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紀馭亞 姜曉蓉
今年10月,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台的【關於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正式實施。【意見】中提到的積極運用「四色碼」分類監管模式,進入更多公眾的視野。
「四色碼」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模式是浙江在國內首創的學校食品安全治理新路徑。簡單來說,就是透過歸集學校食堂食品安全39個風險專案的110個細分指標,動態賦予學校食堂紅、黃、藍、綠「四色碼」。
「此前,學校食安領域存在的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問題發現不及時、傳統監管手段較為單一等問題。」省市場監管局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全省學校推廣使用「四色碼」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模式後,透過全量歸集食堂食品安全風險,並在食堂關鍵點位安裝AI網絡攝影機,對違規問題實作全天候無感監測,確保風險抓取「零遺漏」。
監管部門會根據不同色碼實施差異化監管,綠碼代表信用風險良好,減少檢查頻次,以自我管理為主;藍碼代表穩定可控,保持常規監管頻次,關註其潛在風險;黃碼代表風險預警,觸發線上巡查;紅碼則代表高風險,觸發現場檢查。「四色碼」讓風險精準辨識、智能預警,讓監管無處不在、無事不擾。
作為率先探索這一監管模式的北侖區,前期已在區內學校實施「四色碼」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模式。
圖為「四色碼」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模式在移動端的截圖。采訪物件供圖。
在北侖顧國和中學,這個分級分類監管校園食品安全的「智慧大腦」已經運轉2年。「北侖每個學校都有這樣一個大屏,會匯總學校食堂所有食品安全的動態數據。」該校總務處主任盧海榮舉例道,打菜、消洗、切配、粗加工區、倉庫等學校食堂的各個功能間都有即時監控,同時聯通學校和區市監部門的終端。一旦出現操作不到位或違規行為等,會即時在終端預警並在「四色碼」演算法規則內自動扣分。每個月學校食堂按照細分指標中的得分,會賦予不同顏色的碼。
在盧海榮看來,這個「智慧大腦」不光起到了監管的作用,同時也讓學校的食堂治理更智能便捷。「食堂的防鼠板、餐具消毒、食品留樣等關鍵器材都裝了物聯監測裝置,透過終端進行定時及控制,一旦器材壞了,會第一時間在終端提醒,非常方便。」
更多的學校食品安全治理新路徑,正在各地探索中湧現。2024年9月,杭州首創校園「清膳e家」平台開啟試執行,以數智化手段實作校園食堂更有效管理和更精準監督。
上學日六點多,杭州市學軍中學紫金港校區的食堂就忙碌起來。在學校行政部門的監督下,食材供貨商把當天學校采購的菜品在智能收貨秤上一一稱重,保證「足斤足兩」。智能收貨秤上方有一個網絡攝影機,全程記錄稱重過程,驗收數據及驗收影片同步自動上傳至「清膳e家」平台。
「‘清膳e家’針對各校食堂存在的廉政風險點,透過平台實作預警功能。」杭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預警功能方面,平台設立了招投標管理、采購比對、財務比對、資訊預警、過程監管五個功能模組以及18個預警指標,實作學校食堂采購全流程有效監管。
比如,平台會進行數據上的縱向比對,一旦發現學校當天的采購量過高或價格過高等情況,就會發出預警;平台還設定了食譜模組,學校把當天菜譜制作的原材料及數據上傳至平台,訂單上一旦出現食譜上沒有的食材,也會發出預警。一旦預警值出現異常偏離,學校行政部門會迅速介入核查,第一時間督促整改,同時將書面情況說明上傳至平台。市教育局進行抽查核查,如存在問題將進行批評、約談直至移交紀檢監察部門進行處理。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