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8日訊 天白雲常相伴,綠水青山入畫來。近年來,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規劃為引領,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因地、因時制宜,加快推進生態建設,用實際行動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素發展重大國家戰略。行走在初秋的黃河北岸,不難發現,起步區生態建設效果初顯,一幅大美生態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規劃引領 打造現代化田園城市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指出,起步區建設要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即為金山銀山的核心理念,堅定實施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導的策略,系統性地保護起步區內的水系、岸線、濕地、林地等寶貴自然資源,並致力於逐步修復與改善河流水系的生態環境。
自獲批成立以來,起步區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置於首要位置,以科學嚴謹的態度推進生態保護和治理,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基本原則,全面彰顯並強化區域發展的生態底色,為黃河新城高質素發展奠定基礎。
具體工作中,起步區以「新時代現代化田園城市」為總目標,以規劃為統領,堅持因地制宜、保護為先,結合不同建設階段的特點,把能綠的地方先綠起來,為遠期塑造生態格局安全韌性、生境多樣、大美田園與城鄉共融相映的田園城市打下堅實基礎。
全面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最佳化城鄉空間布局,起步區形成一體化的發展格局。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起步區註重城鄉風貌的全方位、全要素提升,以特色為引導,實施精細化管理和控制,共同繪制起步區「城在園中、鎮在林中、村在田中」的新時代田園城市城鄉融合宏偉藍圖。
藍綠空間占比達到70%以上,這是新區建設之初便定下的剛性約束。行走在起步區,以廣袤的農田林地為基底,阡陌縱橫的現代水網連通的郊野綠地、郊野公園、城市公園、口袋公園形成組團式生態斑塊,橫向的黃河生態風貌帶、徒駭河生態風貌帶,縱向的大寺河、青寧溝、邢家渡引黃幹渠等綠色生態廊道,串聯各生態斑塊,形成大河景觀、綠色都市向田園沃野梯度延展的城市生態格局。
生態優先 創造宜居美好新畫卷
秉持生態優先理念,在緊密實施中,規劃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近日,濟南起步區黃河生態廊道防護林及苗圃工程(濟南黃河大橋至鳳凰路黃河大橋段)二期施工專案竣工驗收,起步區重點建設的黃河生態風貌帶已經基本成型。該專案盡量保留了黃河北岸現有淤背區及堤外整體自然景觀風貌,一期專案於2022年11月開始施工,去年9月完工,目前已經完全對市民開放。
「三年來,我們完成從黃河大橋至鳳凰路黃河大橋段,約11公裏的黃河生態風貌帶建設工作,初步建立了連續的黃河淤背區防護林帶,對黃河沿線的龍湖濕地、鵲山等重要的生態節點,進行環境提升,有效地改善了黃河沿線的生態環境。」起步區建設管理部工作人員崔仁澤說。
該風貌帶不僅進一步提升環境風貌,還提高了綠地防風固沙能力,有效地降低了灘區及淤背區春、冬季揚塵。同時,相關部門以水域、林地、城市綠地等空間為載體開展全域增綠行動,實施國省道、高速公路、高鐵沿線防護林帶建設,累計開工生態保護類專案60余個,全區綠地面積達258萬平方米,全區植被覆蓋狀況總體呈改善趨勢。
作為黃河下遊生態廊道的重要組成部份,黃河灘區擁有豐富的濕地生態資源。在鵲山水庫、龍湖濕地、沈砂池等地,處處可見天鵝的身影。每年冬天,在鵲山水庫沈砂池,都會有遠方的客人——西伯利亞大天鵝如期而至,這些客人已經連續20多年在此越冬。如今,這裏集聚著大天鵝、羅紋鴨、秋沙鴨、東方白鸛、白鷺等來自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二十多種珍稀鳥類,而它們,還在不斷呼朋喚友,共同描繪著黃河濟南段水鳥翔集的生態畫卷。
加大治理 將生態融入日常生活
起步區在汙水處理廠、垃圾轉運中心等建設過程中煞費苦心,綜合考慮片區內的服務人群,深化生態場景套用,將其打造成為趣味休閑、科普教育、樂活康養等多功能於一體的主題公園。
走進崔寨再生水廠,很難不為眼前的一切震驚。辦公樓前,植被郁郁蔥蔥,一汪澄凈的潛流濕地分布其中,如果不是工作人員介紹,根本看不出這是一座隱藏在地下的再生水廠,地面部份儼然就是一個開放式公園。
據悉,該專案自開工到封頂僅用了4個月時間,重新整理了地下汙水處理廠建設速度。北京首創生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該專案建設和營運單位,公司營運副總經理李誌表示,再生水全地下處理,不僅可以減少占地面積,同時能減少噪音和異味影響,具有環境友好的特點。
年初,山東首座半地下多功能生活垃圾分類轉運中心專案進入試營運階段,專案位於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崔寨街道,每日可壓縮轉運生活垃圾400噸。據悉,專案還同步配套建設了數碼城管、環衛與垃圾分類宣教中心及其它附屬設施。本次試執行主要為大件垃圾拆解分揀器材和裝修垃圾拆解分揀器材,器材采用有效的隔聲降噪和防塵措施,避免執行生產中對周邊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起步區綜合執法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裝修及大件垃圾處置一直是城市化行程的難點,也是城市執行管理的焦點。透過規範對大件及裝修垃圾的處理,不僅可以解決市民的燃眉之急,更能夠有效避免亂扔亂堆垃圾,有助於打造整潔有序的城市環境。
水是生命之源、生態之基,同時也是生產之要。起步區加強河道綜合治理,實施大寺河、青寧溝、會展南路青寧溝支溝等河道綜合治理,開展齊濟河、牧馬河清淤工程,適時啟動水網連通補水工程。在河道建設滿足相對應的防洪排澇標準的前提下,開展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治理、水景觀營造,充分發揮河道防洪排澇、雨水調蓄功能,恢復退化的水生態,修復惡化的水環境,做好現有水網生態護岸修復,全力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
閃電新聞記者 馮宜雯 吳政宏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