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又見中國藥企赴非洲投資,如何突破歐美藥企與印度仿制藥的夾擊?

2024-09-07社會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陶煒 南京報道

又有中國藥企邁出了赴非洲投資的步伐。9月6日,艾迪藥業(688488.SH)微信公眾號釋出訊息稱,艾迪藥業與中非發展基金、南京藥石科技、尼日利亞菲森藥業達成戰略合作,在北京簽署了【關於尼日利亞新建藥廠專案之戰略合作備忘錄】。

「我們公司的業務主要在兩塊領域,一是HIV(愛滋病)藥物,一是人源蛋白業務,我們在尼日利亞的專案主要是HIV方向,但兩塊業務都會同步出海。」艾迪藥業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中國藥企赴非洲大陸投資已有不少先行者,上海醫藥集團在蘇丹、人福藥業在馬里、復星醫藥在科特迪瓦、東陽光在阿爾及利亞等均已投資建立生產基地。不過,中國醫藥在非洲大陸上的拓展依然面臨不少挑戰。

「歐美藥企在非洲市場深耕多年,擁有豐富的資源和渠道;印度仿制藥企業也在非洲有很大的市場份額。中國醫藥進入非洲市場,需要面對這些強大的競爭對手。」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委副秘書長林先平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艾迪藥業擬赴尼日利亞設廠

根據艾迪藥業釋出的訊息,艾迪藥業與中非發展基金、南京藥石科技、尼日利亞菲森藥業(Fidson Healthcare Plc)在北京共同簽訂了【關於尼日利亞新建藥廠專案之戰略合作備忘錄】。四方將積極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合作推進尼日利亞新建合資藥廠專案。各方同意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享資訊和資源,共同探索西非國家醫藥市場的投資機會,並落實到具體專案層面的投資合作。

四家簽約方中,艾迪藥業創立於2009年,以抗愛滋病藥物為核心發展領域,是國內抗艾滋領域唯一一家擁有兩個國家一類創新藥的高新技術企業。中非發展基金是經國務院批準,於2007年6月設立的中國第一支專註於對非洲投資的股權投資基金,基金規模100億美元。藥石科技(300725.SZ)是全球醫藥研發和制造領域一站式CRDMO供應商,透過自身研發和生產平台為全球合作夥伴提供全方位的藥物篩選、開發和生產解決方案。菲森藥業(Fidson Healthcare Plc)成立於1995年,主要從事藥品和保健產品的生產、行銷、銷售和分銷業務,是西非醫療保健領域的領先企業。

在這一四方合作中,艾迪藥業是主要的推動者。「菲森藥業是尼日利亞當地最大的一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去年我們就已經去做了一些洽談,進行了一些可行性研究,今年是更進一步。」前述艾迪藥業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藥石科技則是主要為艾迪藥業的藥品研發提供服務。「我們只是一個服務商,為我們的客戶做夥伴提供相應的研究和開發生產服務。艾迪和我們一直有合作,他們有些產品在我們這邊做原料藥工藝的升級以及最佳化。」藥石科技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中國藥企赴非洲大陸投資不乏先行者。據不完全統計,上海醫藥集團在蘇丹、人福藥業在馬里、復星醫藥在科特迪瓦、東陽光在阿爾及利亞等已投資建立生產基地,這些企業成為中國藥企赴非開展藥品制劑等產品投資合作生產的代表。 與此同時,華大基因在安哥拉、萬邦德集團在南非、天津永闊在烏幹達、振德醫療在肯雅等也已投資建廠,成為開展醫療器械產品合作的代表。此外,中國有色、中鐵四局、中泰森達、華立集團等企業和個人也已在埃塞俄比亞、安哥拉、贊比亞等國家開展醫院建設等合作。但從整體上看,非洲醫藥市場裏,中國醫藥的市場份額並不算大,仍需面臨歐美藥企和印度仿制藥的競爭。

機遇挑戰並存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非洲擁有約14億人口,占據了全球總人口的12%。然而,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卻承載著沈重的疾病負擔:全球70%的愛滋病患者為非洲人,全球約90%的瘧疾病例發生在非洲,非洲每年新發240萬個結核病例。而非洲大陸約70%—80%的藥品依賴進口,需求大的是抗生素、抗病毒、解熱鎮痛類、抗瘧疾、結核、愛滋病防控等藥物。

盡管非洲面臨如此嚴重的疾病挑戰,其藥品消費總額卻僅占全球市場的2%左右。根據不同來源的數據,非洲每年的藥品消費總額大致在100多億美元至數百億美元之間。不過根據EIU預測,2024年非洲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第二快的地區,2024年世界增長最快的20個經濟體中有12個將位於非洲。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非洲的醫療市場規模可能將迅速擴張。對於中國醫藥企業來說,這將是極為重大的機遇,但想抓住這一機遇並不容易。

「中非醫藥合作面臨著不少挑戰,主要集中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非洲國家營商環境較落後。非洲在公共衛生領域存在醫院、醫療器材等基礎設施不足、專業醫療人員匱乏、醫療衛生投入資金不足等情況。與此同時,非洲國家一直深受選舉動蕩、疫情頻發、恐怖活動和貧困的持續困擾,電力短缺、融資困難、審批程式復雜等軟硬營商環境問題,給赴非開展醫藥合作的企業帶來了不少顯性和隱性阻礙;其次,與醫藥合作密切相關的軟配套薄弱。非洲國家在語種上包括阿拉伯語、英語、法語、葡萄牙語國家,在醫藥產業政策、標準制定、監管準入及產品消費等方面深受前宗主國影響,且各具特色,加之各國醫藥工業發展程度參差不齊,造成非洲醫藥市場總體割裂、分散,雖然已經成立非洲藥品管理局,但藥品監管政策一體化仍處於起步階段,給醫藥投資準入、產品認證、產品銷售帶來了不少困難。配套資金支持也不足,不少醫藥企業在非開展投資合作時,不同程度地存在資金短缺和融資困難;最後是面臨激烈國際競爭。在合作機制方面,美國、歐盟、俄羅斯、日本、印度以及南韓等國家和地區均和非洲建立了峰會機制,均涉及醫藥領域合作,在政策制定、資金投入、專案開展、人員培訓方面對標中方。在市場競爭格局方面,歐美等國的藥品不僅擁有專利技術優勢,更享有註冊、認證及準入便利,非洲高新尖藥品市場基本為歐美等國的產品所壟斷。印度醫藥企業主要透過非政府組織和公立市場招標方式進入非洲市場,西普拉、蘭伯西、印度血清研究所、瑞迪博士等印度公司在英語為母語的非洲國家市場中表現優異,已擁有較完整的供銷網絡等優勢,非洲中低端藥品市場基本被印度產品所占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會長周惠表示。

從目前已有的中非醫藥合作來看,中國出口到非洲的藥品絕大多數是西藥,中藥的占比不到百分之十,中藥面臨的挑戰更大一些。 「中藥在非洲市場的布局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首先,非洲農業生產多為分散小農,農業集約化程度低,導致草藥種植缺乏特色;其次,采收缺乏科學指導,藥材族群數量受到威脅;此外,草藥種植監管體系缺失,非洲大部份國家缺少對藥用植物種植、生產、加工方面的法律法規,導致草藥種植和加工無序。這些都會影響中藥材的質素和安全性。」林先平對本報記者說。

因此,他認為,中國醫藥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和滿足非洲當地患者的需求,包括疾病譜、用藥習慣、支付能力等,這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和時間。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