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啊,
中國最強的青訓之一,魯能泰山足球學校,從1999年開始辦,2009年的時候還被足協授予了「中國足球協會青少年培訓基地」。
辦學25年以來,魯能泰山足球學校為山東泰山隊和中國足球輸送了無數人才,也湧現了像韓鵬、周海濱、崔鵬、王永珀、劉彬彬、鄭錚、劉金東、韋世豪等大批國腳:
其次,
同年開始搞的,還有個更出名的足校:
根寶足球基地
作為目前上海海港崇明一期和上海申花99-00年齡段球員的出品方,根寶足球基地為中國足球培養了武磊、曹赟定、顏駿淩、張琳芃、朱辰傑、徐皓陽、蔣聖龍等近20名國腳,輸送超過60位元中超註冊球員——如果沒有寶總,上海灘的兩支球隊在今年的中超怕是取得不了如此的成績。
再擴充套件一點,從高洪波開始,再到範誌毅的申花一期、再到杜威、孫吉、孫祥、於濤的有線02。
「徐根寶」這三個字,
基本上撐起了中國足球的半壁江山。
問題是,
無論是魯能青訓還是根寶足球基地,他們做不到像拉瑪西亞和埃傑克斯那樣全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內的大規模選材,也無法培養出具有先進足球理念的技戰術教練員呀。
以拉瑪西亞為例,
選材範圍不僅僅局限於加泰羅尼亞或者具有加泰羅尼亞血統的人,遠在日本的久保建英也在他們的人才池裏,這種口碑和球探網就不是目前中國足球的體量能夠玩兒的;
其次,
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中國球員去足校基本上等於文化課廢了或者無緣文化課了;而在比較先進的青訓營,哪怕是參加歐洲杯的亞馬爾,起碼也都還是要做作業的。
這種體教上的不融合和青訓足球網絡的缺失就造成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
大量青少年接觸不到足球,自然就無法找到具有足夠足球天賦的人;
第二個問題,
相較於脫產踢球,能讀書起碼選擇更多一點。
更深層次的一點,
上升渠道和保底。
成為職業球員的概率畢竟是非常低的,那麽大多數被青訓淘汰的路人甲乙丙丁怎麽辦?
如果從事足球相關的工作,那麽就業崗位嚴重不足;
如果直接放棄,好像顯得太不人道。
綜上,
與其踢不出來的時候再思考出路問題,不如還是別糾結了,去卷高考吧。
起碼讀書大概率是真的有出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