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下外網原文,這裏我需要再定義一下細節:
門將未來不能「連續」持球超8秒
只有加入了「連續」這兩個字,這個規則才有意義。
我看到回答裏有說影響大的,也有說影響不大的。
對於這個事情,我們需要分開在不同場合和條件下去看,才會有影響。
【1】後場出球體系
第一個大家想到的相比就是這個門將參與控球的後場出球體系了,特別是哥迪奧拿流派,門將在後場出球環節下進入中後衛區域,作為接應性出球點參與控球和出球已經越來越常見了。
比方說滕哈赫當初放走表現還不錯的德赫亞,引進奧娜娜;
還有塔子哥在已經有非常不錯的拉姆斯戴爾之後,又引進了西班牙門將大衛拉亞.......
在傳控的球隊裏,單一技術型的門線型門將生存空間也在削弱。
但是即便如此,我個人認為這項規則對於傳控流的後場出球體系 「幾乎沒有影響」 。
畢竟口說無憑,我直接用數據說話好了。
我們就以五大聯賽裏節奏相對最慢的曼城來舉例:
在我們統計球員持球數據當中,有兩組數據其實是比較有意思的。
這兩組數據分別是 「平均連續控球時間(s)」 ,以及 「平均連續控球傳球數」 。
曼城這兩項數據基本就是標桿,這裏的 「平均連續控球時間」 值得是球隊在組織一次跨越區的推進當中所消耗的時間。
跨越區表示的是從防守一區到進攻二區,進攻二區到進攻三區。
我直接上圖說明好了:
這裏按照進攻方向,我表明了紅藍雙方的三區。
這個連續控球我也用藍色箭頭標明出來,大概的意思就是:
當艾達臣和迪亞斯、阿克、和阿坎吉相互來來回回傳球,最終把球傳到更靠前的二區/或者被對方搶截或者攔截為終止的總時間。
曼城的這個數據是18.74秒,在這個18.74秒裏,平均會經歷N個球員的6.25次傳球。
如果拉平均數,那麽就是18.74/6.25 =2.9984
相當於平均每個作為接應性出球點的球員持球時間在3秒左右。
轉譯過來就是,當這個球員持球3秒,他就會把球往其他地方傳/或者被搶截/攔截。
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門將要單獨連續持球超過8秒,即便在最極端的曼城裏也是非常罕見的例子。
所以認為這個規則的改動,對後場出球體系的傳控流幾乎不會有任何影響。
【2】規則針對什麽-規則對什麽打法影響更大?
其實從現有的國際足聯規則改動來看,不論是越位線的越來越有利於進攻球員,還是對防守動作的規範,門將接隊友回傳不能收持球等等,都可以看出一個趨勢——足球的規則正在越來越傾向於更有利進攻的一方。
自然而然,這個規則也是同理。
這個規則真正針對的是——門將拖延比賽時間的擺大巴打法。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門將臥草」行為。
因為只有在拖延時間的狀態下,門將才有可能單獨連續控球時間超過8秒。
而規則打擊的就是這種延緩比賽節奏,對比賽消極的部署。
最後是我自己的個人觀點:
對於這個規則我個人是不太支持的,足球的魅力之一,其實是以弱勝強的偶然性,也就是那句著名的「足球是圓的」。
而本身「拖延時間」就是弱隊在面對強隊當中一種規則範圍內的手段,特別在一些國內低階別聯賽打高級別聯賽的杯賽裏較為常見,比方說足總杯,卡拉寶杯等。
草根逆襲的故事,使得足球更加平民化,使得弱隊也有自己的光輝,有著勝利的可能性和意誌,才有鼓舞人心的激勵人心,走向群眾的根基。
狐貍城奇跡,希臘神話,伯恩奇跡,丹麥童話等等等等,這些絢爛多彩且未知的結果,才是足球的一大魅力。
對於中小球隊,至少在規則上已經束手束腳,規則上已經逐漸偏向於豪門。
這會大大增加豪門有可能的勝率,使得足球的強弱隊之間差距進一步拉開。
雖然對於消極比賽和比賽的連續性和觀賞性來看,是一個出發點,但是對於其規則結果來看,足球正在全面邁向美式體育的商業模式道路上越走越遠,這一點來看,對於足球未來的發展是不利的。
(也有可能是我過於傳統,以及杞人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