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24年10月4日,黎巴嫩南部提爾地區,以色列空襲現場冒出滾滾濃煙。視覺中國 圖
2024年10月7日,巴以沖突延宕一周年。近日中東局勢發展讓實作和平的前景更加渺茫。以色列與哈馬斯的停火談判事實上已停滯,黎巴嫩真主黨高層接連被殺,伊朗實施報復行動,黎以邊境交火不斷,美國增加在中東的軍事存在。沖突導致加沙走廊超4.1萬巴勒斯坦人喪生,超96萬人受傷,整個加沙深陷人道主義危機。
接下來沖突將如何發展?何時能出現轉折?雙方在停火談判中的分歧點,是否還有回旋的余地?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圍繞相關問題專訪了中國政府前中東問題特使宮小生。
宮小生曾任中國駐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辦事處主任,從事外交工作四十年,長期在中東地區工作,被第三任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稱為「中東通」。宮小生直言當前中東局勢令人擔憂,發展令人遺憾。他認為,以方軍事行動已遠超巴以沖突的範圍,除了想解決加沙問題,其背後還有更多考量。但軍事壓力無法真正解決問題,中東最終必須透過政治解決,實作和平安定。
澎湃新聞:
9月27日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在以色列的定點打擊下身亡;10月1日以色列國防軍在黎巴嫩南部發動地面入侵,納斯魯拉的堂兄、真主黨可能的繼任者哈希姆·薩菲丁身亡。巴以沖突持續一年,以色列為何選擇此時對黎巴嫩真主黨大動幹戈?以軍能透過強勢的軍事行動緩和其北部邊境局勢嗎?
宮小生:
一年沖突中,以色列動員了幾十萬預備役軍人,使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幾乎所有尖端武器,戰爭的規模和沖突的烈度不斷加強,這是以色列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戰爭時長一年,對以色列來講也是史無前例。很多分析家認為,以色列的目標並不僅僅是報復哈馬斯、解決加沙的問題,還有更大、更多的戰略性考慮。同黎巴嫩真主黨的沖突升級,表明這是一場遠遠超出巴以沖突範圍的熱點沖突。
以色列從建國以來,面臨阿拉伯國家的四麪包圍,跟埃及等國實作和解後,解決了東線和南線問題,就剩北邊敘利亞和黎巴嫩。現在以色列要考慮在更大範圍內消除其戰略上潛在的威脅,可能最大的目標是伊朗,要解決伊朗和其支持的像黎巴嫩真主黨等其他一些武裝力量。
但以色列想借助軍事行動緩和邊境局勢,我覺得是不可能的。以色列能動用的軍事手段基本都動用了,再擴大戰爭範圍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澎湃新聞:
真主黨將如何應對以方的襲擊?10 月 1 日,伊朗今年第二次向以色列發射了近 200 枚導彈;4 月,以色列襲擊伊朗駐大馬士革領事館,伊朗對此作出了回應,向以色列發射了大約 300 架無人機和導彈。接下來伊朗還會有怎樣的行動?
宮小生:
暗殺納斯魯拉肯定是一個升級的行動,但是真主黨會不會放棄此前相對克制的態度、大打一場,恐怕還要觀察。
近些年來,以色列和真主黨方面,都在努力發展自己的軍事能力,現在戰爭形態也在發生變化。真主黨是一個黨派,同時又擁有武裝,組織結構非常特殊,有公開的部份,也有秘密的部份。很難說真主黨高層被殺是否會影響到它的軍事能力,如果戰爭升級,真主黨還是有作戰能力的。
不過從以往的經驗看,真主黨雖然立場很強硬,但實際做法非常靈活,一貫是有克制的,跟以色列沖突對真主黨來講不是個好的選項,雙方恐怕還是會保持一種相對來講強度不那麽大的軍事壓力。
伊朗這兩年在中東也非常克制,現在不僅要考慮現實形勢,更要考慮長遠的發展和生存。克制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不排除伊朗采取一些報復行動。但是從根本上看,保持克制態度符合伊朗領導人的判斷。伊朗總體還將繼續保持比較克制的態度。雙方升級沖突的辦法有很多,不一定非得伊朗親自下場才叫報復。
澎湃新聞:
黎以間停火能盡快實作嗎?以色列有意繼續推動局勢升級?
宮小生:
現在停火比較難,以色列自己也承認,唯一能向它施加較大壓力,或者能讓它停手的,只有美國。美國正在大選的關鍵時期,拜登政府現在很難向以色列施壓。對以色列來講,這個情況就是十字路口上沒有交警,它可以闖紅燈。但是在十字路口到底向不向前走,取決於駕駛員的判斷。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知道僅靠軍事手段很難實作目標,但是他需要保持並利用強勢的態度,達到政策和戰略上的目標。
目前很難判斷以色列是否將進一步大規模升級戰爭,或者是把戰火擴大到更寬的範圍。這既不符合以色列利益,也超出了以色列自身軍事能力。特別是美國還在大選的情況下,以色列走得太遠,也不會符合美國的利益。
澎湃新聞:
沖突持續一年,如何看待當前的局面?中東正在全面戰爭的邊緣?
宮小生:
以色列2005年從加沙走廊撤離,把加沙和約旦河西岸地區交給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以後,以色列國內對此一直有不同的聲音。以色列方面既不願意背上養活巴勒斯坦人這樣一個難以承擔的包袱,又希望能夠控制住局勢。這一次巴以沖突為以色列創造了一個新的機會,可以重新審視當年交還加沙的行動。重新評估之後,以色列會采取什麽樣的行動,選項是很多的。
全面戰爭的可能性存在,但是沒有變得更高。各國都不願意看到這個地區局勢失控,實際上都從各自不同的利益和角度出發,采取行動來維護它的穩定,防止局勢失控。對地區國家來說,黎巴嫩、敘利亞、埃及等國家都不願意卷入戰爭。內塔尼亞胡能越早越快解決這場沖突,對以色列的國家利益和人民也是最大的利好訊息。
澎湃新聞:
以方始終強調要清除哈馬斯,其目標能實作嗎?停火談判停滯不前,雙方在交換被扣押人員數量、兩條走廊的控制權等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外交解決還有多大空間?
宮小生:
以色列要爭取到釋放人質,這個是沒有爭議的。關於消滅哈馬斯武裝力量的問題,以色列會極力爭取實作這樣的目標。但哈馬斯是從巴勒斯坦民眾抵抗力量當中發展起來的,不僅有哈馬斯,還有其他的派別,要完全消滅他們是做不到的。
哈馬斯的軍事力量非常有限,只有輕武器和後來發展的一些殺傷力並不大的火箭彈和導彈,要透過這樣一些低劣的武器來控制戰局,特別是應付以色列這樣的對手,是很難的。
目前,以色列一直保持強有力的軍事壓力,哈馬斯的武裝力量和軍事手段已經被大大削弱,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以色列的目標已經基本實作了。哈馬斯難以再發起像去年10月那樣規模的攻擊。但以色列難以完全消滅哈馬斯,也很難在將來杜絕哈馬斯得到新的援助並再次發展武裝力量的可能。
現在巴以談判處於僵局,從雙方爭議的點來看,回旋余地非常小。人質對以色列至關重要,軍事上控制加沙的戰略要點,也是非常重要的目標。將來可能會有新的停火談判提議,但是雙方爭奪的關鍵點也不會少。最終全部釋放人質是以色列不會松口的條件,但是釋放的方式、釋放的時間點是可以談判的。我覺得相比較之下,其他的分歧都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澎湃新聞:
美國能否透過減少軍事援助對以色列施壓?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將如何影響沖突走向?
宮小生:
軍事援助是美國對以色列施壓的一張強有力的牌,過去美國也用過,但以色列和美國的關系非常復雜,美國很難輕易對以色列任意使用這樣一張牌。美國自己反復宣傳,要從中東逐漸脫身,它更希望看到中東能保持一種相對的平衡,希望看到中東局面不失控。
本輪巴以沖突升級時,以色列受到攻擊,美國不得不為以色列月台,提供強力的政治和軍事支持,但總體上,這是不符合美國戰略部署的,如果有人想挑起全面戰爭,美國不會希望這樣的局面出現。現在美國關註的熱點都在大選,難以在國際上采取強有力的外交行動。美國大選之後,有可能會為中東的局勢創造一個新的契機,雙方才會有重回談判桌的可能。
澎湃新聞:
「兩國方案」前景如何?推動巴勒斯坦建國的最大阻礙是什麽?
宮小生: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兩國方案」是最好的解決方案,是公認的努力方向。但內塔尼亞胡非常糾結,如果做此選擇,意味著以色列要做出重大讓步。在以色列處於強勢地位的情況下,做這樣的重大讓步,要爭取以色列國內各黨派還有民眾的支持,這是相當困難的。
巴勒斯坦方面,現在的領導人,像阿巴斯都八十多歲了,隨著時間推移,這一代領導人逐漸結束政治舞台,新的領導人出現以後局面會是什麽樣,現在還很難判斷。我們期盼雙方都能盡早認識到和平是最終唯一的選擇。
推動巴勒斯坦建國最大的阻礙可能是雙方現在互不信任,很多核心問題難以解決,比如耶路撒冷的歸屬、邊境的問題、難民回歸問題、定居點問題等。關鍵在於雙方要能做出走向和平的政治決斷,才能想辦法逐個解決爭議的難點並實作和平。
澎湃新聞:
沖突綿延一年難以化解,有聲音質疑聯合國機制失效,未能有效推動停火止戰,如何看待這種說法?各國應如何推動聯合國更好發揮作用?國際社會對於勸和促談做出的努力有怎樣的意義?
宮小生:
近年來,國際社會,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越來越多對現有的聯合國機制提出質疑。聯合國不能只是大國俱樂部,要代表更廣大發展中國家,這是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都支持聯合國進行改革的原因,是聯合國改革的推動力。
我曾經在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工作過兩年多時間,有過近距離的觀察。聯合國是我們人類社會經過兩次世界大戰之後做出的政治選擇,聯合國憲章是現代國際法和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的一個總結,反映了國際社會維護世界和平的政治意願。
盡管現在對聯合國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很多批評,但是目前為止,聯合國仍然是解決國際沖突、世界安全問題最好的途徑和機制。它的作用強弱,取決於聯合國成員國是否真正支持聯合國發揮作用,只有得到國際社會廣泛的支持,它才會越來越有效。還是要找到一些方法讓更多的國際社會成員的聲音能夠產生影響,而不只是被少數國家所幹涉、操縱。
解決國際問題都是非常復雜、非常困難的,中東問題也是這樣。但是總要有人去推動解決,我們所做的努力就是一種行程的有機組成部份。有些努力短期看上去作用不明顯,這是一個逐漸認識的過程。
比如說巴勒斯坦,各方長期以來呼籲巴勒斯坦內部加強團結,形成一個一致的聲音,才能更好地爭取維護巴勒斯坦整個民族的利益。此前巴勒斯坦各派在北京簽署【北京宣言】。能邀請巴勒斯坦各個派別組織到北京來,坐在一起共商大事,這本身是很不容易的,他們自己都做不到這樣一點。發表【北京宣言】,加強巴勒斯坦的團結,雖然從近期來看,不一定對局勢有直接的結果。但是就像我們在路上又鋪了一塊大石頭,路又向前進了一步,有了這樣一塊大石頭,我們的路就會越來越好,越來越遠。
澎湃新聞:
本輪沖突造成重大傷亡,且不斷外溢,給中東地區和平穩定帶來巨大風險,這樣一場沖突應當引起國際社會怎樣的反思?
宮小生:
從這場沖突中軍事行動的情況看,它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比如哈馬斯,他們采取的攻擊方式和使用的武器,大大超出了國際社會以往對他們的認識。簡陋的武器能夠造成這麽大的破壞,產生這麽大的影響,是國際社會沒有想到的。黎巴嫩發生的通訊器材爆炸事件是全新的一種戰爭形態,足夠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
現在戰爭範圍越來越大,手段越來越千奇百怪,越來越沒有底線。這樣的狀態是國際社會應該高度警惕和堅決反對的。
國際社會還要普遍認識到,我們的和平還是脆弱的,我們生活的國際環境並不是那麽安定,必須對國際上爆發新的沖突、新的熱點有非常高的警惕性,還要做出更多的外交努力來維護難得的、可貴的和平糊穩定。
澎湃新聞記者 王蘊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