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黨的二十大要求「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人民法院認真落實環境保護法預防為主的原則,始終把常態化和創造性開展生態環境法治宣傳教育,作為環境資源審判工作重要內容,努力以法治力量引領美麗中國建設全民行動。最高人民法院設立環境資源審判庭後,加強對生態環境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監督指導,探索建好用好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修復)基地。各地法院根據生態環境保護的規律和需求,在國家公園、自然保育區、人文遺產地等重點區域,因地制宜建設集巡回審判、生態修復、法治宣傳、實踐教育、綜合治理等功能於一體的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修復)基地1000余個,融合發揮審判、修復、宣傳、教育、治理等功能,生態環境法治宣傳教育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在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成立十周年之際,我們深入總結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修復)基地建設成效和經驗,從全國法院推薦的60多個樣本中,評選出各具特色的10個示範性保護基地作為環境資源審判十年成果展示。這10個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修復)基地的設立和利用,涵蓋「從山頂到海洋」不同類別自然環境、生態系的保護需求與特點,集中體現了人民法院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落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要求,一手抓辦案、一手促治理的實踐成果。希望各地法院認真學習借鑒,持續建好用好各類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修復)基地,深化設施開放與利用,更好服務培育弘揚生態文化,推動綠色化低碳化轉型,為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中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十年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修復)示範基地
一、浙江湖州南太湖新區法院一體化生態修復示範基地
二、福建龍巖生態修復司法實踐基地
三、內蒙古環境資源司法保護教育基地
四、新疆哈密鐵路運輸法院司法生態修復基地
五、山西赤泥庫生態修復示範基地
六、湖南嶽陽法院生態環境替代性修復賠償資金使用(野生動物救助)基地
七、湖北花香水岸生態保護司法警示教育基地
八、上海市中華鱘自然保育區中華鱘夢園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暨環境資源巡回審判點
九、河南淅川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
十、河北懷來法院生態司法教育體驗中心及增殖放流司法保護基地
一、浙江湖州南太湖新區法院一體化生態修復示範基地
【基本情況】
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州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深入貫徹「兩山」理念,強化統籌區域生態資源、形成生態保護合力,經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批復同意,湖州南太湖新區人民法院於2019年10月15日在浙江率先對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及相關執行案件實行「四合一」跨區域集中管轄,踐行預防、修復、治理系統性環境保護理念,以司法之力守護綠色生態。同日,湖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湖州南太湖新區人民法院、湖州環境資源司法協同中心共同設立浙江省湖州南太湖新區人民法院一體化生態修復示範基地。
【執行成效】
浙江省湖州南太湖新區人民法院一體化生態修復示範基地的執行模式聚焦「重修復、興業態、促融合、能富民」,構建和完善「1+1+N」一體化生態修復基地執行機制。「1個中心」:以湖州環境資源司法協同中心為載體,全市覆蓋5個分中心,集合縣區公檢法司、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規劃、農業農村等部門力量,實作資訊共享、基地共建、糾紛共調、專家共用、機制共謀、生態共護、人員共訓等八個方面的配合協作,實作基地管理頂層設計。「1個平台」:以「法護生態」整合套用平台為依托。堅持數碼賦能,從前端違法線索發現到後期修復完成為脈絡,以環境資源執法、司法線上協作為抓手,實作全流程線上執法辦案,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體線上協作共享,智能化同步數據分析,實作基地高效協作、智能治理。「N個陣地」:湖州南太湖新區人民法院根據各縣區的生態資源稟賦,分析歷年環境資源案件高發多發領域,因地制宜,在全市建立起多個「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生態保護陣地,形成品牌矩陣,凝聚保護合力。其中,在「兩山溯源」品牌中,有介紹「兩山」理念發展脈絡、司法實踐發展歷程、浙江法院生態司法銘印的「兩山」司法展示館,有被譽為珍稀瀕危物種異地保存庫的森博園生物多樣性保護基地等;在「水韻尚法」品牌中,有保護傳承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湖州市水生態法治展示館,有守護城市綠心的4個濕地公園修復站等;在「司法碳匯助共富」品牌中,有開展林業碳匯、濕地碳匯的老虎潭水庫等5個碳匯修復基地,有「以竹代塑」雙碳實踐基地;在「稻香田園」品牌中,有「稻香法庭」田園牧歌司法實踐基地,有桑基魚塘農遺保護基地等。
浙江省湖州南太湖新區人民法院一體化生態修復示範基地執行5年以來,借助「法護生態」生態保護平台,實作參與部門線上協作17000余次,協調環境資源案件400余件,在基地中開展環境資源案件巡回審判60余件,參與旁聽1800余人次,共同組織、監督完成各類生態修復活動40余次。開展「人文江南·司法守護」文化遺產保護系列活動、「森林法官」普法、「稻香法庭」線上雲課堂等活動累計百余場次,將以案釋法、田間調解、修復執行等活動變為修復性司法理念傳播的「公開課」,實作生態環境司法成果展示、生態文明理念傳播和生態保護法治教育的「三位一體」。該基地樹立示範典型,湖州水生態展示館獲評浙江省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森林法官」工作機制被寫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落實修復功能,補植樹苗1731畝、增殖放流215萬魚尾,實施「碳匯共富」專案,引導當事人認購碳匯38萬余元;培育多個典型案例,其中浙江某環保公司環境汙染案入選世界環境司法大會案例組譯,德清縣某絹紡公司環境汙染民事公益訴訟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釋出的濕地生態保護典型案例;開展普法宣傳,80萬余人次參觀基地工作,環境保護「由點及面」,實作全民參與。
二、福建龍巖生態修復司法實踐基地
【基本情況】
2022年3月,經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指導,福建省龍巖市中級人民法院在龍巖上杭設立福建首家以生態修復司法展示與綠碳機制融合創新為主旨的法復青綠·福建龍巖生態修復司法實踐基地。實踐基地位於福建龍巖國家林業現代科技示範園(上杭白砂國有林場),其中主展區面積約600㎡,司法綠碳基地占地2651畝,集生態修復司法宣教及修復實踐為一體,是龍巖乃至福建法院踐行修復性司法工作和對外展示交流生態修復司法工作的重要視窗。
【執行成效】
實踐基地以「現場講解+修復實踐」為營運模式,突出福建生態修復司法特色,實作「修復司法展示+司法綠碳基地」一體融合,既是司法宣教基地,又是森林碳匯修復基地。截止目前,已接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高校師生等來賓參觀121批次2000余人,受到社會各界高度評價和肯定。
走進法復青綠展廳,循著時間長河、隨著季節變幻,徐徐鋪開「溯法尋源、思想指引、巖法相承、綠色答卷」四個單元,透過一件件紅色生態史料、一樁樁生態司法保護案例、一步步生態司法墨點,向參觀者講述著一代代龍巖法院人傳承紅色基因、牢記諄諄囑托,以法治力量守護閩西山山水水的故事,是八閩大地踐行生態修復司法保護的生動縮影。
來到司法綠碳基地,這是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龍巖市中級人民法院、龍巖市林業局聯合成立的全省首家司法綠碳基地,位於上杭白砂國有林場丘坊片,建設面積約2651畝,並融入院士級雙塔移動通量觀測平台,推進森林司法碳匯數據監測,為等量賠償碳匯損失提供有力技術保障。龍巖法院用技術賦能生態審判,開創碳匯計量與審判融合的司法新路徑,透過綠碳實踐基地的探索,追究每一個森林生態破壞案件的碳匯損害,透過司法修復破壞地的植被,將每案都做成一個個小而具化的「森林碳匯專案」,為碳匯修復提供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樣板,助力實作「雙碳」目標。
實踐基地堅持實體化運作,充分依托華東政法大學、福州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及福建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福建省水土保持監測站等省內外高校及科研單位力量,加強生態司法「技審研」協作,持續輸出具有生命力及生態價值的司法機制,並於2022年創新實踐森林碳匯賠償機制,2023年創設生態環境損害法律風險協同預防機制,2024年創新適用森林生態系服務功能損失賠償及水土保持司法碳匯等多項機制,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為生態龍巖、清新福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司法力量。
三、內蒙古環境資源司法保護教育基地
【基本情況】
2023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施行。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巴彥淖爾考察並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時強調,要打好幾字彎攻堅戰。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位於黃河幾字彎的右上角,是黃河上中遊分界點處,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重點區域。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法治軌域上做好保護治理母親河這篇文章,內蒙古環境資源司法保護教育基地於2023年11月設立。該基地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經濟開發區內,下設荒漠化治理區、植綠復綠區、增殖放流區和工業園區法律服務區,主管機關為托克托縣人民法院。
【執行成效】
內蒙古環境資源司法保護教育基地以「法庭+基地+四區」模式為載體,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綜合治理。2016年1月,經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批復同意,托克托縣人民法院設立內蒙古首個環境資源保護法庭,目前也是呼和浩特市唯一的環境資源保護法庭。2023年7月以來,荒漠化治理區、植綠復綠區、增殖放流區、工業園區法律服務區陸續建成,圍繞生態理念宣傳、生態文化推廣、生態法治教育、生態司法保護四個方面開展工作。環境資源保護法庭和「四區」的建成,為內蒙古環境資源司法保護教育基地開展好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貫徹實施黃河保護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法庭+基地+四區」的執行模式也正式開始。
積極合作共建。先後與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內蒙古大學等5家單位共建實踐教育基地,運用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世界環境日等時間節點,開展主題黨日、觀摩庭審、座談交流、警示教育等活動80余次,以實際行動高標準、高質素推動了司法宣傳工作。近五年來,審結各類涉環境資源案件255件,其中2020年審結42件;2021年審結57件;2022年審結42件;2023年審結82件;2024年審結32件,占近五年來涉環資案件總量的12.5%。
創新修復模式。作為「庭審+黨建+警示教育+實踐教學」的場所,充分發揮「四區」職能作用,與縣司法局、林草局、民族宗教事務局、水務局、黃河水利委員會頭道拐水文站、黃河濕地管護中心等相關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公益組織共同開展荒漠化防治、補植復綠、增殖放流相關活動40余次,以飲用水水質案、非法狩獵案、非法占用農用地案、盜伐林木案、東勝衛故城案等典型案件為契機,將「以勞代償」「異地補植復綠」等替代性修復模式成功實踐,為推進生態修復性司法的標準化、規範化、專業化建設提供了可供推廣的經驗。
研發生態課程。作為宣傳教育的主體,2024年聯合縣教育局簽署【關於共同加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教育協作的框架協定】,在春秋開學之際,以「開學第一課」形式,面向全縣6000余名中小學生講授【「法護生態綠」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保護系列課程】。為更好將教育資源和司法資源整合好,與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生態助夢」研究生講師團進行結對共建,共同探討研發、拓展延伸「法護生態綠」系列課程。透過法院開放日、法治講座、模擬法庭等「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采用「典型案例+現場普法+互動問答」的形式,為內蒙古大學、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托克托縣第四小學等10000余名大中小學生帶去「法護生態綠」課程。
發揮宣傳教育作用。為進一步推進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工作關口前移,發揮主管機關力量,發出了沿黃九省首份生態環境保護訴前禁止令,防治黃河幹道的汙染;為加強對國家級、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前瞻性、預防性保護,簽發了雲中郡故城、東勝衛故城、海生不浪遺址訴後【司法保護令】;為打造「預防+審判+懲治+修復」為主要流程的環境資源審判和宣傳保護教育機制,與中央廣播電視台總台社教節目中心等單位共同攝制【依法治水 共護黃河】第二集還耕護林節目、中國法院「二十四節氣」——大暑·司法護佑土默川平原上的璀璨明珠節目,與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律協環境資源委員會等各類單位開展「黃河保護法宣傳月」、主題黨日、庭審觀摩、座談交流等活動,正在以最堅決的態度、最務實的舉措和最有力的行動,守護托克托生態安全、首府生態安全、北疆生態安全。
近兩年來,內蒙古環境資源司法保護教育基地的相關工作受到多方肯定,被人民法院報、中國審判等國家級媒體刊稿42篇次,奔騰融媒、內蒙古法制報等自治區級媒體刊稿42篇次,青城融媒、平安首府等市級媒體刊稿43篇次。未來,內蒙古環境資源司法保護教育基地將繼續發揚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蒙古馬精神,以更加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做好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為建設中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螢幕障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四、新疆哈密鐵路運輸法院司法生態修復基地
【基本情況】
在天山東部,美麗的巴瑞坤縣境內,廣袤的國有天山林區是自然之美的瑰寶,然而,這片寶貴的綠色家園卻頻繁遭受違法行為的侵襲,導致生態環境遭受重創。2022年5月31日,哈密鐵路運輸法院在哈密鐵路運輸檢察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東部國有林管理局哈密分局協助下,設立了哈密鐵路運輸法院司法生態修復基地,以達到生態環境「異地補植、恢復生態、總體平衡」司法修復效果為目標,打造集生態損害評估、修復方案設計、修復過程監督、修復成效評估及生態法治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平台。該基地位於天山東部巴瑞坤縣境內的林區,占地3000余畝,是新疆首個司法生態修復基地。
【執行成效】
哈密鐵路運輸法院司法生態修復基地由哈密鐵路運輸法院、哈密鐵路運輸檢察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東部國有林管理局哈密分局、中國工商銀行哈密分行共同管理。哈密鐵路運輸法院在審理的環境資源案件中,引導被告人主動承擔異地補植復綠的義務,自願交納生態修復補償金;中國工商銀行哈密分行負責為涉案被告人設立生態修復基金賬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東部國有林管理局哈密分局組織協作單位確定修復方案、進行修復過程監督、評估修復成效;哈密鐵路運輸檢察院對案件審理、生態環境修復、資金使用等進行全流程監督。
2022年,哈密鐵路運輸法院、哈密鐵路運輸檢察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東部國有林管理局哈密分局共同簽訂了【司法生態修復戰略合作協定】和【生態修復戰略司法合作協定】,並制訂了【司法生態修復基地修復資金專項監管實施方案】。2023年6月1日,哈密鐵路運輸法院聯合伊吾縣鹽池鎮寄宿制學校師生在司法生態修復基地內共同開展了「情系天山 生態環境我守護」主題黨日活動,哈密鐵路運輸法院組織學生參觀東天山雲松、落葉松等主要植被分布構成及松樹培育的艱辛,讓大家對維護天山生態建設的重要性有了直觀的體驗。2024年6月5日,哈密鐵路運輸法院與各單位聯合開展「護弓境 保生態」黨旗映天山主題黨日活動。全體黨員在司法生態修復基地進行了幼樹撫育,在白石頭遊客接待中心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活動。
2024年9月,哈密鐵路運輸法院在基地內設立環境資源審判巡回法庭。哈密鐵路運輸法院以「巡回審判+普法宣傳+生態修復」的方式,公開審理一起濫伐林木案。被告人海某、何某自願繳納生態修復基金30000元進行生態修復。該基地共使用生態補償金290000元,補植面積2900畝,涉及補植苗木17700棵、其中雲杉16350棵、落葉松1350棵,樹苗的成活率良好。為新疆天山山脈增添了一抹綠色。同時,哈密鐵路運輸法院利用世界環境日、全國生態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巡回審判4次7人,開展多種形式的普法宣傳5次,發放宣傳資料1000余份,涉及受教育群眾5000余人次。
五、山西赤泥庫生態修復示範基地
【基本情況】
山西赤泥庫生態修復示範基地位於山西省原平市上封村,基地總占地面積1840畝,綠化面積85.5萬㎡(約1282.5畝),於2018年12月開始執行,歷時五年建設完畢。具體過程為:2006年,國家電投集團山西鋁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西鋁業)投入使用赤泥庫,將鋁土礦提煉氧化鋁後排出的廢棄物堆積於此。該庫總占地面積1840畝,總庫容1664.3萬m³。由於長期露天堆放,赤泥表面幹燥以後在風季極易形成揚塵,造成大氣汙染。2014年11月,忻州市環保局環境監察大隊認定赤泥庫刮風存在粉塵汙染,對山西鋁業作出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處以24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2016年8月,社會組織將山西鋁業訴至法院,請求判令消除危險等。經忻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主持,雙方達成封場調解協定,約定由山西鋁業根據赤泥庫的現狀,按照安全生產監督行政部門等國家機關要求及企業相關程式啟動赤泥庫封場工程,五年內完成赤泥庫封場工作。忻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公告依法對調解協定予以確認。案後,忻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即時跟蹤修復進度,主動督促當事人履行調解協定。經數次排滲實驗、3次地勘、3版可研報告、2版安全設施設計,科學論證直到排除所有安全隱患才形成最終修復方案,封場專案於2023年5月15日開工建設,專案總投資約1.3億余元,主要包括赤泥處理及灰渣找坡197萬m³、防滲膜鋪設85.5萬㎡、新建排水系統4套、覆土38萬m³、綠化面積85.5萬㎡。專案於2023年11月15日竣工,並透過山西省應急管理廳安全驗收,調解書內容至此履行完畢。
2024年6月,山西省忻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原平市人民法院共同在修復現場設立「赤泥庫生態修復示範基地」標識。
【執行成效】
山西赤泥庫生態修復示範基地是人民法院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履行生態環境審判職能的成果,設立該基地就是為打造集生態修復、執法辦案、理論調研、法治宣傳、成果展示等功能為一體的環資司法實踐平台,開展多種活動,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提升公眾環保意識。經過五年的修復工作,昔日赤泥庫修復成千畝草場,綠茵成畫,生態包袱轉化為生態價值,成為人民法院持續跟進國內赤泥尾礦庫綜合治理和合理利用的示範樣板。未來,該公司將利用封場後的土地資源開發太陽能、風能、儲能等清潔再生能源專案,產生電能用於企業繼續生產,形成良性迴圈。
六、湖南嶽陽法院生態環境替代性修復賠償資金使用(野生動物救助)基地
【基本情況】
2022年11月,湖南省嶽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及其轄區君山區人民法院在君山區設立生態環境替代性修復賠償資金使用(野生動物救助)基地,探索集中使用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中經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由賠償義務人交納的用於生態環境替代性修復的賠償款,發揮生態環境修復、科研實踐、法治教育、環保宣傳、公眾參與的功能,提高人民群眾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意識。該基地主要工作為野生動物救助,設立在嶽陽市林業局批復設立的野生動物收容救助中心,占地500余畝,其中圍欄救助野生麋鹿場地240余畝,設有鳥類收容救助大型場館及猴子、狐貍等哺乳動物科普宣教救助場館,配備專業救助人員5人,具體實施機構為嶽陽市東洞庭湖麋鹿保護協會。
【執行成效】
湖南省嶽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及君山區人民法院生態環境替代性修復賠償資金使用(野生動物救助)基地采取簽訂委托實施協定,撥付公益賠償資金委托專業野生動物救助機構進行野生動物救助,並向人民法院報送年度結項報告,接受集體審議部門監督的營運模式。嶽陽市東洞庭湖麋鹿保護協會分別於2022年、2024年向嶽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公益資金使用專案申請,嶽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牽頭組織人大、政協機關、環境行政主管部門、誌願者團體、專家等進行專案集體審議,並由轄區君山區人民法院負責具體實施,集體決定撥付共計56.86萬元用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生麋鹿族群及候鳥等野生動物救助和食物補給。嶽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及君山區人民法院與嶽陽市東洞庭湖麋鹿保護協會簽訂了2022年度、2024年度【東洞庭湖野生麋鹿族群及候鳥食物補給專案委托實施協定】,委托期限分別為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0月30日、2024年2月1日至2025年1月31日,透過專案實施,以達到緩解因幹旱嚴重、洞庭湖水位大幅下降、秋冬食物短缺導致麋鹿及其他野生動物死亡的情況,促進受損生態環境修復。專案委托實施期間,嶽陽市東洞庭湖麋鹿保護協會使用專案資金購買玉米、青菜、南瓜、黃豆、精飼料等,並用無人機播種黑麥草,多批次進行野外投食和食物補給活動。2023年救助野生動物163起,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1只,新生小麋鹿3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天鵝、畫眉鳥、猴面鷹、貓頭鷹等30余只,國家「三有」動物100余只,相比2022年的89起,救助增長83%,充足的食物補給提升了野生動物的存活率,提升了東洞庭湖濕地生物多樣性,達到了專案預期的生態保護和修復效果。2024年至今救助野生動物171起,在汛期救助被洪水圍困野生麋鹿12起14頭,跟蹤169頭麋鹿順利上岸,救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天鵝、杜鵑鳥、貉、鷹隼等20余只,救助「三有」動物150余只,野生動物救助存活率達到75%。現今東洞庭湖野生麋鹿族群數量已達到280余只,資金使用對野生動物救助、保護發揮了重大積極作用。2022年至2024年專案實施期間,先後開展了專案審議成員參加基地揭牌,湖南民族職業學院師生100余人前往基地進行環保公益法治研學等活動,接待各級領導、中小學生參觀等300余次,1.6萬余人,發揮了展示、宣傳嶽陽市生態環境司法保護與修復成果的重要作用,也進一步普及了野生動物保護知識,提升了嶽陽生態三張名片「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候鳥的歡歌」的影響力。
七、湖北花香水岸生態保護司法警示教育基地
【基本情況】
長陽花香水岸專案為宜昌市長陽縣重點招商專案,功能定位為「生態保護治理、文化休閑旅遊、休閑農業觀光、康體養生度假」。2021年,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發現該專案實施變形走樣,規劃中的康養專案基本沒有進展,卻以排險及場平名義非法挖山采石,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後相關單位、責任人員均依法受到處理、追責。2022年4月,花香水岸專案環保整改生態修復工程透過竣工驗收,完成整塊土地面積207.9畝的土地平整復綠復墾,坡面清理整形、坑塘回填覆土和場地平整。為保護當地良好生態環境、築牢生態環境安全螢幕障,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法院於2023年3月在花香水岸專案所在地掛牌成立花香水岸生態保護司法警示教育基地,旨在打造集環境修復、法治宣傳、警示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平台。
【執行成效】
花香水岸生態保護司法警示教育基地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宣傳視窗,更是人民法院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沿陣地,凸顯了修復、教育與宣傳的實踐內涵。2023年以來,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借助花香水岸生態保護司法警示教育基地,非週期性開展環保法治宣傳活動,邀請當地企業主體、村民等同上 「法治公開課」;積極組織開展警示教育、普法宣傳教育等活動,為當地企業、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義務人和公眾搭建了普法學習、警示教育、損害修復的嶄新平台。以該基地為基礎,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法院相繼在轄區內國家濕地公園、自然保育區等建立司法保護基地5個,督促恢復林地近4萬平方米,增殖放流魚苗32萬余尾,補植樹木2萬余株。2023年11月6日,長陽縣委、縣政府在花香水岸生態保護司法警示教育基地組織召開生態環保反面案例警示教育大會。
八、上海中華鱘自然保育區中華鱘夢園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暨環境資源巡回審判點
【基本情況】
上海市中華鱘自然保育區緊鄰長江,自然環境優美,中華鱘夢園是上海市中華鱘自然保育區中華鱘救治、繁育、野化、放流基地,也是國寶「中華鱘」的保護方舟,司法保護基地設立在中華鱘夢園。為完善生態環境協同保護機制,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修復實踐工作,共同推進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和長江口生態環境保護,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上海市崇明區人民法院與上海市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於2024年6月4日共同在上海市中華鱘自然保育區中華鱘夢園設立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暨環境資源巡回審判點,協同打造集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修復、生態法治教育宣傳為一體的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發揮引領生態環境保護的示範效應。
【執行成效】
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上海市崇明區人民法院定期梳理環境資源典型案例並聯合制作成宣傳展板,在中華鱘夢園的「長江生命館」展示區巡回展出,向前來參觀的社會公眾普及生態環境保護知識。提供技術支撐,上海市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推薦一名專業技術人員,聘任為崇明區人民法院環境資源技術調查官,為涉及野生動植物保護司法案件的事實認定提供技術支撐。開展生態修復,在中華鱘夢園區域內為野生動植物保護、生態修復執行或替代性修復活動拓展修復場地和專案,共建單位聯合開展野生動植物保護、增殖放流等生態修復工作。開展法治宣教,將中華鱘夢園協作區域作為展示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成效和生態環境保護教育的重要平台,以宣傳展板、圖冊、影片等形式,聯合開展宣傳生態保護科學和法律知識,向社會公眾普及生態環境保護知識。「巡回審判+以案釋法」,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崇明區人民法院可選擇典型案件在中華鱘夢園開展巡回審判,並聯合上海市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聯合開展以案釋法活動,實作「審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定期協調溝通,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總結分析合作共建機制執行情況,及時溝通、協調合作共建的相關事宜,確保司法保護基地長效化執行。
該司法保護基地設立以來,先後在中華鱘夢園開展2場次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成效暨典型案例集中宣傳,向由市、區兩級人大代表、律師代表、專家學者、媒體記者及網絡博主等組成的「法治觀察團」,以及全國人大代表、市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等組成的視察團,集中展示上海法院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成效和典型案例,獲得代表委員和「法治觀察團」成員充分肯定。
九、河南淅川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
【基本情況】
河南淅川位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淅川縣人民法院被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確定為全省集中管轄環境資源案件的18家基層法院之一,環境資源案件上訴統一由鄭州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審理。為透過「府院聯動」機制強化對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區的保護,2024年5月31日,淅川縣人民法院、鄭州鐵路運輸中級法院、河南省生態環境廳、河南丹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育區管理處共同在丹江庫區的核心水源區香花鎮宋崗碼頭設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旨在透過基地為載體加強對水質、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激發社會關註、保護水質,傳播司法協同政府保護水質的故事,擴大司法保護生態環境、呵護一庫清水的影響。
【執行成效】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分為巡回審判辦案點、增殖放流點、補植復綠點、勞務代償點四大部份。巡回審判點采用巡回審判加普法課堂模式,選取典型案件公開審理,邀請群眾旁聽,提升環境資源案件影響力;增殖放流點專為非法捕撈開展生態補償修復而設立,透過增殖放流凈化丹江水質;補植復綠點重在異地補植、受損生態異地補償;勞務代償點突出發揮警示教育作用,引導侵權人從生態環境 「破壞者」轉變為「修復者」。該基地揭碑當日,鄭州鐵路運輸中級法院與河南省生態環境廳簽訂【府院聯動工作框架協定】,現場增殖放流魚苗十萬余尾。該基地執行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強化與行政執法體系的協同,構建環境執法司法聯動互動平台,強化資訊共享促進環境資源領域「府院聯動」;二是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靈活采用「補種復綠」「增殖放流」及「勞務代償」等方式開展補償修復,為生態療傷;三是采取巡回審判與媒體宣傳結合方式,擴大環資審判影響力,營造環境資源司法保護良好氛圍。
十、河北懷來法院生態司法教育體驗中心及增殖放流司法保護基地
【基本情況】
懷來法院生態司法教育體驗中心設立於2021年6月5日,是河北法院首個以生態司法教育為主題的展館。該中心位於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博物館內,由張家口市中級人民法院與懷來縣人民法院共建,布展空間120平方米,總投資額220萬元,集生態理念傳播、生態成果展示、生態法治教育、生態文化推廣「四大功能」為一體,對市、縣生態司法工作及環境保護與建設工作的成就進行動態化、視覺化的采樣整理,充分運用多媒體科技手段,以「司法守護青山綠水,服務兩區生態文明」為主題,打造成為可聽、可看、可觸、可感的展示空間。該中心與設立在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內的法官工作站相輔相成,透過「一站一館」的生態司法宣傳陣地,拓展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廣度和深度,促進全社會法治意識與環保意識不斷提高。懷來法院增殖放流司法保護基地設立於2024年6月5日,位於北京市官廳水庫管理處內,由懷來法院與北京市官廳水庫管理處、北京市延慶區人民法院、張家口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設立,北京市官廳水庫管理處負責日常管理。
【執行成效】
懷來法院生態司法教育體驗中心自成立以來,接待萬余人參觀交流學習,受到了一致好評。懷來法院增殖放流司法保護基地,為科學、規範開展生態修復增殖放流提供了場所,於設立當日開展了首次生態修復增殖放流活動,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構建「案件審理+生態修復+綜合治理」的水庫生態全方位保護體系的有力舉措。懷來法院生態司法教育體驗中心及增殖放流司法保護基地,推動了「懲戒+修復+宣傳」的生態保護實踐,加強了官廳水庫周邊法院、行政機關之間的資訊共享和工作聯動,打造了跨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協作的新模式,促進了環境資源審判跨域司法協作與京津冀生態保護協同發展,進一步提升了環境司法審判法治宣傳教育水平。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