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jasve.com/2024-9/0435a64eeb9ac595d4173ec6f8335c59.webp)
「30年來中國東盟合作的成就,得益於雙方地緣相近、人文相通得天獨厚的條件,更離不開我們積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作出正確歷史選擇。」
——2021年1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時指出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帙恒 周倜
馬六甲海峽,東西方貿易的咽喉要道。公元十六世紀末,原產於美洲的辣椒經由這裏傳到中國,從此征服湖南人的味蕾。
數百年後,愛吃辣椒的湖南人帶著火辣的湘菜走出國門、一路南下;湘菜以令人驚嘆的生命力和不容小覷的競爭力席卷東南亞,給東西方文明交融的馬六甲海峽帶來一股熱辣旋風。
從漂洋過海,到融入當地,湘菜海外影響力如何提升?8月上旬,迎著赤道熾熱的陽光,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來到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探尋湘菜出海的「航行密碼」。
![](https://img.jasve.com/2024-9/a412d078ddcd4ce803c0196cd4dd43ba.webp)
8月4日,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市。本版照片均為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田超 易昂 攝影報道
1.湘菜出海:闖出一個大市場
想要快速直觀地了解一個國家,那就去當地的博物館。
記者來到位於吉隆坡西郊的馬來西亞國家博物館,穿越歷史的長廊,找到了湘菜出海的第一個「密碼」——東南亞人愛吃辣。
博物館內,一艘遠航的帆船模型展示著十五世紀末,來自西班牙、葡萄牙的商人們,將「新大陸」的特產——辣椒,透過馬六甲海峽運往東南亞的場景。
「我們吃辣椒的歷史可比你們湖南人早多了。」馬來西亞華裔導遊林傑夫指著展示窗裏的辣椒粉笑著說。
![](https://img.jasve.com/2024-9/0e6052074771d5f1172a1de6c02d23a3.webp)
8月6日,眾多遊客在新加坡魚尾獅公園參觀。據統計,今年1月至6月,入境新加坡的中國遊客高達145萬人次,超過了去年全年總量。
東南亞人吃辣早、能吃辣。聰明的湖南人發現了其中的巨大商機,懷化人胡夢雲便是其中之一。
位於吉隆坡市中心東南部的普渡是一個煙火氣十足的街區,這裏聚集著眾多風味餐廳、小吃攤和咖啡館,胡夢雲開設的「新洞庭骨煲湘菜館」便坐落於此。
2000年,胡夢雲來吉隆坡訪友,看到當地人愛吃辣,但以香辣聞名的湘菜只在一些川菜館、粵菜館裏當「配角」,便萌生了開一家正宗湘菜館的念頭。
彼時,胡夢雲已經在珠海經營餐館近5年。說幹就幹,這位眼光獨到而行事果斷的湘妹子第二年便帶著6個湘菜師傅落地吉隆坡,為這座城市帶來了耳目一新的香辣滋味。
毛氏紅燒肉、臘味火鍋、芷江血鴨……胡夢雲的湘菜館既擁有傳統中式餐館的溫馨氛圍,又有來自湖南的大廚掌勺,以文化多元交融著稱的吉隆坡,很快接納了這股不一樣的「火辣」。而隨著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大批中國人、中資企業湧入吉隆坡,帶來了餐館的第一批忠實顧客。
「新洞庭骨煲湘菜館」先後開出了3家店,並衍生出「火鳳凰湘西米粉」品牌,許多顧客從孩童到成家立業,又帶著孩子繼續光顧。
胡夢雲帶著自己的「湘菜出海夢」闖出了一片大市場。如今,吉隆坡大大小小的湘菜館超過20家。
而在華人超過七成的新加坡,湘菜的擴張從沿街店鋪深入高樓大廈。
坐落在新加坡市中心商場內的「辛大廚」,是周邊不少中資企業和白領們的「定點食堂」。
「我們主打原汁原味,嶽陽的翹白刁、張谷英村的油豆腐等,都是一路冷鏈發到新加坡,大師傅必須是湖南人。」來自衡陽的老板廖誌強說,一代又一代湖南人紮根新加坡這個「大國小城」,把湘菜做成了中餐出海的「先鋒隊」,讓吃湘菜成為當地人的消費習慣。
![](https://img.jasve.com/2024-9/cf9e12a5fe7ef719960f6dacba27e20d.webp)
8月4日,位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獨立廣場對面的蘇丹阿都沙末大廈。該建築古香古色,是吉隆坡最具代表性建築之一。
目前,新加坡的湘菜館超過30家,其中規模較大的「湘香湖南菜」,已開出12家連鎖店。同時,也有「滋味堂」等主打精品湘菜的預約制餐廳,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
湘菜為什麽會如此火?
「除了東南亞人本身愛吃辣、華人群體大,也離不開新媒體時代行銷手段的推動。」曾組織策劃中國湘菜美食文化節,帶領湘菜走進聯合國、巴黎、悉尼、墨爾本等地的資深媒體人陳勝年說,湘菜的魅力已擴散到流量時代的各個「平行世界」裏。
「我是看TikTok來的,上面的打卡影片看著就特別‘下飯’。」在吉隆坡湘菜餐廳「彭廚」門口,當地人楊品慈邊排隊候餐,邊刷短影片。他告訴記者,在當地年輕人愛用的TikTok、小紅書等社交軟件上,一眾湘菜打卡影片特別受歡迎,「這裏大片紅色鋪陳的裝修風格很特別,我也來拍一個,說不定就火了。」
從零零星星,到燎原之勢,湘菜徹底火出圈了。
2.供應鏈出海:從湖南基地到海外餐桌
「湘菜小炒不是什麽高深的學問,到最後就是食材的比拼。」位於新加坡CBD的農耕記餐廳,今年45歲的農耕記品牌創始人馮國華向記者熱情推銷,「比如你眼前這盤辣椒炒肉,其中的軟皮椒,就是從桂東一路冷鏈運過來,味道和國內一樣。」
![](https://img.jasve.com/2024-9/40a51f35bee82b86e938e8881400b003.webp)
8月4日中午,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顧客在「農耕記」就餐,品嘗湘菜。
桂東,湖南境內平均海拔最高的縣。酷暑時節,這裏平均氣溫只有23℃左右。農耕記招牌菜——辣椒炒肉的「靈魂」辣椒便產自於此。
生長在這裏的軟皮椒當天上午被采摘,一路冷鏈,次日清晨便能到達農耕記深圳總倉,中午就能擺上大灣區的餐桌,而打包裝船出海後,10天左右就能擺到新加坡和吉隆坡的食客面前。
前往新加坡之前,記者在桂東找到了湘菜出海的第二個「密碼」——供應鏈保駕護航。
![](https://img.jasve.com/2024-9/2e5b530ca50a0089282963981c30968a.webp)
湘菜
在1100畝的高山菜園裏,細長筆直的辣椒掛滿枝頭,豐收氣息撲面而來。曾經輾轉貴州、兩廣種菜的「專業菜農」向瑞紅,在兜兜轉轉中相中了這個「高山氧吧」。
這位年過半百的衡陽漢子種得一手好菜,讓同為衡陽老鄉的馮國華慕名而來。
「要種出好菜,空氣、水和土壤是‘硬支撐’。」15歲當學徒,23歲創業,身為資深餐飲人,馮國華忠於食材原味,對食材本身的要求極高,也有著湖南人「霸得蠻」的勁頭。在他心裏,一鼓作氣搭建屬於自己的供應鏈,才能擁有帶著品牌一路出湘乃至如今出海的底氣。
2017年,馮國華將農耕記的蔬菜種植基地落子桂東,從此開啟了一條「寶貝出山」通道。此後,馮國華「訂單點菜」,需要什麽就讓向瑞紅種什麽。
農耕記不僅在桂東建有蔬菜基地,還在衡陽、郴州、湘西等地養雞、養魚、做臘肉,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擁有完整物流出口資質的餐飲企業。
「海外很多夫妻店味道也不錯,但無法實作規模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供應鏈跟不上。」馮國華說,農耕記快速擴張的秘訣之一便是將供應鏈主動權牢牢攥在自己手上,不用擔心被「卡脖子」。
![](https://img.jasve.com/2024-9/467f849217bfc003973a67456c71787f.webp)
8月8日,「農耕記」新加坡店,馮國華在檢查從國內運過來的食材。
手握供應鏈這張「王牌」,農耕記的出海之路突飛猛進。
2023年4月,馮國華第一次到訪新加坡,就一眼相中了距離魚尾獅公園一街之隔的鋪面;10月21日,新加坡的首家餐廳開業;12月,第二家餐廳開業……今年年初,吉隆坡市中心地標敦拉薩國際貿易中心,也迎來了農耕記在馬來西亞的第一家店……
![](https://img.jasve.com/2024-9/bf5409c2d5b7e6bdb67fae0c81ec572a.webp)
8月4日中午,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農耕記」,馬來西亞居民前來品嘗湘菜。
如今,農耕記已經在香港、新加坡、吉隆坡開設10余家餐廳。
湘菜走出去,其供應鏈乃至上下遊產業鏈也同步走出去,這是湘菜出海的制勝一環。
長沙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湖南共出口農產品217.7億元、同比增長21.2%。其中蔬菜出口首破100億元大關,增長42.4%,居全國第二;臭豆腐冷鏈預制菜等產品實作首次出口。
從湘菜出海到供應鏈出海,「湖南味道」乘風遠航,香飄全世界。
3.文化出海:為世界帶去湘味湘情湘韻
牛車水,新加坡多元美食的聚集地,近年來,湘菜館在這裏紮堆開店。
![](https://img.jasve.com/2024-9/a1324e4bc2d0e0237360c2dfbc350781.webp)
8月6日,新加坡唐人街「牛車水」車來車往,熱鬧非凡。這裏,現代購物中心、各色小販和百年老店毗鄰而居,也開設了多家湘菜館,是遊客就餐、購物、觀光的熱門打卡點。
新加坡人吳丹尼是這些湘菜館的常客。「湘菜太讓人上癮了,一個星期不來就很想念。」為此,他特意充值辦了會員卡。
湘菜,作為湖南的重要產業、重要文化符號,正以積極的姿態走向海外,吸引更多的「吳丹尼們」。
2018年6月,湘菜走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向世界展示湘菜之美;2018年11月,湘菜香飄聯合國,一批湘菜品牌火爆出圈;2023年12月,「湘菜澳洲行」美食文化品鑒宴系列活動,更讓湖南美食旋風席卷南半球……
出湘出海,乘勢而上;遠渡重洋,挑戰也隨之而來。
「冷鏈物流建設、湘菜人才培養輸出等‘短板’,是主要制約因素。」馮國華說,以目前的冷鏈技術,湖南的新鮮農產品保鮮期可以控制在一個月之內,但如果發往更遠的北美、西歐等地,如何控制成本又保證菜品原汁原味,是湘菜和物流企業面臨的一個難題。此外,國內廚師前往已開發國家簽證難辦、海外湘菜專業性人才的缺乏,也是不爭事實。
他所說的難題,湖南正在探索解決路徑。
「我們探索教隨產出、產教同行,破解湘菜出海國際化人才短缺的問題。」長沙商貿旅遊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崔德明介紹,2023年10月,學院與英國拉夫堡大學倫敦分院、伯明翰大學學院合作簽約,掛牌成立湘菜產業學院英國分院。學生在伯明翰和長沙兩地學習,共享專業課程資源,實作學分互認,開啟湘菜產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先河。
而高品質冷鏈預制菜的出口,或將有效彌補「湘味」保鮮期短的短板——2023年,湖南預制菜產業營業總收入為124.7億元。省內預制菜專家、長沙理工大學教授王建輝說,找準「湘材」「湘菜」「湘味」的優勢,湖南預制菜出口空間廣闊。
從探索中外合作辦學,到加快預制菜出口,湘菜正以一往無前的態勢加速出海、破浪遠航。
「味道湖南」,香飄海外;「湖南味道」,正被更多人知曉。
「剛來新加坡的時候,很多人還不知道湖南在哪裏。現在只要一說起湖南,本地人第一反應就是,湖南菜好吃。」行走在牛車水這個華人最早落腳的古老街區,已在新加坡生活了17年的長沙妹子吳杉自豪地說,很多本地朋友因為湘菜而對湖南產生好奇,從而進一步了解這個底蘊深厚的省份。
從堅持原汁原味,吸引喜歡吃辣的本地人,到抓住網紅經濟風口,借助社交媒體打響知名度,湘菜正潤物細無聲地融入東南亞人的日常生活,為他們開啟了一扇了解湖南的視窗。
眼下,桂東的高山蔬菜基地,采摘了14袋軟皮椒的農婦郭彩平,得知自己辛苦一天的成果將端上外國朋友的餐桌,從未出過遠門的她感到歡欣鼓舞。而遠在新加坡的湘菜愛好者吳丹尼,正在計劃一趟湖南之行,實地感受湘菜的熱辣與香氣,看看這裏的風土人情。
![](https://img.jasve.com/2024-9/e924b5755a9efb07f7fbb53304e2f5fe.webp)
8月21日,桂東的高山蔬菜基地,菜農在采摘辣椒。
而馮國華也將目光望向了更遠的國度。他憧憬著,到2026年底,自己的品牌能在境外開設門店50家,覆蓋美國、日本、英國、西班牙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以美食承載文化,以文化溝通心靈。遠征的湘菜,是品牌出海,亦是文化出海,為世界帶去湘味湘情湘韻。
【高端訪談】
湘菜,東南亞人民認識湖南的視窗
——專訪亞洲電視控股執行董事梁瑋玶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倜 周帙恒
「湘菜不但好吃,也為中國文化、湖湘文化開啟了一扇窗,讓更多東南亞人民因味蕾的刺激,而激發對於一個地域的興趣和好奇。」8月5日,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亞洲電視控股執行董事梁瑋玶接受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時,就「湘菜出海」給出自己的理解。
湘菜,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但在梁瑋玶的印象裏,過去,東南亞人民對湘菜的認知和理解還很模糊,大多將其歸為「中國菜」「中華料理」。
近年來,湘菜大步走向世界,被各國人民接受、喜愛,身為資深媒體人、美食愛好者,梁瑋玶對此深有感觸。
「的確有很多當地人因為毛氏紅燒肉、剁椒魚頭、辣椒炒肉、湘西臘肉等湘菜,而對湖南這片土地心生向往。」梁瑋玶認為,東南亞是一個極具包容性的社會,各種餐飲品類都能在此找到發展的空間,「這或許就是美食的力量——能促成不同地域文化的相遇,連線不同國度人民的情誼。」
梁瑋玶生長、生活於馬來西亞。今年,恰逢中國同馬來西亞建交50周年暨「中馬友好年」。
「一道道精美、別致、火辣的湘菜,亦是溝通兩國人民友誼橋梁的‘小切口、大橋梁’。」梁瑋玶說,作為媒體從業者,更要積極將這份跨越山海的情誼傳播好。
眼下,梁瑋玶所在的亞視團隊,已將目光投向湖南的美食、人文、歷史……梁瑋玶期待著新的策劃出爐,讓更多馬來西亞國民乃至東南亞地區人民,認識湖南、走進湖南、感受湖南。
對於如何更好推動「湘菜出海」,梁瑋玶也提出建議,比如,透過新媒體平台、碎片化傳播,進一步挖掘湘人湘菜的鮮明個性和文化內涵,讓更多外國人認識湘菜,進而了解湖湘文化。
「美食無國界,可以肯定的是,中國與東南亞地區人民的情誼,將會隨著這一飯一菜、鍋碗瓢盆、人間煙火的聯接,而更親密無間、行穩致遠。」梁瑋玶說。
【記者手記】
「烹香」湖南味,乘風飄四海
周帙恒
置身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市中心,商場及道路兩側隨處可見密集的中國餐飲品牌,蜜雪冰城、霸王茶姬、海底撈、太二酸菜魚、喜茶……行走其間,恍若回到了長沙黃興路步行街。
一周時間,我們深入吉隆坡和新加坡各大商圈,切身感受到中國餐飲品牌出海東南亞,恰逢其時、熱潮湧動,而湘菜企業搶抓出海機遇、加快拓店步伐令人欣慰。
東南亞是海外華人分布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大約3000萬華人華僑在此生活,龐大的華人群體構成中餐在東南亞繁榮滋長的社會基石;而待人熱情奔放、口味熱辣濃重,是東南亞與湖南兩地人民共同的標簽。人緣相親、口味相近,任何一家有野心的湘菜品牌企業,都無法忽視東南亞市場。
然而,相較於奶茶、火鍋等供應鏈相對簡單、專業人員需求量小的品類,湘菜出海極其考驗供應鏈和專業人才組織力。
面對機遇與挑戰,我們看到農耕記等一批探路者蹚出了一條可復制可參考的湘菜出海路徑,相信不遠的將來,湘菜品牌將擁有更加成熟的海外供應鏈和消費環境。
屆時,湘菜這張傳承千年的湖南名片,將乘風而起、飛往更加廣闊的天地,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湖南,進而推動湖湘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相關連結】
中國與新加坡、馬來西亞「雙向奔赴」更便捷
中國和新加坡從今年2月開始執行互免簽證政策。新加坡旅遊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6月,入境新加坡的中國遊客為145萬人次,在外國遊客中名列第一。
2023年,中國與馬來西亞兩國宣布實施互免簽證政策。今年以來,中國遊客赴馬每月均超27.5萬人次,而馬來西亞位列今年中國入境遊第四大客源國。
湖南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統計,2024年7月1日至8月31日,從湖南口岸出入境的內地居民超17萬人次,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是排名前列的出境目的地;從湖南口岸入出境的外國人超14萬人次,同比增長72%,南韓、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是入境人數排名前列的國家,享受免簽政策從湖南入境的外國人占入境外國人總數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