來說,會與不會卻是天壤之別。
舉例的話,不必多復雜,就用網上隨大流就能獲取的2001年總決賽好了。
湖人不是車輪防守艾佛遜嘛?你可以去翻錄像,一場一場看,你去掰手指數,艾佛遜跳投吃過幾個封阻。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不會超過5個,甚至有沒有3個都是問題——這可是在那套為艾佛遜量身打造的他一人進攻全隊防守的陣容中打球,承包了大量的進攻終結。
如果你看艾佛遜的比賽看多了,你會發現艾佛遜吃封阻,絕大多數都是因為突破,跳投少之又少。
畢竟人矮嘛,就算突破的技巧再高超、造詣拔得再高,可NBA是什麽地方?
對於有些球員來說,蓋突破的帽真沒什麽難度(尤其是釘板,對這些擅長封阻的球員來說,釘板帽說不定反而要比正面封阻更容易)。
有些球迷可能會認為,後衛嘛,跳投時對是否可能被封阻的靈敏度普遍都很強。
理論上這沒錯。比位置,一共就後衛、前鋒、中鋒3種位置,平均身高最矮的後衛的確在跳投時對是否可能被封阻的靈敏度是3種位置中最強的。
但是,不是所有的後衛這方面的靈敏度都如艾佛遜這樣出類拔萃。
比如艾佛遜在東部時的兩個老對手 傑森-紀德 和 昌西-比立斯 ,都遠沒有艾倫-艾佛遜這麽靈敏。
紀德暫且不展開說,2009年有采存取比立斯的跳投秘訣,他一共談了8點,其中他有這麽說道:
有些小個子球員的速度很快,因此卻忽略了投籃。投籃是籃球比賽中最普通、最常用的得分手段,尤其對小個子球員來說,不要害怕被封阻,被蓋並不丟人,你可以用投籃回擊他。
還有一種轉譯是這樣的:
你不能害怕被封蓋,投籃被帽並不丟人,即便這次被封阻了,你可以在下一次進攻中做出回擊。
我也不確定哪種轉譯更準確,畢竟我沒看過原文,於是兩種都放出來。
全文參見:
這三個後衛都是約莫同時代打球的名人堂級球員,大體上處在同一層次,於是我才拿出來舉例。
沒別的意思。
再透過以下這個眾所周知的例子談艾佛遜的crossover:
新秀季運用crossover晃開喬丹跳投。
但這個球變得以訛傳訛起來,卻是艾佛遜始料未及的……
看,又是「晃飛」又是「晃倒」的,可是事實上喬丹是既沒有被「晃飛」也沒被「晃倒」,只是被晃開,而且還能跳起來差點蓋到這球……
艾佛遜自己親自澄清過(我記得不止下圖這一次),尷尬不?
而且 @RC-1136 的回答也把這場比賽的真實樣貌寫得很清楚了:
這一球喬丹只是換防到艾佛遜於是才防到了他,換句話說這場比賽公牛壓根就不是喬丹主防的艾佛遜。
而且,要說晃倒喬丹的話,早在1987年首輪G1的丹尼斯-莊遜就做到過了:
所以,不看當事人怎麽講、不看別人還原比賽的文章怎麽寫,我知道廣大黴體為了這飯碗也是拼了,然而事實對你們這些明顯企圖「碰瓷」喬丹的創作者,尷尬不?
說回艾佛遜的crossover。
即使沒喬丹的影響力這麽深遠,艾佛遜用crossover晃史托頓、晃高比、晃拿殊、晃帕克、晃保羅,也顯得很厲害啊。
在他們之下,是馬克-積遜、查理-沃德、泰隆-盧、謝美-哥羅福……這些球員中招。
動圖就不一一貼過來了,貼一部份夠了,畢竟只要會用搜尋引擎,那還不是一抓一大把。
艾倫-艾佛遜是crossover歷史上的集大成者,他是第一個融合了發展到他打球時為止的各項crossover技術並且發揚光大的球員。
你會看到在他之後,謝美哥羅福、迪韋恩-韋德、克里斯-保羅、德隆-威廉士、戴歷-羅斯、史帝芬-居里、凱利-厄文這一代又一代這方面傑出的後衛。
他們每當做crossover動作,或多或少都帶有他的影子(尤其是韋德和保羅,其他幾個可能還好說,這兩個絕對逃不開)。
技術像前輩根本沒什麽丟臉的,艾佛遜不也是從前輩們那裏學過來的嘛?
將技術融會貫通並且發揚延續下去,只有如此,技術才有不息的生命力。
否則就像天勾,說起代表球員來到現在還是只想到渣巴,悲哀吧?
除了crossover之外,艾佛遜整體的運控傳突基本功在很早就很紮實了,那更不用說在巔峰期了。
他懂得做好一名PG對全隊的重要性(主要得益於拉利-布朗的教誨),只是他沒那麽經常做出接球後再傳出去的選擇罷了。
所以拉利-布朗因材施教,接手執教76人並互相磨合了一段時間後,做出了將他從PG挪到SG的決定(順便76人主持球的責任交給了艾歷-斯諾——這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提到了)。
這一決定不僅徹底改變了艾佛遜的NBA球員生涯,師徒二人互相成就,由此聯盟開始重視起小後衛的殺傷力
(在此之前以誤解為主,雙能衛Combo Guard應運而生,其實說說是「雙能」但實際上是「雙不能」,在此之前的主流文化認為小後衛同時兼顧得分和組織是一種自私自利的表現;縱觀NBA歷史上,其實都有殺傷力強的小後衛已經陸陸續續零星出現,厄爾-蒙路、泰尼-阿奇巴爾德、加爾文-墨菲、斯裏皮-弗洛伊德、埃塞亞-杜文、提姆-夏達威……但只有艾倫-艾佛遜才開始讓主流文化的看法得到扭轉)。
----------------------
再次,我才會講很多回答都寫到的艾佛遜的身體天賦,其中我比較認可 @siwan 和 @嫼嬡 兩位的回答中寫的這部份內容。
在這裏,我試圖從另一種很少有籃球迷提到的角度切入——艾佛遜的美式足球(橄欖球)天賦。
高中時期的艾佛遜一度打美式足球要比打籃球更好,是校籃球隊和校橄欖球隊的雙料核心。
於是在NFL中文官網上,專門有文章這麽寫了:
1990年,15歲的艾佛遜進入貝澤中學(Bethel High School)——這是他母親安-艾佛遜的母校;
1991年,16歲的艾佛遜帶領校橄欖球隊打進美國U-17聯賽的準決賽;
1992年,17歲的艾佛遜帶領校橄欖球隊奪得了維珍尼亞州橄欖球錦標賽3A級州冠軍,並且榮獲錦標賽MVP,入選了最佳陣容(一說一陣),借此表現,佛羅裏達州立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馬里蘭大學、維珍尼亞大學都試圖提前招募艾佛遜;
此後一年,18歲的艾佛遜又帶領校籃球隊奪得常規賽分區冠軍;
可惜,艾佛遜一切的光明前途因為【1993年情人節事件】戛然而止,即使艾佛遜之後又帶領校籃球隊奪得了州冠軍(這一事件的出現,可能是徹底讓艾佛遜放棄橄欖球的原因——當然了,母親的勸說現在被認為是艾佛遜打籃球的主要原因)。
附上一段艾佛遜高中打橄欖球的集錦:
艾佛遜高中橄欖球集錦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2294629497991168艾佛遜在校橄欖球隊主打四分衛(QB),但也能客串跑衛(RB)、開球回攻手(KB)或者防守後衛(DB)——從這兒以及上面這段影片都能看出來,艾佛遜在速度、敏捷、彈跳方面均有很不錯的天賦。
在橄欖球上是如此,在籃球上也是如此。
現在明白艾佛遜為什麽在貝澤中學和喬治城大學都能締造校史搶截記錄了吧?
艾佛遜的有些搶截就讓人感覺很硬,強行搶截這種即時感(尤其是剛步入新世紀分三連搶截王時期)。
速度快,夠敏捷、彈跳好——結合這些天賦,可是發生在一個被認為身高不高的球員身上。
另外,一半打橄欖球的出身在為艾佛遜鍛煉了敏捷之余,也鍛煉了他敢於對抗的心理:
看到這裏,現在多少也能明白為什麽我在寫艾佛遜的天賦時,以他打橄欖球的出身為切入點的用心了吧。
----------------------
最後,給大家看一下拉利-布朗是怎麽憶當年、怎麽評價艾佛遜、怎麽評價2001年的那支76人的:
這個標題有標題黨的成分,不必在意。沒記錯的話,這個要麽2009年要麽是2010年的影片。
看完這個影片你會發現,當年很多外界的誤解、曲解,哪怕是主持人故意提出一些挑唆式的問題,但在多年之後,一切都風輕雲淡了,美酒一般醇厚的回憶遠遠多於值得耿耿於懷的事。
(老布朗認為艾佛遜是他執教生涯中競爭欲望最強烈的人)
我認為,如果想體現艾佛遜鬥士精神的話,建議給TA看銳步當年Answer 9的廣告即可:
雖然是廣告創意,但並無虛假,內容講的是事實。
艾佛遜身高不高,為什麽這麽厲害?
別忘了,他的鬥士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要素。
好了,關於艾佛遜這篇回答我就說這麽多,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