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增強網絡媒介生態的法律治理

2025-01-06社會
作者:吳敬南(中共泉州市委黨校副教授)
當前,互聯網已經融入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變著社會執行方式。然而,互聯網的匿名性、跨地域性以及資訊傳播的迅速性等特點,為互聯網違法犯罪提供了便利,諸如網絡詐騙、侵犯著作權等問題層出不窮,給網絡空間的法律治理帶來了重重挑戰。
此外,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廣泛套用,網絡空間治理的法治化需求日益凸顯,亟須構建一套相對完整的規制體系,以防控網絡空間治理風險、規範網絡空間治理行為。因此,推進網絡媒介生態空間的法律治理,不僅是維護網絡空間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份。
防範演算法被濫用
在新時代背景下,網絡生態治理面臨新的挑戰,如資訊繭房的閉塞、數碼異化的風險、演算法歧視的隱憂等,嚴重威脅著網絡空間的和諧與穩定。在此背景下,創新治理模式、實作技術與法治的深度融合,成為當務之急。
首先,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創造無限可能,也會帶來未知風險。因此,相關部門應時刻關註技術的快速發展,緊跟其步伐,及時將新技術納入法治監管範疇,建立起一套融合技術、倫理與法治的法律法規體系,確保技術發展與法治建設同步推進,以便為網絡生態增加堅實的防護。其次,針對演算法這一網絡生態中的關鍵要素,相關部門應根據其獨特的執行特征,量身打造監管制度,透過精細化的監管,有效防範演算法被濫用,保障其安全、公正地服務於社會。同時,相關部門也應鼓勵行業自律,督促企業制定並執行高標準的技術規範,以此填補法律因滯後性而留下的監管空白。最後,技術與法治的融合,不僅是對傳統治理模式的革新,更是對網絡生態未來發展的深遠布局,相信在技術與法治的雙重護航下,定能構建出網絡生態新防線,使網絡生態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高水平法治建設,要求相關部門和人員盡快構建起適應新時代需求的網絡權益保障法律制度,不斷完善網絡生態治理的法治規範體系,為網絡生態築起一道堅固的防護墻。在這一過程中,既要確保法律的嚴謹性和權威性,又要兼顧網絡的開放性和創新性,這樣才能實作法治與網絡的和諧共生。
倡導多元共治的治理體系
網絡生態環境治理,非一日之功,非一力之成。相關部門應大力倡導多元共治的科學治理體系,以政府為主導,公眾、企業與社會組織齊頭並進,共同繪制良性網絡生態的宏偉藍圖。
政府作為主導部門,需精準把握節奏,適度介入企業的網絡平台治理,為企業合理發展提供一個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在這一過程中,相關部門應緊密關註各方面的動態,緊盯各大互聯網企業和平台的市場經營行為,確保其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承擔起數據安全與使用者私密保護的重擔。對於試圖透過不正當競爭或壟斷行為來謀取私利的企業,政府應堅決出手,利用法律武器,遏制其不正當的企圖,維護互聯網市場的公平與正義。
公眾不僅是網絡生態的直接參與者,更是不可或缺的受益者,公眾的力量在網絡空間治理與最佳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充分激發公眾的潛能,使其在網絡生態建設中發揮最大效用,相關部門應當積極采取措施,鼓勵並引導公眾深度參與到網絡治理的各個環節中來,讓公眾真正成為網絡生態的忠實守護者與積極塑造者。
企業與社會組織作為網絡生態中的重要一環,同樣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企業需要嚴於律己,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不斷強化內部管理,努力提升產品與服務質素,以實際行動維護網絡生態的純凈與健康。與此同時,社會組織應充分發揮其獨特的橋梁與紐帶功能,積極搭建政府、企業與公眾之間的溝通平台,促進各方的暢通交流與深度合作。
由此可見,多元共治是政府、公眾、企業與社會組織的共同責任,唯有各方齊心協力,才能共築網絡生態的堅固防線。
健全網絡社會治理機構體系
在數碼時代,網絡空間已成為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份,其治理難度與復雜性也日益凸顯。為有效應對這一挑戰,應及時建立、健全網絡社會治理機構體系。
一方面,要設立專門的網絡安全監管部門,肩負起監控網絡空間安全、防範網絡攻擊、打擊網絡犯罪等重任,透過專業的技術手段和嚴格的法律法規,確保網絡空間的安全穩定,保護國家資訊保安和公民個人私密。另一方面,應當建立專業的網絡指導機構。該機構的核心職責在於積極引導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透過多渠道、多平台推廣網絡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該機構還需承擔起抵制網絡謠言和不良資訊傳播的重任,透過定期組織線上線下活動,如網絡知識講座、道德教育活動等,以提升公眾的網絡素養和道德水平,消除負面影響,讓網絡空間成為促進社會進步的正能量源泉。
此外,還需設立網絡治理協調機構,作為連線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之間的橋梁,負責協調各方資源,形成網絡治理的合力,在面臨重大網絡事件或突發事件時,能夠迅速響應,統籌各方力量有效應對,確保網絡空間的和諧穩定。透過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網絡社會治理機構體系,提升網絡治理的效能和水平,為構建清朗、健康、安全的網絡空間提供有力保障。
提升全民法治素養
構建和諧的網絡生態環境,維護良好的網絡秩序,離不開每一個網絡主體的自覺與自律,而知法懂法,則是遵法守法的基本保障,是每一位網絡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相關部門應加大社會面的網絡普法力度,讓法律知識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普及,尤其是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相關平台與部門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註和保護,在平台準入、管理規則上設定更為嚴密的保護網,確保該群體能夠在網絡世界中安全、自由地遨遊。
高校作為法學教育的主陣地,更應肩負起培養網絡法治人才的重任。在專業課程設定方面,應緊跟時代步伐,融入網絡法治的最新理論與實踐,讓學生在學習法律知識的同時,也能掌握網絡技術,成為兼具法律專業能力與網絡技術背景的復合型人才,成為維護網絡秩序、促進網絡生態和諧的中堅力量。總之,透過提升全民法治素養,能夠讓每一位網絡主體成為網絡法治的踐行者與傳播者,共同營造安全、有序的網絡空間,為構建網絡強國、實作數碼中國宏偉藍圖提供堅實支撐。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