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爆發前,白俄羅斯就成了被針對的目標。當時歐盟高層指控稱,白俄羅斯配合其他國家發起了「移民沖擊」,已經危害到了歐洲安全。隨後,歐盟就發起了制裁行動,試圖全面打擊白俄羅斯。俄烏沖突發生後,歐洲國家更加不掩飾自己的想法了。
參考訊息網報道稱,按照歐盟國家的說法,白俄羅斯就是俄羅斯的「侵略幫兇」,讓俄羅斯有了更兇狠的進攻方式,同時它也可能成為俄羅斯的戰爭彈板,威脅烏克蘭的安全。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國務院此前幾日發出「預警聲明」。美國國務院告誡公民--不要前往白俄羅斯,在白俄羅斯的美國公民也要立即返回,因為該國有「大事」發生。
對此,白俄總統盧卡申科回應稱,這裏幾乎沒有美國人,最多只能算有「0.2」個美國人,他們想要離開就可以離開,這對白俄羅斯沒有影響。事實上,美國也明白,但它依然釋出了「預警聲明」。說白了,美國就是在渲染白俄羅斯的「威脅性」,進而對該國進行限制。
自冷戰以來,美國視俄羅斯為主要地緣政治對手。白俄羅斯作為俄羅斯的重要鄰國,其政治穩定與否直接影響到俄羅斯的安全環境。美國透過施壓白俄羅斯,試圖在東歐打造一道防線,限制莫斯科在其西部邊界附近的軍事與政治擴張,從而削弱俄羅斯的影響力。
白俄羅斯位於歐洲東部,靠近波蘭、立陶宛等北約成員國,對北約東擴後的防禦線具有關鍵意義。美國與北約盟國聯合對白俄羅斯施加壓力,旨在警告莫斯科不要輕易挑釁,同時也向波羅的海三國以及其他擔憂俄羅斯野心的國家發出保護訊號,鞏固北約的集體防禦承諾。
而且,美國歷來強調其作為「民主燈塔」的角色,對全球各地的人權狀況保持高度關註。白俄羅斯近年來的選舉爭議、鎮壓異見人士與記者,引起了華盛頓的高度警惕。美國透過制裁與譴責,表明其對專制政權零容忍的立場,維護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民主價值。
要知道,美國在東歐設立的軍事設施與情報站點,其中一部份目的就是為了監視俄羅斯的動態。白俄羅斯的配合或反對,直接關系到美國在該地區的情報收集能力。因此,美國試圖透過外交壓力迫使明斯克政府保持合作態度,或者至少避免妨礙美軍在周邊的活動。
還有,俄羅斯是歐洲天然氣與石油的主要供應商,白俄羅斯作為過境國,掌握著部份能源輸送管道。美國推動歐盟國家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自然會關註白俄羅斯在此過程中的立場與作用,力求打破莫斯科在能源市場的壟斷地位。
透過經濟制裁,美國企圖削弱白俄羅斯的經濟實力,迫使其在國際事務中更加順從。與此同時,美國企業也可能趁機進入白俄羅斯市場,尋找新的商機,尤其是在農業機械、高科技產品等方面,開拓替代俄羅斯商品的銷售途徑。
說白了,美國密切關註白俄羅斯政治變化,因為盧卡申科政權的任何變動,都可能改變該國與俄羅斯的關系,影響到東北歐的整體安全格局。透過施壓,美國試圖促使明斯克在國際上保持獨立性,減少對莫斯科的依附。
除了直接針對白俄羅斯,美國的行動還有意無意地起到了對波羅的海三國等小國的心理慰藉作用。這些國家擔憂俄羅斯的擴張野心,看到美國的堅定立場,增強了抵抗外部壓力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