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6月歐洲杯前最後國際比賽日的關系,荷蘭隊做客德國的熱身賽依然主打一個試水和觀察,重點還是中場搭配。
主帥科曼賽後沒有太糾結於1比2落敗的比分,反而肯定了球隊呈現出的內容,他想盡量給予更多球員出場機會方便判斷,包括其解釋到為什麽比賽中沒有換上重返國家隊後狀態不錯的維爾納杜姆,而是冒險換上此前沒有國家隊出場記錄的昆滕·廷伯( 下圖 )。後者本賽季在飛燕諾表現不錯,歐冠小組賽全勤,聯賽25次出場貢獻進球和助攻各6次,轉會市場也不乏他將跟隨雙胞胎兄弟於林·廷伯走向英超的傳聞。
只不過,一步登天沒那麽簡單,第66分鐘的這次換人打破了雙方中場角力的平衡。由於國際比賽經驗缺乏,加之初次上場過於興奮,昆滕·廷伯不斷在科曼最想試驗的中場三角中失位。被換下的賴恩德斯本場被安排在準前腰位置,承擔盯防和幹擾克羅斯的任務。結果,缺少球權的AC米蘭中場也不像上一場打蘇格蘭那樣從容。難怪科曼直言,前70分鐘內容他比較滿意,後面換人眾多有點打亂了部署。
前兩屆大賽,橙衣軍團的中場都是以弗倫基·德容搭配輪換的純防守型後腰為主。但德容4月中旬才能重回賽場,科曼需要給歐洲杯想好後備方案,所以才會有多名為國家隊出場不到10次的中場球員不斷在預選賽階段輪換出場,尋找最佳效果。
與德國的上半場,本賽季在荷甲幾乎全勝的燕豪芬中前衛組合給科曼提供了一種選擇。略顯大器晚成的27歲純防守後腰斯豪滕,在博洛尼亞經歷三四年意甲洗禮後,跟隨博斯加盟燕豪芬,此役他在法蘭克福的表現得到了荷蘭球迷積極的回應。除去老將德羅恩和1999年的小將維費爾,科曼又多了個選擇。
當然,最大欣喜應該來自本土聯賽目前的第一中場喬伊·費爾曼( 上圖 ),除去第4分鐘後插上那記瀟灑的抽射外,他把自己簡練高效出球和視野開闊的特點很好發揮了出來。對於這些年守強攻弱的非典型荷蘭來說,多了靠譜的向前出球點和威脅球參與者,將大大緩解孟菲斯·德佩在前場的組織壓力,不用一次次深度回撤拿球。事實上,首粒入球過程的另一個亮點,正是孟菲斯邊路搶截突破一條龍後寫意的搓傳。
前荷蘭隊主教練艾德沃卡特給了喬伊·費爾曼非常高的評價,早在兩年前效力於海倫芬時期,他就有登陸英超的機會。老帥認為,費爾曼已經做好了加盟歐洲豪門的準備,球風古典優雅的荷蘭人整個賽季都有歐洲頂尖的表現。
僅是中場試驗就涉及那麽多球員,賽後科曼的抱怨就有跡可循了。他把火力瞄準了本屆歐洲杯的報名人數限制。每支球隊只能報名23人,而不是近年大賽的26人,令他非常不滿。他賽前甚至還拉著德國隊主帥納格爾斯曼進行了遊說,表示德國少帥同意他的觀點。如此緊密的賽會制賽程,只報23人,球隊有時恐怕都無法進行11對11的分隊對抗訓練。
除了中場組合機制,布萊頓輪換門將費布呂亨此役的出色表現,應該直接加劇了歐洲杯主力門將的競爭。雖然德國隊打進2球,但費布呂亨至少三四次完成了精彩撲救,兩次近距離的單掌救險展現了不俗的氣質。
一個國際比賽周還不夠科曼去完善各方面細節。左邊翼位置上,第105次為國效力的布林德老當益壯,但其35歲的高齡令人不放心他是否有能力在歐洲杯上攻守兼備往返輸出。右中衛德利赫特在慢慢找回狀態,但他需要鄧弗里斯前插適當理智,不然一旦對方前鋒找他一對一單挑,就很容易狼狽不堪。
在球場外,德國和荷蘭這對宿敵基本沒有友誼賽之說。兩隊1974年的巔峰對抗已過去整整50年,雙方足協特意嘗試安排那年世界杯決賽陣容的兩隊老將團聚。荷蘭足協把當時的大半主力陣容邀請到了法蘭克福,他們在看台上獲得了全場觀眾的掌聲致意。老一代荷蘭球迷熟知的克洛爾、範哈內亨、內斯肯斯和前國足主帥阿裏·漢等響當當的人物都來到現場。不過,德國足協的組織工作遇到了困難,賽前他們給予不久前過世的碧根鮑華和1990世界杯冠軍英雄布雷默非常正式的默哀儀式,但由於平時眾多名宿和足協關系緊張,德國人的74班老少年並未集中完成在賽場的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