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出處:微信公眾號
原文連結:https:// mp.weixin.qq.com/s/eCzr fP2-fc6R2OB3hHkK6A
10年前的12月2日午夜,卡塔爾國王從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手中接過了泰坦杯,同時也接過了2022年的世界杯主辦權。隨後的幾年時間裏,一座座堪稱藝術品的宏偉體育場與豪華酒店,在中東的沙漠與大海之間拔地而起。但沒有人會想到,這些現代建築傑作是由數千名「奴隸」勞工的白骨與血淚澆鑄而成的。而這個故事還要從2013年開始說起。
被折疊的卡塔爾 每年夏季,地處沙漠邊緣的中東小國卡塔爾都會迎來最酷熱的天氣,白天的最高氣溫經常飆升到近50℃。而2013年6至8月的短短兩個月間,四十多名來自尼泊爾的勞工死在了烈日下的工地上。英國【衛報】的一篇調查報告,扒開了這些南亞勞工殘酷生活的一角。
·這份報告援引了尼泊爾駐卡塔爾大使館的內部檔,同時采訪了大量當事人。
這些工人每天要頂著沙漠中的高溫,在條件惡劣的工地上進行近12個小時的高強度體力勞動。而部份工人甚至連飲水都無法得到保障。
·在這種條件下工作是什麽滋味,不用我說,大家想想就能體會到。 當這些每天為建設世界杯場館揮汗如雨的勞工們,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回到居住營地時,等待他們的卻是更為惡劣的居住條件。
距離那些豪華體育館僅僅十幾分鐘車程的地方,就是大片破敗簡陋、缺水少電的勞工營——「劏房」。一般的宿舍中通常會擠進十幾名工人。如果連床都放不下,那就只能在地上睡。
廚房與洗手間合二為一,吃喝拉撒全在一室,蒼蠅橫飛,蟑螂臭蟲成群。
在這樣的條件之下,勞工們的死亡幾乎成了一種必然。尼泊爾大使館提供的報告也顯示,勞工的死因最多的是猝死或心力衰竭。 而卡塔爾官方卻不認為這些人的死與惡劣的勞動環境有關,而認為是自然死亡。 根據當地相關法律規定,未經屍檢解剖只能認定是自然死亡,但只有死於刑事案件或病死的人才允許進行屍檢, 而猝死並不算病死,因此不能進行屍檢。 即便允許屍檢,也沒有人願意在這些死去的勞工身上多花一分錢。按照卡塔爾官方口徑,2013年尼泊爾勞工因世界杯建設死亡185人,2014年死亡194人。 在勞工問題被披露之後的幾年,官方通報的死亡人數幾乎都變成了個位數。 但【衛報】與國際工會聯合會ITUC的調查顯示: 2010年末至2014年初,僅尼泊爾與印度籍勞工的死亡數量就超過了1200人。
工人們用血汗甚至生命換來的薪水卻少得可憐,在這個人均GDP排名世界前十的國家裏,勞工通常每天能拿到的薪金還不到7美元。苦難也不只屬於尼泊爾人。孟加拉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還有其他北非及東南亞勞工也遭受著同樣的命運。更可怕的是,這樣的悲劇在整個海灣地區已經成了一種普遍現象,而這些勞工甚至連逃離的機會都沒有。因為他們被困在了一種叫作「卡法拉」(Kafala)的現代奴隸制中。
二十一世紀的奴隸制 包括卡塔爾、阿聯酋、沙特等在內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國,針對外籍勞工,均使用一種名為「卡法拉」(Kafala)的勞工制度。
·海合會(GCC)成員國均是位於波斯灣沿岸的中東產油國。 隨便看看「卡法拉」的規定,你就知道這套沿襲自伊斯蘭教法的制度是一種徹頭徹尾的勞工剝削系統: 雇主保管勞工的護照,如無雇主批準,勞工不得出境或申請簽證;未經雇主批準,勞工不得更換其他工作,而一份合約通常都長達數年;不得加入工會,不能進入勞動爭議處理常式;未經特許離開工作場所屬於犯罪行為;…… 這種剝削系統,其實就是一種21世紀的奴隸主與奴隸之間的關系。
如果說建築工地上的工人們還能引起關註,那另一群數量眾多的「家庭勞工」則幾乎消失在大眾視野之中,過著更加暗無天日的生活,而她們幾乎都是女性。
·圖源:gulf-insider,「Runaway」 maids increased in UAE during Ramadan 這些家庭傭工完全被排除在勞動法律體系之外,遭受的奴役更加殘酷。超強度、超時長的勞動是家常便飯。以至於這些女傭們感慨 「十幾個小時的工作之後,睡覺是我們唯一的休息」。 肉體上的虐待同樣屢見不鮮,被雇主毒打的受害者數不勝數。
·圖源:國際工會聯合會調查報告。 2015年,沙特阿拉伯一名叫Kasturi Munirathinam的印度女傭因不堪忍受雇主的虐待與欠薪而試圖逃跑,最終被女雇主抓住並殘忍地砍下右臂。
·印度外交部長表示對此「非常不安」。
·一名不堪虐待的傭埃塞俄比亞女傭試圖從7樓逃跑,女主人在一旁一邊嘲諷一邊錄影片 一份關於海灣地區女性家庭傭工的抽樣調查顯示, 24.1% 的女工遭受過各類身體虐待, 47% 的被調查者遭受過性虐待。
·玩隼的闊佬兒們好像不太在乎這些從南亞來的「馬瓦裏」。(圖片來自螞蜂窩) 從2013年至今,有無數媒體與國際組織對勞工的困境進行了報道與調查,但依然沒人說得清究竟有多少南亞勞工在這種異常扭曲的制度中耗盡了生命。 究竟是什麽原因讓一場悲劇持續七年而遲遲不能落幕呢?
海灣與南亞的雙重困境
海灣國家並不是天生的土豪。 在石油資源被開發前,阿拉伯酋長們的財產「用一頭駱駝就可以拉走」。珍珠、乳香和沒藥是他們為數不多能拿得出手的商品。就在20世紀,卡塔爾還曾因珍珠價格大跌而發生了長期饑荒。隨著石油被大規模開發以及幾次石油危機的催化,油價直接飆上了天。海灣國家在短時間內集聚了巨額財富。匱乏的勞動力趕不上油井增加的速度,於是大量廉價的外籍勞工伴隨著黃沙中噴出的黑色石油,走上了這片土地。如今,以卡塔爾為例,在這個240多萬人口的國家裏,外國人比例高達88.4%,而他們中絕大部份是外籍勞工。
·外籍勞工的湧入還沖擊了當地的人口結構。美國中央情報局數據。 享受著石油的紅利,從僱用廉價勞工中嘗到了甜頭的海灣人坐上了慣性的快車。進入新世紀,卻突然發現自己「窮的只剩錢了」。
卡塔爾國民的勞動參與率長期低迷,年輕人寧願拿著大筆政府補貼在家賦閑,也不願意出門工作, 畢竟只要花一杯星巴克的錢,就能讓一個印度人在工地上掄一天大錘,天底下沒有比這更"劃算"的買賣了。 而土豪的錢也不是真的花不完。每年數千億美元的外匯對海灣國家也是一筆沈重的開銷。
·中東地區僑匯流向與金額。圖源: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2011年以來油價持續低迷,面對這種地主家也沒有余糧的情況,勞工們的狀況也就可想而知了。
·圖源: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坐擁石油的海灣國家,如同一個鴉片癮者,試圖擁抱一個現代化的世界,但卻身陷「食利」經濟中無法自拔。 如果說卡塔爾受到了資源的詛咒,那麽阿拉伯海東方的南亞次大陸則受到了人口的詛咒。
·人口超過1億的15個國家,南亞次大陸占據三席,且全部在前十名。美國中央情報局2020年估算數據。 這15個國家中所有與海灣地緣上接近的國家都是其主要的勞工來源地。像孟加拉這樣,只有山西省大小的國家,人口卻有1.6億,比山西的四倍還多。當一片土地上既無法提供充足的就業,又不能種出足夠的糧食,人民唯一的出路只能是背井離鄉。而南亞地區鼓勵出海務工已經是一種國家層面推動的政策。
·尼泊爾勞工、就業與社會保障部直接在官網上提供「外勞」中介服務。
這些勞工賺取的僑匯是重要的外匯來源,更關鍵的是養活了無數留在國內的親人。
想想一家老小,勞工們即使逃離了卡法拉制度,也逃離不了貧窮的宿命。在饑餓與被奴役之間,你以為他們有的選,其實他們根本沒得選。 迫於壓力的海灣國家如今都開始陸續修改法律並承諾逐步廢除Kafala制度,但有些勞工註定只能以另一種方式回家了。
馬爾薩斯主義的幽靈
被沙漠與海洋包圍的阿拉伯半島上,中東遊牧民族一度只能在零星的綠洲之中過活,這些松散而弱小的部落,在漫長的歷史中都無法對外部世界施加影響力。忽然在一夜之間,這些曾經弱小的國家因為上天恩賜的資源,擁有了舉足輕重的國際地位。基辛格曾說:「有史以來,還沒有一個由弱小國家組成的集團能迫使占人類絕大多數的其他國家的人民如此戲劇性的改變生活方式,而遭到的抗議卻如此之少。」
·卡塔爾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貝聿銘大師的封山之作。 沒人會懷疑海灣國家重溫阿拉伯帝國之夢的嘗試,市場也的確打破了印度洋的阻隔,貌似讓勞動力與金錢得到了等量交換,可看來看去,最終買單的好像總是那些數量龐大,又長期處於貧困中的南亞人。對那些南亞次大陸上,成千上萬缺少良好教育的勞工來說,馬爾薩斯的幽靈卻從未遠去。因為他們就是這位鄉村牧師口中那群: 數量遠超工作機會,可以使薪金維持在極低水平的窮人。 簡而言之,就是只要你給他們1元錢,他們就會以五倍於薪金的水平剝削自己。
這些矗立在沙漠之中的建築,從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到豪華的體育場、摩天大樓,這些無疑都是人類工程史的傑作,也是文明的標誌。 也是那些遠走他鄉的南亞勞工們的墓碑。 而在今天,億萬球迷為綠茵場上的角逐與廝殺瘋狂喝彩之時,又有誰能記得這些倒在泰坦杯腳下沈默的南亞勞工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