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鐘樓駝俠雕塑原件首秀中國,沈浸式展覽亮相國博

2024-09-13社會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作為今年中法文化旅遊年框架下重要的精品人文交流活動之一,9月12日,「浴火重生——鐘樓駝俠增強現實沈浸式展覽」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將特別展出四尊鐘樓駝俠雕像原件,其中三件首次離開法國出境展出。
展覽現場圖,鐘樓駝俠在2019年4月遭遇大火的景象
此次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鐘樓駝俠公共修復機構、歐萊雅集團及法國Histovery 公司聯袂推出。
「浴火重生——鐘樓駝俠增強現實沈浸式展覽」透過增強現實技術(AR)重建了「數碼孿生」的鐘樓駝俠,以科技的虛擬景象展示藝術的真實之美。觀眾不僅可以親眼見證拿破侖在聖母院加冕的輝煌時刻,探索玫瑰花窗璀璨光芒下的秘密,同時還將了解,在包括中國在內,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專業的專家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這座世界文化遺產重現輝煌的最新進展。
鐘樓駝俠的雕像原件石像怪
石像怪在鐘樓駝俠原位置展示圖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公號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遊年的重點專案,本次展覽特別展出四尊鐘樓駝俠雕像原件(其中三件首次離開法國出境展出),令中國觀眾能夠親眼目睹這些珍貴的藝術品。
展覽現場
自行客製探索路線、互動式觀展體驗
「浴火重生——鐘樓駝俠增強現實沈浸式展覽」位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3展廳,11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在媒體預覽環節得以先睹為快。進入展館後,參觀者會領到一台HistoPad平板,器材可以和線下的實體展物進行互動,讓觀眾獲得沈浸式的AR體驗。
觀眾可以用領到的HistoPad掃描「時間之門」,以此開啟A R 沈浸式的體驗
本次展覽總共有22個實體展物的點位,對應了鐘樓駝俠見證的重大歷史時刻,以及建築和修繕工藝細節。在每個點位上,都會有一個「時間之門」(類似二維碼)。用HistoPad掃描「時間之門」,就能夠開啟AR沈浸式的體驗,走進「數碼孿生」的聖母院。
展覽現場圖, 模型展示鐘樓駝俠在2019年失火後的修復現場
Histovery展覽總監André de Sa Moreira先生介紹說,得益於高自由度的探索方式和多種互動體驗形式,不同背景、不同年齡的觀眾可以客製自己的探展路線,主動發掘聖母院之美的不同側面。「透過A R 增強現實技術,大家將走進一場穿越歷史、跨越時空的文明之美邂逅,領略鐘樓駝俠860年來的文明榮光和新生之路。為了確保HistoPad 能充分還原聖母院的歷史樣貌,平板裏面內容歷經2年雕琢,邀請到8名藝術史、歷史學、神學等領域的專家組成科學委員會對其中的圖片和文字予以把關。」
展覽現場
展覽內容以逆時針方向鋪陳開來,由2019年鐘樓駝俠的意外失火拉開序幕。這場大火蔓延了超過7個小時,熊熊火焰吞噬了教堂原始的屋頂結構和標誌性的中軸尖頂。經過消防隊數個小時的戰役,大火才逐漸平息。在這裏,大家可以看到大火吞噬教堂和消防隊員與大火英勇搏鬥的震撼場景。
展覽現場圖,鐘樓駝俠在12世紀興建時的景象
回首往昔,12世紀初,地處巴黎塞納河中央西堤島上的聖伊天基督大教堂傾圮後,巴黎主教莫裏斯·德·蘇利決定重建新教堂,以與先前的大教堂相媲美。他心目中新大教堂必須挺拔超群,淩越周遭一切建築物。石造的拱頂將有35米高,這種懾人高度在當年是項破記錄的創舉。
彼時,數以萬噸重的原始石材和木料被運至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並逐漸發展成迄今的龐大規模。深約10米的地基,為大教堂梁柱和磚墻的建造埋下堅實的基礎。歷經20年的重建,唱詩堂在大教堂的繁華中心冉冉升起,新的主教宮和主宮醫院也開始在這個宏偉建築群中巍然矗立。
虛擬現實中,鐘樓駝俠的窗花
正如東方佛教中的蓮花,玫瑰在西方文化中同樣承載著豐富的寓意。鐘樓駝俠原有的三扇玫瑰花窗,可在日落時分把夕陽余暉灑入內庭,其最早可追溯到1220年。值得慶幸的是,玫瑰花窗在2019年的大火中得以「幸存」。 這一花窗整體象征著中世紀歐洲民眾的道德和精神領域,其中最古老且體積最小的一扇花窗(西側),直徑不足十米。由著HistoPad中的展示,還可以看到玫瑰花窗的下半部份則是黃道十二宮(內環)和每月對應的農事(外環)。天地兩種歷法的結合也可一窺中世紀時人們的生活節奏。
鐘樓駝俠全球首個增強現實感沈浸式展覽,曾在2022年疫情期間在上海外灘18號久事藝術空間落地。談到今次在國博的展覽與之前有何不同,André de Sa Moreira表示,聖母院在經歷大火摧毀與漫長的修復後,將於今年12月8日重新對外開放。「此前可以說都處在整理恢復階段,這在目前也還是一個進行時。在本次展覽最後的兩個點位上,我們著重介紹了這一過程。而很多新加入的內容,這兩年來我們也會隨時補充進相應的點位中。」
展覽現場
「當年建築聖母院的石匠主要來自采石場遍布的巴黎地區,他們同屬於一個高級技工行會,相互傳授精湛的技藝。而在此次修復過程中,當代的匠人同樣精通石材特性及其組裝技術,某種意義上也傳承了聖母院興建之初那批手工匠人的技藝,不僅重建了聖母院的拱頂,也鞏固了被大火損壞的砌體工程結構。這些介紹在今次展陳內容中都有所體現。」André de Sa Moreira說。
四尊雕像原件首度以平視視角呈現
眾所周知,鐘樓駝俠以其裝飾立面和屋頂的豐富雕塑而聞名於世。這座大教堂擁有數百尊雕像,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及19世紀。本次展覽中,四尊雕像分別來自於鐘樓駝俠興建與修復的不同時代,有在聖母院建成之初就存在的,也有19世紀建築師維奧萊·勒·杜克修復中增加的部份。它們曾高踞城市上空,俯瞰著花都巴黎數個世紀的變遷,過往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只能仰頭遠望,而今則是首次以平視角度呈現在中國觀眾面前。
哥特式柱頭
此次來華展出最年長的文物是一尊哥特式的柱頭。12世紀末,聖母院唱詩堂竣工後,中堂的建設也在13世紀初相繼完成,這尊柱頭曾位於中堂拱廊圓柱上方。雕塑風格采用葉形、卷形和茛苕葉等元素,靈感則源自哥連斯式。自大教堂修復工程開始以來進行的研究已經確定了大約1000 個不同形狀的柱頭,這使得鐘樓駝俠在法國眾多大教堂中脫穎而出。
植物狀頭像特寫
作為法國哥特復興建築的中心人物,建築師維奧萊·勒·杜克(1814年—1897)最有名的成就是為中世紀建築做修護。鐘樓駝俠在19世紀中期經歷了大規模的修復工程,其時,維奧萊·勒·杜克對南側山墻進行了全面重建。來自這一區域的植物狀頭像雕像,體現了他對折衷主義的偏愛,並巧妙地將哥特式風格與古典藝術元素相融合。雕像的構圖細節之精準,也彰顯出這位法國建築師早期作為一位優秀的繪圖員深厚的繪畫功底。
石像怪全景
除了對大教堂進行細致的修復外,維奧萊·勒·杜克在擺脫了修復中世紀古跡的條條框框後,對教堂的上部進行了更加個人化的調整。例如,他用52只怪獸雕像裝飾了塔樓,其創作靈感來自古代神話(地獄三頭犬、蛇妖、獅身鷹首獸)和中世紀傳說(流浪的猶太人),並體現了19世紀中期的人們物件征主義和幻想中世紀的迷戀。對於後世的人們而言,不論是在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名著小說【鐘樓怪人】的書封、插畫上,還是在好萊塢大片【達·芬奇密碼】中,也都不乏它們的身影。
展覽現場,一尊來自南側山墻的石像怪,其創作邏輯與其他怪獸雕像相同,都是為了創造出一個龐大的寓言動物圖景。這種創作邏輯在建築師同時期的其他專案中也有所體現,比如皮埃爾豐城堡。據悉,這尊石怪像在2023年的修復工程中被拆除,並用石膏進行了修補,然後由雕刻家制作復制品模型,復制品現已安裝在教堂上。
滴水嘴獸
鐘樓駝俠的滴水嘴獸同樣非常著名,它們最初的功能是作為大教堂雨水排放系統的一部份,在暴雨傾盆時將雨水引導到遠離外墻底部的地方排出。大教堂擁有200多個大小和形狀各異的滴水嘴獸,均根據維奧萊·勒·杜克在 19 世紀中葉修復大教堂時構思的動物寓言進行了活靈活現的雕琢。可事實上,由於疏於維護,這些滴水嘴獸在近代遭到了嚴重損壞,不得不在19 世紀的大規模修復工程中被大量替換。此次展出中的這尊滴水嘴獸制作於19 世紀中期,來自南側耳堂。由於損毀嚴重,它在2019年開始的修復工程中被拆除並替換。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0月20日。
澎湃新聞記者 王諍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