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樂部解散的原因很復雜,各有各的原因。像廣州隊解散主要就是財政問題,經濟環境不好,之前開銷又比較大,沒有量入而出,加上購買球員薪金開得又高,薪資結構不合理,慢慢的後面就開始衰落了。
經濟好的情況下還可以維持,遇到經濟滑坡、整體市場環境不行,那就是樹倒猢猻散,從此遺忘於江湖。
武漢隊解散也是,既有俱樂部經營、財政方面的問題,也有假賭黑等情況造成的結果。由於球隊受賄行賄,各種醜聞暴露出了各種問題,從而導致俱樂部沒辦法維持營運,多方困境之下導致離開中超。
不管是哪方面原因,這裏面都揭示了一個現象,凡是不按足球競技規律營運的,到最後必然是落得破產、解散的下場。
從國外到國內,無一俱樂部幸免。
21世紀初,意大利的拉齊奧、帕爾馬等球隊都曾遭遇過這方面的困境。最典型的就是帕爾馬,曾經擁有布馮、卡拿華路、圖拉姆、基耶薩、克雷斯波、貝隆等大牌球星,球隊陣容也是非常豪華,可謂星光熠熠。
然而球隊深陷經濟危機,球隊破產,期間將近二十多年時間內一直是遊離於解散的邊緣,換了多個老板也不見起色。
倘若不是後面克雷斯波、盧卡雷利等名宿撐著,靠著對俱樂部的愛繼續維持,自掏腰包幫助球隊解決困境,恐怕帕爾馬俱樂部早已不復存在。
自古到今,凡是花錢、瘋狂投資想讓俱樂部發展,卻沒有合理規劃的俱樂部,下場都不會好。
得像曼城這種才行,既要砸錢,但是也得學會收支平衡,財政、人員管理方面經營得當,才不會導致球隊出現困境。
不過從大部份的情況來看,砸錢成功者是少數,多數還是中道崩阻,結果慘淡。
所以對中超聯賽還有各支俱樂部來說,在經濟環境、市場效應不好的情況下,最好的做法還是腳踏實地,老老實實按照足球的規律去做。
主抓青訓,培養年輕球員,節省薪金和人員成本,大力發展青訓隊伍;與此同時,學會量入而出,以青訓+即戰力去進行發展。
青訓球員想留下的,就好好培養;不想留下又有價值的,向往大俱樂部的,小俱樂部就可以從中獲取轉會費,以開黑店、人才培養的模式來進行發展。
歐洲波爾圖、本菲卡等球隊皆是這種策略。
他們知道自己比不過豪門,但是財政方面又沒辦法跟他們匹敵,怎麽辦呢?就是一門心思搞錢。成績保住聯賽,歐戰且戰且看,能打到哪裏算哪裏。
先把基本盤弄穩固了再說,只要球隊是盈利的,每年都有利潤,就算成功。
其次就看機會,萬一哪年運氣爆棚,歐洲其他強隊集體萎靡,從中偷一兩個歐戰冠軍即可。2004年的波爾圖,就是這種規劃下的受益者。
透過合理的引援、教練還有排兵布陣,最終獲得了歐冠冠軍,實作了跳躍。
成功以後,摩連奴、德科、卡瓦略等人悉數離開,球隊又開始重建,繼續青訓等方式發展下去。
相比金元足球,這種建隊模式是來得慢,榮譽不是那麽來得快,但是他很穩。也許你拿冠軍次數不算太多,但從長遠來看還是挺好的,細水長流,球隊也不會大起大落。
真正好的球隊,我認為就是這種模式。不一定每年非得拿冠軍,什麽歐冠、聯賽雙冠王,杯賽三冠王,似乎年年拿冠軍才是好球隊。
如果球隊能長期繁榮,像中小球隊這種,保證即戰力,但球隊又不失大牌球星,有著良性的發展迴圈,這樣的建隊模式也是相當不錯的。
英超的布萊頓,這幾年就在走這樣的道路。英超冠軍拿不了,那就年年保證中上遊,球隊有誰打出名堂就高價轉賣,保證球隊穩定在英超行列。
假如中超以後各支俱樂部能這麽發展,那聯賽就能變得健康許多,不會再有急功近利的念頭。
至於聯賽體系層面,中國足協該如何管理?大方向要穩健,好高騖遠的事少做。什麽2026年打進世界杯,進入世界杯十六強,這種口號還是不要了。
培養新人,穩定實力,把自己的足球理念、技戰術打法先搞懂,這就夠了,其他不要多想。
路還是要一步一步地走,走得穩方能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