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十三號線二期紀念堂站底板順利封底,全線土建完成83%

2024-07-07社會
近日,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緩緩澆築,廣州地鐵十三號線二期紀念堂站順利封底。截至目前,十三號線二期(朝陽—魚珠)土建工程累計完成83%。23座車站中,14座已封頂;23個區間中,21個已貫通。
車站面積相當於12個標準籃球場
十三號線二期紀念堂站位於東風西路與解放北路交叉口,沿東風西路敷設,整體呈東西走向,車站全長309米,標準段寬23.5米,為地下兩層島式月台車站,埋深達14米,總建築面積約為27600平方米,相當於12個標準籃球場大小。
由於車站位於城市主幹道下方,地面交通繁忙、地下管線繁雜,施工場地非常有限。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對市民出行影響,該站采用「拱蓋法」暗挖施工,首先透過豎井在地下進行開挖,在導洞內施作樁、梁、拱等形成初支拱蓋,在扣拱二襯完成後下挖至中板以下,施作中板及邊墻,待上述步驟完成後繼續下挖至基底,再做底板和中板以下邊墻。該工法在地面以下開挖隧道而不破壞地表環境,能夠最大限度減少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保障市民日常生活不受幹擾。但施工過程中需在地下精確控制開挖方向和支護結構,地鐵建設者還要克服地下水豐富、地質條件復雜等天然障礙,施工難度較大。
隧道安排電瓶車運土 加快施工效率
據悉,紀念堂站車站主體開挖土方累計大約70000立方米,僅有3個豎井出土,施工組織難度大。另外,月台、站廳地質構成不同,開挖參數、開挖難度均有所不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施工過程中創新性地采用分階段出土方式,即在區間增加一組編組列車,將車站土體下放至隧道電瓶車組,由電瓶車組運至盾構井吊至地面外運,大大提高了車站出土工效。
此外,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在澆築後容易形成溫度裂縫等不良病害,影響混凝土的質素和結構的防水效能。紀念堂站在施工中選用符合規定的低熱水泥、嚴控拌合各環節、加強混凝土表面保護及養護等措施控制混凝土入模溫度,防止產生溫度裂縫。同時,嚴格控制每層澆築厚度、間歇時間、振搗方式及加強防水板保護工作,確保混凝土施工質素。
截至目前,十三號線二期(朝陽—魚珠)土建工程累計完成83%。23座車站中,14座已封頂,9座進行土建施工;23個區間中,21個已貫通,其余2個進行土建施工;出入場線已貫通。凰崗停車場進行機電施工,魚珠停車場機電施工已完成。13座車站開始機電安裝及裝修施工。
(註:車站名稱僅為工程暫定名稱,標準站名應以市政府批準公布為準。)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天研 通訊員:馬林輝 崔玉婷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駱昌威 通訊員:馬林輝 崔玉婷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李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