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性這個東西,在NBA,每個年代都不同。老年月的比賽,可不是集錦,雖說跟如今的比賽很不相同,但談到觀賞性——這種不太好把握的標準,恐怕真得見仁見智了。
我覺得現在,最大的便利,在於想看些老點兒的比賽,比之前簡單多了。網上的資源多多,老比賽也許畫質不佳,但大體脈絡很清晰。
先說八十年代。
第一次看八十年代的湖人、活塞,會驚訝於他們的快,這倆隊極喜歡推反擊、抓轉換,但真落了陣地,也會一板一眼。跟如今不同,八九十年,非法防守的規則還在,低位的背身單打很常見。
像湖人,不光是渣巴,禾菲也很喜歡這種古典打法,甚至魔術師,背身技巧也極為紮實。為了限制魔術師,那年總決賽,禪師連喬丹柏賓包夾這種神器都使出來了。
另外,八十年代,走步、帶球走吹罰嚴厲,大振幅壓重心的crossover很容易被吹持球,所以那個年代,反而高重心的變節奏突破很多,急停急起、大幅變向、低重心三威脅等九十年代常見的技巧,不太常見;三分球,大家都知道,投得少;還有一點,那年代,褲衩子都太短了,看起來極不適應,哈哈哈。
然後是九十時代。
在我們印象裏,九十年代是個重型中鋒的年代。除了我們熟知的四大中鋒,還有莫寧、莫湯保這樣的全明星級別中鋒,以及戴域、施密茨、多爾蒂、沙邦尼斯……等等。
這個中鋒時代,不管是什麽原因吧,整體節奏慢下來了。當年木狼有個著名戰術,後衛布蘭登執行的,細節不提,意圖明確,就是要充分利用24秒的進攻時間,說白了,每次進攻盡量打滿24秒。如今看很奇葩,但當時覺得,也還算正常。
也就是說,九十年代的比賽節奏,多數是很慢的,看慣了現在的比賽,你會有點兒耐不住性子,哈哈哈。
實際上,我們熟悉的公牛、爵士,反而算是那個年代的另類,反擊則高速轉換,陣地戰行雲流水,這種打法那時真不常見;類似的,還有德士拿的拓荒者,披頓坎普的超音速,巴克利的太陽,也有點兒反擊和三分大隊的意思。
到了世紀之交,這種風格,其實延續下來了。
哈哈哈,原因很簡單,慢節奏、壓轉換、控籃板、磨陣地,是防守強隊最大的心得秘笈。
你別看高比、卡特、麥迪、艾佛遜飛天遁地,但教練的共識——防守贏得總冠軍。想贏總冠軍,可沒法顧及籃球藝術。
其實OK的湖人還好,節奏雖然不快,但有奧尼爾力拔山兮、高比飛來飛去,大家都很愛看。
馬刺、活塞的球呢?說實話,這倆隊確實是把籃球的精髓——團隊、熱血、拼搏、不放棄、精準、沈穩……,都給打出來了,仔細咂摸咂摸,這倆隊的球,是很耐看的。但是,當另一邊是OK的王朝稱霸,艾佛遜的孤膽英雄,卡特的大力灌籃,白巧克力的神鬼莫測,換你,你還看馬刺活塞嗎?
再往後,大家也就熟悉了,取消handcheck,防守三秒,拿殊引領的七秒風暴,居里引領的三分時代……
再到現在,高速轉換、快節奏、強調空間、強化投射的打法,已經大行其道。這種打法好不好呢?觀賞性強不強?
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但這種打法,被認為是當下最能贏球的打法。
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