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為什麽NBA戰術裏的三角進攻只有菲爾積遜玩得轉?

2024-02-03體育

這題,說簡單,三兩句話就能解決;說困難,就得長篇大論。

選擇自己合適的閱讀即可。

簡單版

為什麽NBA戰術裏的三角進攻只有菲爾-積遜玩得轉?

第一、 因為純粹的三角進攻戰術體系積極調動全隊而非個人。 也就是說, 三角進攻戰術體系不單單需要個體學會,而是需要全隊都融會貫通,學習成本太高,不適合全聯盟的大多數球隊這麽打。

第二、 在三角進攻戰術體系中,占便宜的是球隊陣容占據多數的角色球員,而不是核心球員 ——這一點與NBA強調超強個體的商業聯盟不成文規定先天性就不合。

以上就是原因。

怎麽樣,就2點,夠簡單吧?

有回答看似長篇大論,答主看似博學實則犯了多說多錯的毛病,到最後還沒答到點子上,不明真相的小白還瘋狂點贊同……具體是哪一篇回答就不點名了,反正我已經點了反對。

困難版

想系統地回答這個問題,要涉及3個方面:

  • 三角進攻戰術體系、泰克斯-溫特與菲爾-積遜之間的關系。
  • 三角進攻戰術體系的前世今生。
  • 三角進攻戰術體系的實際套用。
  • 1.三角進攻戰術體系、泰克斯-溫特與菲爾-積遜之間的關系

    三角進攻戰術體系的革新者名叫 泰克斯-溫特 (Tex Winter),不是 菲爾-積遜 (Phil Jackson)。

    菲爾是三角進攻戰術體系的堅定支持者。作為對老溫特革新並且倡導的三角進攻戰術體系的支持,菲爾率領的球隊不管是叫芝加哥公牛還是叫洛杉磯湖人,老溫特永遠占一名助教位。

    (湖人三年兩冠時期,鑒於老溫特年事已高,他不再擔任助教跟隨湖人出征客場來回奔波,但是其仍然擔任顧問,球隊如果遭遇困境仍然可以向他咨詢建議)

    1980~1990年代之交(公牛時期)
    公牛後三連冠時期
    湖人時期(約2003年)

    老溫特在2018年去世,享年96歲;早在2011年,老溫特以教練身份入駐名人堂,就此執教生涯功德圓滿。

    要說老溫特的執教生涯,最輝煌的是在NCAA的Big 7/Big 8聯盟,帶領堪薩斯州立大學取得15季之中有8季奪得常規賽冠軍、在瘋三2次打進Final Four。

    老溫特從1947年開始在名人堂教練 傑克-加德納 (Jack Gardner)治下開始擔任助教,就此開始了執教生涯,他就是在那裏學到了原始版三角進攻戰術體系。

    那麽老溫特為什麽會成為三角進攻戰術體系的革新者?

    因為老溫特從球員時代到教練時代,主打的都是三角進攻戰術體系。1962年,他發表了一本關於三角進攻戰術體系怎麽在低位背身進行、自己如何率領堪薩斯州立大學取得成功的學術著作,叫【The Triple-Post Offense】,就此成為三角進攻戰術體系的正統繼承者和革新者 [1]

    老溫特的這本學術著作的銷量不咋地,石沈大海,然而,有個人覺得這是一套在NCAA甚至NBA都可行的戰術體系,他就是菲爾-積遜。

    綜上所述,老溫特與菲爾不僅是同事,稱老溫特是菲爾的良師益友都完全沒問題。

    2.三角進攻戰術體系的前世今生

    三角進攻戰術體系作為一種籃球戰術體系,也有前世今生?

    有。事實上,三角進攻戰術體系與另一大知名的戰術體系普林斯頓戰術體系同根同源,都源於 動態進攻 (motion offense)。

    為什麽同源?

    因為三者都屬於半場動態進攻戰術體系,強調球場空間、人動球動、人和球都絕對不能靜止不動—— 也就是說,本質戰術思想並沒有實質性的變化,變化的是具體的戰術

    邁克爾-喬丹在一封發給老溫特的家人並抄送給【芝加哥論壇報】的郵件中如此寫道:

    我從溫特教練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他是這項運動的先驅和真正的研究者,他的三角進攻是我們公牛六冠的重要組成部份。 他工作起來不知疲倦。 泰克斯總是專註於細節和(賽前)準備,是一位偉大的教練。 我很幸運能為他打球。我向他的家人表示慰問。
    I learned so much from Coach Winter. He was a pioneer and a true student of the game,His triangle offense was a huge part of our six championships with the Bulls. He was a tireless worker. Tex was always focused on details and preparation and a great teacher. I was lucky to play for him. My condolences to his family.

    而史葛迪-皮彭也在悼念泰克斯-溫特的其中3篇推特寫道 [2]

    泰克斯是個有原則的人。 球的移動+球員的移動=成功。它從來都不是關於個人的。
    Tex was a man of fundamentals. Ball movement + player movement = success. It was never about the individual.

    沒有泰克斯,我們可能永遠不會贏得總冠軍。 他教我們如何在進攻端切割對手。我們擁有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球員,但正是泰克斯的知識和三角進攻戰術體系幫助我們粉碎防守。
    Without Tex, we may never have won a title. He taught us how to slice and dice our opponents on the offensive end. We had the GOAT, but it was Tex's knowledge and triangle offense that helped us shred defenses.

    泰克斯是個完美主義者。 他堅持要求我們充滿活力、激情和精準地執行。不管我們的對手是誰,他對我們的要求都是最高的。
    Tex was a perfectionist. He insisted that we execute with energy, passion and precision. No matter our opponent, he demanded the most out of all of us.

    其中「沒有泰克斯,我們可能永遠不會贏得總冠軍」這句話得到了沙奎-奧尼爾的呼應與贊同。他也認為如果沒有老溫特在,他永遠不會贏得總冠軍:

    泰克斯是把我帶到下一個層次的兩位老人之一。他和一個叫比爾-伯特卡(*)的家夥對這項運動非常了解。我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他對我的事業意義重大。如果沒有他和比爾-伯特卡,我絕對不會在洛杉磯拿到三個總冠軍。
    Tex was one of two old people that took me to that next level. Him and a guy by the name of Bill Bertka had a tremendous knowledge of the game. I'm kind of at a loss for words. He meant a lot to my career. I definitely wouldn't have three [championships in L.A.] without him and Bill Bertka.

    *比爾-伯特卡,湖人搬遷到洛杉磯後的骨灰級助教,執教過威爾特-張伯倫、傑里-韋斯、卡裏姆-阿蔔杜爾-渣巴、魔術手莊遜、沙奎-奧尼爾、高比-拜仁以及丹吉洛-羅素的神人。

    (BBR顯示其在湖人執教到2000-01賽季為止。

    之後恐怕作為湖人的編外返聘人員,專門指導新秀)

    截止到這篇回答釋出時已滿96歲高齡。

    對於老溫特,高比-拜仁絕對不能漏掉。在悼念老溫特的其中一篇推特上,高比如此寫道:

    我的導師。我們在一起的第一個賽季,我和特克斯坐在一起,觀看了每場比賽的每一分鐘。他教我如何研究每個細節。從任何意義上說,他都是一個籃球天才。我會深深地想念他。謝謝你特克斯。沒有你,我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安息吧。
    My mentor. I sat with Tex & watched every minute of every game during our 1st season together. He taught me how to study every detail. He was a bball genius in every sense of the word. I'll miss him deeply. Thank you Tex. I wouldn't be where I am today without you. Rest In Peace.

    由此可見,老溫特及其三角進攻戰術體系的影響力有多麽深遠。

    三角進攻戰術體系強調我方球員在場上不論怎麽跑動都要符合半場三角(目的是盡可能並有條不紊地拉開空間),並沒有強調巨星單打,而是讓巨星與角色球員在場上更舒服;

    普林斯頓戰術體系則強調「空間、時機、觀察、執行」四個環節,也沒有強調巨星單打,而是球員觀察時機、檔、切、跑,不斷移動。

    三角進攻戰術體系的革新者叫泰克斯-溫特(Tex Winter),堅定支持者是菲爾-積遜(Phil Jackson),兩人一個是助教一個是主帥,最經典的球隊是1990年代的公牛王朝(比如1995-96賽季)。

    普林斯頓戰術體系的創始人叫皮特-卡瑞爾(Pete Carril),堅定支持者是歷克-艾度文(Rick Adelman),兩人一個是助教一個是主帥,最經典的球隊是2000年代前期的國王(比如2001-02賽季)。

    3.三角進攻戰術體系的實際套用

    三角進攻戰術體系誕生自1940年代,實際套用於1940~1980年代的NCAA。

    NCAA版的三角進攻戰術體系請參見這篇文章:

    其中只列舉了3種起手6種終結,只是三角進攻戰術體系的一部份。

    這篇文章並沒有說到例如 盲豬切入 (Blind Pig)這樣的戰術,想知道的可以參見這篇影片:

    從影片標題上來看,作者似並不知道這種後門切入其實是盲豬切入的一種變形。

    (原始的盲豬切入從弧頂切入,這種盲豬切入的變形從底線切入。

    本質不變,一般來說,都是大個子傳給小個子切入)

    盲豬切入及其變形有多麽常見?

    我見過邁克爾-喬丹、史葛迪-皮彭、比爾-卡特萊特、丹尼斯-羅德曼、盧克-朗尼;沙奎-奧尼爾;高比-拜仁、保羅-加素都做過盲豬切入及其變形的策應軸心。

    見過邁克爾-喬丹、史葛迪-皮彭、羅恩-哈珀;高比-拜仁、歷克-霍士;拉瑪爾-奧當、山農-布朗都做過盲豬切入及其變形的終結者。

    見過格雷格-波波維奇治下的馬刺這麽打,見過史蒂夫-科爾治下的勇士這麽打。

    前後加起來,足足有4支王朝球隊這麽打。

    另外,還有一支總冠軍球隊這麽打(邁克爾-馬龍治下的金塊),一支未來預訂東決常客的球隊也這麽打(喬-馬祖拉治下的塞爾特人) [3]

    話說回來,到了NBA,三角進攻戰術體系作了進一步的讓步與革新。

    1980~1990年代的芝加哥公牛版的三角進攻戰術體系側重於解放SG[邁克爾-喬丹]與SF[史葛迪-皮彭];1999~2004年的洛杉磯湖人版的三角進攻戰術體系側重於解放C[沙奎-奧尼爾]與SG[高比-拜仁];2005~2011年的洛杉磯湖人版三角進攻戰術體系側重於解放PF[拉瑪爾·奧當/保羅-加素]與SG[高比-拜仁]。

    因此 嚴謹地說,NBA的三角進攻戰術體系每一版都有變化,並不是靜止不變的

    接下來一個一個詳述到了NBA,三角進攻戰術體系作了每一版的進一步的讓步與革新。

    什麽叫 雖然哥已離開,可是江湖還流傳著哥的傳說 啊~

    因為只有追述三角進攻戰術體系成功的過去,才有可能意識到三角進攻戰術體系成功的過去之後的NBA,怎麽可能不存在(變化後的)三角進攻呢。

    當然,如果看了這部份長篇大論還不明白……那我勸你還是只看簡單版之後點個贊得嘞~在此感謝支持!

    1980~1990年代芝加哥公牛版的三角進攻戰術體系側重於解放SG[邁克爾-喬丹]與SF[史葛迪-皮彭]。

    鑒於SG的跑位能力與PG相當,因此公牛王朝的三角進攻戰術體系會不斷地讓強側與弱側處在變化之中,使得 SG替代PG,與PF、SF打強側三角,而PG與C成為弱側動態的兩人

    此外,公牛王朝的三角進攻戰術體系會融入與NCAA的三角進攻戰術體系相悖的高位擋拆(因為高位擋拆會讓球員們靜止下來、不再處於動態中,破壞三角進攻強調的人動球動;通常,教練組會容忍SG「邁克爾-喬丹」與PF「霍勒斯-格蘭特」打快速的高位擋拆)。

    等到SF[史葛迪-皮彭]成長為組織型SF,足以能夠替代PG或SG運球過半場發起組織進攻,公牛王朝的三角進攻戰術體系轉變為 讓SG替代C作為低位軸心、SF替代PG作為高位發起人打強側三角

    小結: 芝加哥公牛版三角進攻戰術體系是最自由的,也是最讓對手頭疼的 ——

    1980年代末到前三連冠時期,SG替代PG,與PF、SF打強側三角,而PG與C成為弱側動態的兩人;

    後三連冠時期,讓SG替代C作為低位軸心、SF替代PG作為高位發起人打強側三角。

    又是SG替代PG,又是SG替代C,又是SF替代PG——花樣繁多,球場上公牛對手的半場經常出現錯位,加上當時的球員們傳球基本功非常紮實,總能第一時間傳到位,導致錯位一抓一個準,繼而在陣地進攻中的得分輕松如流水,對手能不頭疼嘛?

    喏,這就是為什麽後三連冠的戰績就這麽水漲船高,高不可攀。

    1999~2004年的洛杉磯湖人版的三角進攻戰術體系側重於解放C[沙奎-奧尼爾]與SG[高比-拜仁]。

    鑒於新世紀前期的湖人擁有全聯盟最強的C沙奎-奧尼爾,因此這一時期的三角進攻戰術體系 只需要改動PG替代SG作為高位發起人,而C作為低位軸心無須本質上的變化

    當然, 教練組仍然需要對戰術體系進行改動,透過外線跑動使得C有更多單打的機會

    當然,從2000-01賽季開始,隨著高比-拜仁的崛起,湖人從內線單核變成了內外雙核。

    與此同時,高位擋拆的比例重新降到了最低。

    就這層意義上來說,新世紀前期湖人版三角進攻戰術體系比起芝加哥公牛版更接近NCAA版。這也是為什麽菲爾在1999年執教湖人之初接受采訪時說了類似的話。

    (湖人幾乎不用打高位擋拆也沒怎麽打過。我也只在0102賽季起才看到過湖人打過奧尼爾與高比的高位擋拆,為了欺負姚明防不出來。

    實際上湖人這麽打是雙刃劍。

    因為火箭也可以打姚明與史蒂夫-法蘭西斯的擋拆,為了欺負奧尼爾防不出來。何況姚明在罰球線外也有投籃威脅而奧尼爾沒有。

    後來,湖人只在卡爾-馬龍代替沙奎-奧尼爾的2003-04賽季,跟高比-拜仁打高位擋拆)

    小結: 2000年代前期的洛杉磯湖人版三角進攻戰術體系是最死板的

    因為這一版三角進攻戰術體系相比起NCAA版,C作為低位軸心並無本質上的變化,而NCAA版三角進攻戰術體系早在1970年代就被當時的pac-8、Big-10聯盟破解了。

    而一個被大學聯盟破解的戰術體系,會有NBA球隊敢用?

    當時老溫特率領的球隊,不論是華盛頓大學還是西北大學,勝率過五成的賽季並不占多數。

    然而鑒於沙奎-奧尼爾在低位進攻中的威力全聯盟難逢敵手(*),因此實際執行效果也很不錯,只是在戰績上,湖人三連冠已經不如公牛兩個三連冠了。

    (當時全聯盟只有透過駭客戰術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削弱。

    然而由於NBA規則及時修改,導致駭客戰術還不能無限制使用。

    因此,全聯盟只有等著OK組合陷入內耗或者奧尼爾的老化,別無他法)

    *論內線厚度,湖人難逢敵手,縱觀全聯盟,只有雙塔馬刺、鋒線群拓荒者、正常尺寸的國王能夠勉強一戰。如果再比外線厚度,那麽湖人就是名副其實的聯盟第一。

    2005~2011年的洛杉磯湖人版三角進攻戰術體系側重於解放PF[拉瑪爾·奧當/保羅-加素]與SG[高比-拜仁]。

    大加素看似在湖人擔當的是PF,實則很多時候頂替了傷停的安德魯-拜林,擔當的是C。

    因此, 三年兩連冠時期湖人的低位軸心是大加素不變,變化的是他在PF,則PF是低位軸心,他在C,則C是低位軸心

    這就是為什麽當黴體詢問老溫特,湖人準備怎麽打三角進攻戰術體系時,老溫特幹脆表示,我們的球員們會自己 解讀並反應 (read and react)——轉譯過來就是我們的球員會伺機而動。

    與此同時,奧當的主位置是PF,SF與C都只是客串,時間不會超過10% [4]

    也就是說,奧當會與包括大加素在內的C搭檔內線。然而,奧當經常替代PG(戴歷-費沙或喬丹-法瑪爾)作為三角進攻戰術體系的高位發起者,主打內線時經常斷電。

    而三年兩連冠時期的高比,與三連冠時期比起來,他要麽作軸,要麽作為三角進攻戰術體系的終結者,要麽甚至遊離於體系之外作為[自由人」單打(尤其是2009-10與2010-11兩季,體系經常不靈需要高比站出來時)。

    不論三角進攻戰術體系因球員陣容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可是戰績而論,公牛兩個三連冠>湖人三連冠>湖人三年兩連冠,甚至最後以在季後賽階段被橫掃收尾。

    當然,比戰績都只是在主打三角進攻戰術體系的NBA球隊內部進行比較。

    我想表達的是, 哪怕同樣是菲爾-積遜,同樣是泰克斯-溫特,同樣是三角進攻戰術體系,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破綻是越來越多的

  • 公牛王朝雖有波瀾,1992年與1998年一次東半決一次東決均被對手拖入搶七,可是好說歹說,沒有明顯爭議,用實力捍衛了自己的成功,最終兩次成就王朝。
  • 湖人三連冠就開始出現明顯爭議——2000年西決搶七,湖人就差一點打不過拓荒者,G7如果不是高比站出來、爆發,勝負難料,這次好歹還是憑實力說話;2002年西決,更大的爭議出現,湖人靠CP3黑哨才堪堪淘汰國王,這次湖人已經無法憑實力說話了。
  • 湖人三年兩連冠,唯一的爭議出現在2009年西半決,湖人如果用實力淘汰火箭,那麽沒有爭議,可惜湖人透過G1高比撞傷了姚明才使得戰局明朗,這就足夠引人遐想了。
  • 困難版總結

    透過追溯,你會意識到NBA的三角進攻戰術體系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化越來越少、對於對方球隊來說套路越來越容易被猜到,到了最後的2011年季後賽階段,甚至被達拉斯獨行俠在西半決橫掃。

    那麽最後,我們回到問題:

    為什麽NBA戰術裏的三角進攻只有菲爾-積遜玩得轉?

    如果這個問題放在2000年代的任意一年問我,彼時對籃球、對NBA理解還不深刻的我會回答:

    「因為對NBA球員來說,三角進攻戰術體系太深奧了「的扯犢子回答(別笑,當年國內的NBA解說糊弄對籃球、對NBA理解不深的球迷就是這麽說的)。

    可是這題是2024年出的,到了現在,我會回答得更系統一些。

    簡單來說就是這篇回答的簡單版——

    第一、 因為純粹的三角進攻戰術體系積極調動全隊而非個人。 也就是說, 三角進攻戰術體系不單單需要個體學會,而是需要全隊都融會貫通,學習成本太高,不適合全聯盟的大多數球隊這麽打。

    第二、 在三角進攻戰術體系中,占便宜的是球隊陣容占據多數的角色球員,而不是核心球員 ——這一點與NBA強調超強個體的商業聯盟不成文規定先天性相悖。

    而更系統地說法,則進一步展開這兩點:

    對於第一點,舉反例。

    比起三角進攻戰術體系, 高位擋拆 (Pick&Roll)夠簡單粗暴吧?

    因此,高位擋拆早已風靡全聯盟,沒有哪支NBA球隊的戰術板上不包括高位擋拆。

    畢竟它只需要2~3名球員學會即可,剩下的球員在兩翼或底角站著都有可能輪不到他接球,美其名曰拉開空間,實則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在底角抽煙。

    對於第二點,同樣舉反例。

    NBA有沒有核心球員而不是角色球員占便宜的戰術體系?

    有啊,比如以前的馬刺、現在的勇士經常使用的 擋切

    各種UCLA切、弱側擋切在強大的執行力下層出不窮。

    比如這次弱側擋切戰術出現在2012-13賽季常規賽,由東尼-帕克、丹尼-格林、史蒂芬-積遜、提姆-鄧肯、提亞戈-斯普利特5名球員完成:

    再如這篇知乎文章,介紹兩種ULCA進攻在NBA的實際套用(包括馬刺與勇士):

    巧就巧在,馬刺與勇士先後吸收了過去三角進攻戰術體系的優點(站位與戰術),融入到自己的戰術體系之中,使得三角進攻戰術體系在後來的NBA並沒有完全消失。

    傳承
    傳承

    事實上,不少體系強隊都會吸收過去曾經一度盛行並取得成功的戰術體系並加以改造,溫特的三角進攻、卡瑞爾的普林斯頓、老尼爾森的小球、丹東尼的跑轟,我都看到過。

    以上

    參考

    1. ^ Tex Winter, innovative Hall of Fame coach, dead at 96 https://www.nba.com/news/tex-winter-chicago-bulls-assistant-coach-dies
    2. ^ Scottie Pippen, Kobe Bryant among stars paying tribute to late Tex Winter https://www.espn.com/nba/story/_/id/24953570/scottie-pippen-kobe-bryant-pay-tribute-late-tex-winter-twitter
    3. ^ 【轉譯】名字很奇怪,但作用卻很神奇 —— 塞爾特人雙探花經常打的「盲豬」戰術 https://bbs.hupu.com/57499786.html
    4. ^ Lamar Odom https://www.basketball-reference.com/players/o/odomla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