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80年代的110,到如今的12345熱線,政府開設便民服務熱線已經走過了40多個年頭。政府熱線是連線民眾和政府之間的樞紐,主要目的是受理訴求人的咨詢、求助和投訴等,解決個人或集體遇到的困難。
中國自古就有「登聞鼓」的傳統,目的就是要破除政府與民眾的隔膜,保證下情上達,但這些制度缺乏穩定性、即時性和可靠性。而政府熱線是透過資訊科技聯通起來的,不僅記錄訴辦雙方的意見,也對整個處理過程進行詳細的記錄,實作整個過程的可理解和視覺化,從而明確了各方責任和流程,也提升了效率。
但近年來,不合理、不合規的「越界」訴求也相應增加,讓政府熱線變成了「許願池」。此前多地曬出一批12345熱線接到的不合理訴求,其中不乏非常奇葩的案例。12345熱線日益不堪重負的問題,應該引起重視。
不合規不合理訴求大量增長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長春和沈陽等城市開始建立12345市長熱線,然後逐步擴散到全國各地城市。經過數十年的發展,12345熱線日益成熟,深入人心,形成閉環,取得了廣泛的治理效能。比如,北京市2024年上半年12345熱線受理反映總量1120余萬件,五年半受理群眾和企業反映1.4億件。龐大的數碼反映了政府與民眾之間的密集互動,忠實地記錄了城市各個角落跳動的脈搏。
過去一段時期,為了提高為民服務的效率,讓民眾找得到政府部門,各地城市政府部門都建立起自己的熱線,諸如住建、稅務、市場、環衛等,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幾十根市民熱線。這些熱線架起了民眾與政府部門聯系的橋梁,提供了解決問題的通道,但熱線太多,也讓人迷失在一大堆號碼中,眼花繚亂。
後來,各地政府嘗試探索熱線的歸並工作,將多個部門的熱線整合成全市性的一根熱線,開始了以12345熱線為中心的便民熱線時代。
2021年,國家層面開始推動政務便民熱線的最佳化合並,基本形成了110和12345兩根熱線並列的熱線服務格局。透過將其他非警務或非緊急類熱線歸並到12345熱線,使得12345熱線成為非緊急類訴求的總客服,也進一步提升了12345熱線的權威性,獲得了更大範圍的認可和信任。
但這幾年來,12345熱線中湧現出了大量不合規不合理訴求。目前,從各地城市執行中心看到的情況是,這類訴求的比率通常能達到20%甚至30%以上。如「12345·臨沂正選」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8月,該市12345熱線受理的300多萬件訴求中,不合規訴求達5.3萬件,平均每天200多件。
梳理各地的政策規定可以看到,目前明確或認定的不合規不合理訴求,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
其一,職能外訴求:相關訴求不在12345熱線受理範圍內,須透過訴訟、仲裁、紀檢監察、行政復議、政府資訊公開等程式解決;其二,非法訴求:相關訴求涉及違反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或社會公序良俗,屬於法律法規等規定不予受理的事項;其三,重復訴求:相關訴求已在辦理過程中或按照相關流程已經辦理完畢,但同一或不同訴求人對處理結果不滿意,仍然反復透過熱線投訴,還有對於政策咨詢或服務指南等已明確答復的問題,仍然基於各種原因而反復詢問;其四,無效訴求:屬於不合理的要求或期望,如投訴「理發店剪壞劉海,要求恢復原樣」「想棄養孩子,希望政府接收」等。
「12345,有事找政府」,這句話擲地有聲,代表了政府對人民的莊重承諾,也表達了12345熱線服務於民的勇氣和決心。然而,這句話就跟「有困難,找警察」一樣,邊界和範圍都非常模糊,充滿多義性,很不好理解。「有困難」的「困難」究竟是哪些困難,「有事」究竟是什麽類別或特點的事,缺乏明確的細則和邊界。
因此,12345熱線「有事找政府」的口號,易形成幾乎能滿足無限承諾的期許,似乎是有求必應,無所不能。同時,「辦結率或滿意率100%」等宣傳語,固然是為了展示熱線工作的良好效能,但也為政府無所不能的想象提供了證據。對辦結率和滿意率的考核,則直接推動了一線工作人員疲於奔命,去面對民眾稀奇古怪或無理纏結的訴求,左右為難。
社會治理需要多方合奏「交響曲」
實際上,回過頭去看,110報警電話發展的歷史,也同樣面臨不合理訴求超載的問題。早在1996年,福建漳州110報警服務台曾對社會公開承諾,「有警必接、有難必幫、有險必救、有求必應」,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四有四必」,也被稱為是「16字方針」。這個承諾隨後被公安部向全國公安機關推廣,成為各地110報警平台的標語和口號。
由於110警務平台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很大,很多人都不加選擇地透過110電話來反映情況和問題,期望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和響應。各地都冒出了大量非警務類訴求,使公安部門承受了巨大壓力,甚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安部門的主責主業。隨之而來的就是,很多地方公安系統就逐步刪除或摒棄「四有四必」的提法,努力回歸公安的本職工作。
12345熱線的發展,不僅讓民眾能積極反映個人訴求,也使政府部門加速運轉起來。但是各種不合規不合理訴求,既使得12345熱線訴求超出負荷,也損害民眾的期待,導致相互不信任的結果。
從應對措施來看,為了解決不合規不合理訴求的問題,目前不少地方出台了相關政策檔,以申明12345熱線的職責範圍,明確群眾可提訴求的邊界。具體來看,主要是透過列舉或舉例等方式規定不合規不合理訴求的類別,透過強化工作流程嚴格篩選和過濾這類訴求,透過網絡或媒體等方式讓群眾了解,等等。
這些做法實際上承認了政府權能是有限的,找到了理性對待民眾訴求的合理方法,進而形成了向主責主業收縮的自覺。而對於民眾來說,必須要認識到12345是公共產品,其職責是有邊界和有限度的,需要的是將應該做的事情做好,而不是去做所有的事,因此必須要合理、合法和適度地提出各自的訴求。
12345熱線的發展及其套用,拉近了政府與群眾的距離,形成了兩者緊密互動的穩定機制,尤其是提高了問題解決的效率、政府治理的精準度,可以說是現代政府利用科學技術解決社會問題的經典案例。但正是12345熱線的成功,誘發了不合規不合理訴求蔓延滋長,反而幹擾了12345的主責主業。
說到底,政務服務不能大包大攬,也不是無所不能的。必須盡量摒棄12345無所不能的角色預設和民間想象,防止民眾對於政府熱線不當的期許和訴求。
推進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是實作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需要大力建設法治政府、責任政府和回應政府,提高政府響應民眾訴求的能力。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但社會治理不是政府的「獨角戲」,而是政府、市場和社會合奏的「交響曲」,其中的關鍵是明確不同主體的職責權利及其邊界,實作社會多元主體的良性互動,實作力所能及和適度均衡的治理。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良性互動,更好地發揮政府熱線的作用,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水平。(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