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鎮新塍,一座承載著厚重歷史和革命榮光的小鎮。新中國成立之前,這裏曾是中共嘉崇桐工委駐地,中共嘉興第一個縣委的誕生地,是嘉興的紅色革命搖籃。時至今日,嘉興地方黨史陳列館還靜靜佇立在小鎮上,向人們訴說著那段難忘的紅色歲月。
1949年6月,嘉興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在秀洲新塍鎮設公安員,自此新塍派出所在這片紅色土地上紮下了根。時光匆匆,75年裏,這個與共和國同行、與新時代同步的派出所一路向前、歷久彌堅,數代民警接力傳承,服務群眾、守護安寧的初心在這片紅色土地上躍動不熄。
近年來,新塍派出所以「火炬傳塍」為黨建品牌,讓革命的火種點亮新時代的火苗,在不斷成長、繼續深耕的過程中,展現出新時代人民公安隊伍的新擔當、新作為,先後榮立集體二等功一次,集體三等功三次,獲得嘉興市先進黨組織、全市公安機關十佳執法示範單位、分局執法質素先進集體、「最多跑一次」示範視窗、秀洲阿芬姐示範視窗等多項榮譽稱號,用實幹擔當譜寫「平安秀洲」社會基層治理新篇章。
一雙「眼」,看過75年歷史變遷
一眨眼,這已經是張其興在新塍派出所的第20個年頭,也是他來到嘉興的第28年。2004年,從部隊退伍後的張其興轉業成為一名人民警察,因為豐富的部隊工作經驗,他被分配到新塍派出所負責巡邏防控、便衣偵查、消防安全等工作。
「零幾年的時候,沒有那麽多監控,也沒有那麽先進的技術,很多的案件偵查都需要靠眼睛、靠腳力。」張其興帶領著6人的便衣隊伍,騎著二八大杠單車每天在全鎮的大街小巷巡邏。一旦轄區內發生盜竊等案件,偵查陷入僵局時,就輪到張其興等人出馬。沒有嫌疑人的畫像,不確定他們的落腳點和去向,人海茫茫該從哪裏找?
他們內建一雙火眼金睛,把二八大杠騎得虎虎生風,與嫌疑人一個對視間就能察覺異常。「嘴上抽著2、30元的煙,身上的衣服卻皺皺巴巴的,大白天還在大街上晃悠,抽煙的錢從哪裏來?是不是值得琢磨琢磨?」一般的扒手、蟊賊,根本逃不過張其興敏銳的眼睛。
隨著近年來警務工作資訊化、智能化的轉型升級,「天眼」代替了人眼,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完善。巡邏民輔警配上了電動車、摩托車、汽車,裝備也在不斷改良,有效提升了防暴處突快速反應能力。
9月12日,新塍派出所抓獲一名涉嫌盜竊的嫌疑人楊某某,楊某從外地來秀洲後,多次盜竊電動車、手機等財物。接到群眾報警後,派出所李中影片工作室迅速調取案發現場周邊監控,釘選嫌疑人身份後,聯動輕裝PTU展開抓捕,最後尋回所有失物。
近年來,派出所充分發揮綜合指揮室核心中樞作用,將指揮排程、影片監控、資訊處理等全流程警務工作充分聯動融合,大大提升了每一起警情處置的效率。同時組建多支專業隊伍,做到24小時屯警街面、動中備勤,開展全時空、線上線下巡查;引入警雲達遠端執法平台、智慧巡防系統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全面掌握轄區治安動態。
不僅如此,轄區的巡防力量也越來越壯大,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源和力量加入群防群治隊伍建設,分類孵化「護塍義警」「小區平安崗」等社區誌願者隊伍。為了提升隊伍的綜合服務能力和專業化水平,派出所還推出社區警校等一系列上門送教舉措,從矛盾糾紛調解、意外急救處理、反詐防騙、流動人口自主申報等與群眾的日常生活關系最密切的事項入手,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一張證,印刻75年服務初心
去年退休的秀洲公安戶籍民警陳劍芬,工作的第一站就是新塍派出所。那是1989年的春天,21歲的陳劍芬從中專畢業後不久,遇上了鄉聘民警招新。她順利透過招聘,成為新塍鎮原洛東派出所的一位戶籍民警。
對陳劍芬來說,20世紀80年代末的戶籍工作,上手並不難,業務量也不大。戶籍工作涉及的主要有「四變」,即出生、死亡、遷入、遷出。「那時整個所裏就我一個戶籍民警,平時還要幫其他同事辦些案件。就每年12月份會忙一些。」
改革開放後,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闖蕩,城鄉之間的聯系越發緊密,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逐步放開政策,進城農民可以繳納增容費辦理藍印戶口,從「鄉下人」變成「城裏人」。1991年起,陳劍芬開始為實際居住在城鎮或在城鎮有相對穩定職業的農民辦藍印戶口。隨後,國家又相繼出台徹底放開「三投靠」等政策,嘉興市開始進行小城鎮戶籍制度改革試點,農民進城落戶的門檻進一步放寬。
2008年10月1日,對很多嘉興人來說,是值得記住的一天,也是讓陳劍芬印象深刻的一天。那天之後,嘉興全市216萬人揮手作別了農業戶口。陳劍芬經手換發新塍鎮第一本全新的【居民戶口簿】,「戶別」一欄,只區分家庭戶和集體戶,再也沒有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區別。
新時代帶來的每一項政策上的微小變化,於每個人、每個家庭來說都可能帶來一場巨變。一本戶口簿、一張身份證,不僅見證了秀洲戶籍業務的改變,也折射出秀洲公安在「放管服」改革工作中的用心用情。戶籍民警「阿芬姐」的那張溫暖笑臉成為新塍小鎮居民心中最難忘的記憶,時至今日也成了整個秀洲公安的服務金字招牌。
嘉興市首個身份證異地受理試點從秀洲出發,跨省遷移戶口實作「一地辦理、網上遷移」……從一張證開始,就像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惠民改革深入群眾中間。「以前需要趕到市區的車管所或者出入境大廳去辦業務,來來回回費時費力,現在好了,家門口都可以辦!」小鎮的居民對此贊不絕口。
一把鑰匙,解開75年和諧篇章
過去不管是小鎮的居民還是廠裏的員工,大多抹不開面子,有什麽糾紛矛盾很少聯系派出所幫忙調解,楊建林回憶說,大概15年前,他還是新塍鎮當地一家私企保衛處的負責人,時不時需要出面調解一些口角糾紛。
2014年,臨近退休的楊建林從私企離職後,成為派出所的一名兼職調解員。「感受最深的就是,大家有什麽矛盾願意說出來了,希望透過法律等途徑盡量為自己爭取權益、發出聲音。」小鎮的居民遇到問題,都願意走進派出所調解室,尋找解決的最佳途徑。
2017年,50歲的老民警曹王明選擇「職務退二線,工作上一線」,來到新塍小鎮當起了一名社區民警。雖然崗位平凡,但曹王明有自己的追求,想要盡可能為群眾多辦事、辦實事。
在每天和轄區居民面對面相處的過程中,曹王明發現與群眾生活幸福感、安全感關系最緊密的其實往往是一些家長裏短、雞毛蒜皮的小事。他站在服務群眾、糾紛調解等工作的最一線,為每一起矛盾尋找對應的「鑰匙」,解開和諧的密碼。
同村的王阿姨和李阿姨養了同一品種的鴨子,放養到外面池塘時,兩撥鴨子混在了一起,一時間難以分辨,兩位阿姨也因此發生了口角。曹王明接到求助後,讓王阿姨在池塘邊餵食,認主的一群鴨子自然聚集到一起吃食,「分鴨子」的問題就這樣迎刃而解。
在日常的點滴累積中,曹王明研究提煉出以「五心四情」為內涵的「鄰家曹阿叔」365調解工作法,並參與編寫【曹阿叔調解故事百例】,為基層調解工作提供了樣本模範。2020年,他還牽頭成立「鄰家曹阿叔」工作室,成為全區矛盾糾紛調解連鎖品牌和全市公安機關治安管理工作孵化基地。
7年來,曹王明共計調解矛盾糾紛590余起,其中疑難復雜糾紛101起,調解成功率、群眾滿意率始終保持100%。由「鄰家曹阿叔」工作室帶出來的調解能手深入新塍乃至全區、全市的矛調一線,隨時隨地為群眾排憂解難。
一場接力,見證75年忠誠守護
「沒想到一晃20年過去了,我又回到了新塍派出所。」再回到初心起航地,現今的新塍派出所所長章巍不由得感慨這份「緣分」。2004年,章巍從警校畢業後來到新塍鎮,成為一名刑偵民警。在那個電腦、手機都是稀罕物的千禧年,他是怎麽辦案的?
現在最簡單的盜竊案,放在20年前,章巍每次去現場勘查都要花費1個小時甚至更久的時間。「現場的每張照片都要留存好,任何細節都不能放過,錯過了一塊灰塵,一點水漬都可能導致和真相擦肩而過。」
最令章巍印象深刻的就是一頁【逮捕通知書】,這是每一位刑偵民警辦理案件時都會接觸無數次的檔。「過去都是手寫的,寫完去分局敲章。」現在直接電腦生成,蓋章、稽核、發送全都線上完成。執法辦案的各個環節打通了,既確保了民警執法行為合法得當,又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辦案效率。
當刑警時,章巍辦理過近千件案件。還曾牽頭破獲王江涇「1998·01·13」命案。「沒有破不了的案,只要一直追,時間會給出最好的答案!」春去秋來,一批又一批的民警用密密麻麻的腳印串聯起通往真相的路徑,為一沓沓待解的案卷畫下句號。
▲偵破王江涇「1998·01·13」命案
今年7月25日,一名潛逃27年的貴州籍命案在逃人員楊某勝在秀洲新塍鎮落網。派出所90後刑偵副所長楊波以及95後青年民警楊嘉川,在偵破案件的過程中功不可沒。他們從一名不知姓名的流浪漢入手,在溝透過程中敏銳察覺出異常,透過審訊攻堅挖出對方真實身份資訊,成功找出27年前的真兇。
▲抓獲貴州籍命案在逃人員楊某勝
不論是20年還是50年,或是75年,一代代刑偵民警一直在「尋找」的路上,「尋找」偵查辦案的最快最準路徑,「尋找」群眾期盼的公平正義。
你可能喜歡
供稿:嘉興公安
覺得好看,請點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