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特朗普這個TikTok的系鈴人,反倒可能會成為解鈴人

2024-03-18體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孫太一】

美眾議院以「暫停議事規則」的方式在跳過了各種辯論、議事流程的情況下,高票透過了迫使字節跳動出售TikTok的法案,讓這個有差不多一半美國人使用的影片社交媒體平台再次進入了風口浪尖。

早在特朗普執政時期,TikTok就曾經在美遇到過重大挑戰,特朗普在2020年甚至還推出了總統行政令,禁止包括TikTok在內的和中國有關聯的一些社交媒體平台。只不過當時的這個行政令因為被法院禁止而被擱置,並沒有真正落地實施。拜登也在2021年6月撤銷了特朗普當年的行政令,讓TikTok暫時躲過一劫。4年後,針對TikTok的動作卷土重來,而背後的推手及各方的立場已經大不一樣了。

為什麽要禁TikTok

美方當前推動禁止TikTok的行動背後可能有較為復雜的因素,而不同的勢力在選舉年匯成一股力量,讓事態迅速發酵。

首先,TikTok越來越成為美國年輕人獲取咨詢甚至賺取流量的重要平台,也正因為此,其廣告收入多次翻番,直逼行業巨頭。有研究顯示,到三年後的2027年,TikTok的全球廣告收入可能會比Meta和YouTube加起來還多。本來得靠在Meta旗下的臉書投放廣告獲取使用者的TikTok,現在僅靠幾年時間便要取代Meta了,這顯然讓朱克伯格等領導層產生了危機感。於是乎,醜化TikTok的遊說攻勢開啟之後,政客們便開始行動。

2027年,TikTok廣告收入將超越META與Youtube之和(數據來源:Omdia)

政客們顯然不能明目張膽地說,自己是為了某個美國公司的商業利益而去排擠一個外國公司。國會對華鷹派議員提出了兩個打擊TikTok的主要理由:

一方面,他們指出TikTok掌握了大量美國人的各種數據,包括個人資訊乃至即時位置,這讓他們有了個人私密方面的顧慮。當然,之所以要針對TikTok而不針對Meta這種同樣搜集、掌握使用者大量資訊的企業,是因為TikTok背後是中國公司字節跳動,而TikTok的核心演算法也來自於字節跳動的團隊,美國人無法了解其實質,因此覺得它有問題。

另一方面,正值大選年,一些政客表示很擔心中國會借這個平台幹預美國的選舉。有些人提出在2022年的中期選舉中,就有和大陸相關的賬號在TikTok上釋出一些關於候選人的內容,潛在影響了選民的投票。也就是說除了私密之外,他們還有國家安全上的顧慮。

當然,至始至終,這些政客都沒有拿出TikTok違法的實質證據,僅僅因為「有可能」和「潛在會」就想借著選舉年大家都要自保、拿與中國相關的議題炒作準沒錯的風氣,來推動「出賣」TikTok。

下一步發展

我們知道,要讓一個議案成為法律,除了參眾兩院透過外,還需要總統簽字(或在與會期預設)。當前該議案在眾議院已經透過,拜登也表示如果國會透過他就會簽,所以最大的變數就在參議院了。當前,參議院能否推動該議案還存在幾大變數。

3月8日,拜登接受媒體采訪,被問及TikTok法案時稱:「如果他們(國會)透過這項法案,我就會簽署。」

首先,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仍然沒有就推進該法案進行明確承諾,而只是表示參議院會對其進行研究評估,可以看出他自己是有一定顧慮的。舒默倒不一定是替TikTok著想,更多可能是擔心禁止TikTok會影響年輕選民的投票熱情,在全美各選區出現年輕人投票率低甚至倒戈對手以懲罰民主黨。尤其是那些已經辭掉工作、靠TikTok吃飯的新晉網紅們,此時若是禁了TikTok,等於是砸了他們的飯碗。

其次,雖然參議院由民主黨控制的情報委員會以及商務、科學和交通委員會的相關負責人都已經表示支持該議案,但他們對於最終應該有一個什麽樣的產出,文字具體應該怎麽描述仍然沒有共識。比如,有不少議員就提出既然是法律就不應該針對一個具體的公司而制定,而應該設定一些更為系統性的規範、描述,這樣該法案也將對未來其他的外國公司適用。如果這一觀點成為主流,那就意味著國會或者需要對原議案做較多的修改,或者需要重新起草議案並再次過一遍參眾兩院的流程。

第三,共和黨內像保羅這樣的自由主義者參議員一直以來都不希望政府過度幹涉公民的言論自由,所以可能會想方設法對議案進行拖延。而值得指出的是,在日程上,參議院在接下來的六周裏只有三周開會,另外三周休會。而包括預算討論在內的很多更重要的法案都會更有優先級——畢竟再不透過新的預算,聯邦政府又要停擺了。這就使得TikTok可能會有一些時間來做工作,也可能會有回旋的余地。

TikTok自然會借機對參議員們進行遊說。事實上,TikTok的團隊一直都把重心放在參議院,因為相對而言,參議院更少受到今年選情的影響,畢竟只有三分之一的席位會出現競爭;而眾議院這邊,所有435位眾議員都面臨連任選舉,更容易將議題政治化,對著他們就和中國相關的議題遊說很可能是白費精力。

我們也可以看到,到目前為止,TikTok團隊的遊說主要從中小企業生存的經濟角度來切入,並沒有上升到國家安全的層面,可謂以選舉政治來應對選舉政治——議員們可以團結一致地對中國強硬,但是如果投票會導致自己的選民丟掉工作或者大批選民的生活受到影響,那就劃不來了。

哪怕最終參議院還是透過了該議案,拜登也簽字了,TikTok也不至於山窮水盡。畢竟,走法律途徑以「美國政府違反憲法第一修正案」的理由來繼續打官司,甚至一路打到最高法院,都是有可能的。所以,雖然這幾天眾議院推動議程很快很突然,但接下來事態的發展依舊充滿變數。

想「賣」不想「關」

事實上,美國的政客們並不希望TikTok被禁止。無論是哪個黨的政客,一旦最終其選區的選民用不了TikTok了,不僅他們的選情會減分,就連司法途徑上,「違反憲法修正案」的理由也更容易被坐實了——這也是為什麽所有政客都在強調是要TikTok「被出售」,不是要真正禁止TikTok。所以,從一開始,「禁止」僅僅是一個威懾,真正的意圖是讓字節跳動放棄對TikTok的掌控,把公司賣給美西方的投資人。

那為什麽拜登一方面在TikTok上開設賬號,一方面還表態「如果國會透過他就會簽字」呢?這顯然意味著拜登並不認為TikTok本身有什麽問題,也不認為TikTok最終會被禁止,而提前說出「會簽字」的話,只是為了卸掉政治上的包袱,把壓力給到參議院,讓國會去背鍋。

拜登競選團隊在TikTok釋出的首個影片

當前,除了加拿大的Rumble已經表示有意組團收購TikTok,並因為這樣的表態股價大漲18%以外,曾經在2020年參與設計對TikTok等社交媒體禁令的前特朗普政府財長姆努欽也已經按捺不住,表示他正在組建一個投資者團體來試圖收購TikTok。或許,姆努欽可能在2020年的時候就動過這樣的腦筋,現在已經毫無顧忌地開始行動了。

只不過,姆努欽設計禁令的那年,中國商務部、科技部也釋出了新的禁止出口技術的目錄,增加了「基於數據分析的個人化訊息推播服務技術」,從實質上禁止了字節跳動出售TikTok的核心技術。本來美西方的這些投資者看上的就是TikTok的這個神秘的核心演算法,如果核心演算法沒有可能出售,只是買一個平台,這幾乎沒有意義。也就是說,當前美方對華鷹派陷入了一個困境:如果字節跳動不願意賣而美方逼迫TikTok關停,那推動者在司法上很可能面臨違憲;但如果TikTok妥協願意賣平台而因為中方限制賣不了核心演算法,那等於是肥肉沒吃上,還被抹了一嘴油。

美國推動「出賣」TikTok

特朗普在2020年的時候是支持對TikTok禁令的,但他最近的態度卻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雖然沒有明確表示要力挺TikTok,但他還是以避免Meta做大為由,公開反對當前針對TikTok的議案。這背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最近他被告知禁止TikTok可能會不利於他的選情,因為TikTok上面有不少他的支持者以及對他有利的資訊。

特朗普:沒有TikTok,Meta業務將翻番。我不希望在上次選舉期間作弊的Meta做大,他們才是美國人民的敵人!

除了政治的考量以外,自然還有金錢的誘惑。特朗普不久前和億萬富翁傑夫·亞斯(Jeff Yass)進行了一次非常友好的談話,而亞斯持有TikTok價值330億美元的股份。此前,亞斯也曾威脅共和黨人,如果他們支持這項反TikTok的議案,他就切斷對他們的資金支持。而現在特朗普深陷多場官司,被罰款數億美元,急需更多競選資金,正是缺錢的時候,亞斯的支持對他非常重要。所以,特朗普也可能同時是出於資金上的考慮,而決定反對議案的。

透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因為美國的政客們可能會陷入「兩難」,而TikTok利用機會可能會透過遊說進一步拖延議程的推進,再加上民主黨政客對年輕選民倒戈的顧慮,以及特朗普的公開表態可能會讓共和黨中形成新的反對聲音,讓議程繼續拖下去成為了很大的可能。

而TikTok如果等來了11月特朗普再次勝選,2025年再次入主白宮,那可能就又會暫時躲過一劫。特朗普這個系鈴人反倒可能會成為解鈴人。只是,哪怕TikTok渡過了這一劫,4年之後的2028年,不知道還會有誰再次來碰這個鈴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