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潘朝陽:我們該如何為鄭成功的復台功業正名?

2024-09-05社會

不斷有新的考古發現和研究證明兩岸深厚的歷史聯系,大量史書和文獻記載了中國人早期開發台灣的情景。

2024年適逢鄭成功誕辰400周年。1661至1662年,鄭成功東征,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台灣。數百年來,他一直作為民族英雄被兩岸同胞傳頌。

當島內大肆推行「台獨史觀」,鄭成功的民族英雄形象開始「變味」。他成為一些人口中的「外來者」,甚至「殖民者」。值此誕辰紀念,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榮退教授、中華奉元學會(奉元書院)理事長潘朝陽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梳理「開台聖王」鄭成功生平,為其拒止殖民侵略、保全領土完整的復台功業正名。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1

記者:台灣同胞百年來尊奉鄭成功,為什麽會封他「開台聖王」的名號?

潘朝陽: 鄭成功於1661年領軍來台,對占領台灣的荷蘭侵略者展開反擊。1662年初,荷人投降並離開台灣。鄭成功收復了中國先民早已墾居且屬於中國轄地的台灣。台灣民眾感念其功德,尊奉其為「開台聖王」。

8月24日,遊客參觀台南延平郡王祠。延平郡王祠建於清同治年間,奉祀鄭成功及其部將。今年是鄭成功誕辰400周年,當天有台灣民間團體在此舉辦祭典。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不斷有新的考古發現和研究證明兩岸深厚的歷史聯系,大量史書和文獻記載了中國人早期開發台灣的情景。三國時期,吳人沈瑩所著【臨海水土誌】留下了關於台灣的最早記述。隋朝政府曾三次派兵到時稱「流求」的台灣。宋元及以後,中國歷代中央王朝開始在澎湖、台灣設治,實施行政管轄。明朝以來,更多閩南、粵東百姓出海並與台灣居民展開貿易。再後來,清朝逐步在台擴增行政機構,設立隸屬福建省管轄的台灣府,後又改設台灣為行省,台灣成為當時中國的第20個行省。

在不短的歷史時期,大陸居民漸次入台墾辟、定居,建起聚落。其中有一規模甚大的航海商貿集團,由顏思齊和鄭芝龍相繼統領,於台灣雲嘉地區開展海上商貿、軍戰及陸上農耕墾辟。這是鄭成功復台功業的歷史先聲。

今天島內的「去中國化」教育及宣傳中聲稱,「鄭成功入台驅荷,中國人才開始進入台灣,在此之前,台灣是荷蘭入主的東亞航運路上的大島」。這樣的說詞顯然是刻意扭曲「開台」之意。

「開台聖王」的「開台」,並不是指大陸人作為「外來者」抵達台灣,也不是指鄭成功「殖民台灣」,而是說國家的行政體系、文明體系又在台灣復原,是對中國歷朝歷代對台灣的擁有和管治的繼承、恢復和延續、光大。「開台聖王」尊崇地位的本質在於,鄭成功收復台灣是「奉明正朔」,有結構、有組織地在台開展國家統一和社會治理工作。跟隨「開台聖王」而來的,是一整套包括行政、官吏、軍隊、儒士及工商農漁等在內的完整社會機制,也是國家文明體系在台灣的光大和發展。明鄭隨後在台設府立縣,推展漢式農耕,發展海上貿易,鼓勵移民開墾,推行儒學。

2

記者:可否進一步闡釋,國家文明體系是如何在台灣光大的?

潘朝陽: 鄭成功擊敗荷蘭侵略者後不久便去世了,但他對台灣建設的功績是有跡可循的。其最大貢獻是將台灣建設成為一個禮樂之土。


2022年10月,由閩台歷史文化研究院、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和福建師範大學閩台區域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開辟荊榛 復我寶島」紀念鄭成功收復台灣360周年主題文化展在福州舉行。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鄭成功及其後人、儒臣皆在台施行了孔子春秋精神的儒家德教。史學家連橫在【台灣通史】中提到,追隨鄭成功東渡台灣並在台生活、從事文教誌業的人,「未有名聞者其數不下數百」。經過這一群推展地方儒學的儒士努力,台灣很快就成為孔孟道統、禮樂文教興盛的中國地方。

鄭成功的一位大臣名叫陳永華,是漳浦儒士。他在今天的台南建立起台灣第一座文廟和太學。台灣人從此更重視培養自己的儒士,尊崇儒家倫理、忠孝節義的台灣政治社會也就此推進、展開。

3

記者:鄭成功收復台灣對於當時的中國而言,貢獻在何處?

潘朝陽: 總結來說,鄭成功拒止了帝國主義的侵台而保全了中國的東南屏藩。

具體而言,明朝是中國人航海貿易發達的時代,同時也是歐洲人海上商業資本、殖民主義逐漸向東亞擴張的時代,東亞也就此成為殖民帝國的商貿、侵略地區。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台灣正好位於大陸和大洋的交綏點,也是東北亞和東南亞互通交流的必經之地,加上島上的自然資源豐富,正是商貿帝國主義覬覦的地方。

除荷蘭外,西班牙、葡萄牙都曾嘗試入占台灣並對其進行殖民統治,甚至彼時的日本也已對台灣垂涎不已。風起雲湧之際,如果不是鄭成功,台灣很可能將長期淪陷為海上霸權的殖民地,中國東南海陸也將出現大缺口,國防戰略區位上則會形成脆弱的罩門。對照甲午戰敗,清朝將台灣割讓給日本,透過歷史鑒照,才能真正明白鄭成功復台對於維護中國主權及領土完整的貢獻。

4

記者:紀念鄭成功對於今天的兩岸關系有何價值和意義?

潘朝陽: 民進黨當局實際也在「紀念」鄭成功,但是變了味。他們要麽將其視作所謂「在台獨立政權」的代表人物,要麽把鄭成功看作一位「入台」或「來台」的「外來者」形象。不管哪種視角,他們都在企圖利用鄭 成功這位民族英雄,割裂台灣與大陸之間的歷史聯系,抹殺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的歷史和法理事實,以幫助其進一步建構所謂「台獨史觀」。


2016年12月,鄭成功祖地福建南安石井鄭成功廟的「護國天尊延平王」神駕抵達台灣開始巡遊會香,首站駐駕台南鄭成功祖廟。圖為工作人員為神駕系上寶劍。中新社記者 劉賢 攝

據我了解,大陸紀念鄭成功誕辰及復台的新聞訊息在台灣是被壓抑的。我分析,其原因在於,民進黨當局不遺余力地「去中國化」,而宣揚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歷史功業對於「台獨史觀」的推行來說是一道致命傷。

此外,民進黨當局今年大肆舉辦各種活動,紀念所謂「台南400年」,也就是在鄭成功出生的這一年,荷蘭人侵占了台灣並在今天的台南建城。當局此舉是在「肯定」及「歌頌」荷蘭人在台進行的殖民事業,所謂「紀念」其發端,為的也是徹底截斷台灣的中國臍帶,以台灣的被殖民歷史為榮。

提到台灣歷史,不能不提鄭成功。讓青年一代真正地認識鄭成功,將幫助他們深刻地認識台灣。「台獨」欲手執荷夷之刀「弒殺」鄭成功,身為中華民族的台灣人乃至全體中國人,絕不可容忍。紀念鄭成功誕辰400周年,也追懷鄭成功復台362周年,兩岸中華民族必須共同努力來推動融合發展並促進和平統一。

受訪者簡介

潘朝陽,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榮退教授、台灣中華奉元學會(奉元書院)理事長、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曾任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主任、東亞學系創系主任等,著有【明清台灣儒學論】【時代憂患與國族思維】【儒家台灣】【甲辰儒學論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